重生之动漫全才 第二十七章 说服
作者:敛锋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老实说吧,师傅。你到底打算搞什么?”

  “卖盘!”

  “卖盘?”

  “对啊,只要抱个孩子,往中关村一站……”

  小鲁那边果断下线了,连场面话的“再见”都没有说。

  当然这只是个玩笑而已,网络两边的人都知道,

  只不过常志昊是依据前世的记忆,而小鲁那边早去帝都旅游过不知道多少次了。

  (呃,不管哪个小鲁都是。)

  不过玩笑过去以后,小鲁相当无奈地发现,常志昊的那个回答居然并不完全是笑话——

  没办法,别说在2000年了,就算到了2013年,依旧有大把大把的人不知道,基本上所有动漫资讯类杂志都是没有正式刊号的。

  好一点的,从某些办不下去的杂志社把刊号租借过来,比如著名的《少年人生新干线》,《科园月刊梦幻总动员》,差一点的这索性连刊号都不足,直接打着光盘的名义就把杂志做出来了……

  听起来似乎很莫名其妙是吧,不过这也没啥办法,因为杂志刊号这种东西,理论上是控制得非常紧的。

  紧到了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的话,大约就是在2011年,一家省属日报要办个动漫原创杂志,前后折腾半年,批下来的正式刊号都只有一个。

  谁让以前的杂志刊号发下去的太多,好多杂志办不下去了也不愿意被收回,新的刊号自然也就很难批准下去。而那些越是办不下去的杂志,越是指望有其他杂志来租用的那点钱,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这些暮气沉沉的老社等得起,新杂志这边却是等不起的。

  想也知道每个领域的市场总共就这么点,你在刊号上折腾个半年一年的,别人早把市场份额占光了不是?

  可话又说回来了,其实大家能够联系到的,肯出租刊号的杂志就那么几个,费用在可接受范围内的就更少,抢来抢去基本手快有手慢无,所以就有“聪明人”想到了其他取巧的方式。

  没错,就是所谓的光盘号,也就是电子光盘号,电子书号了。

  所谓电子书号和实体书号有什么不同,书号和刊号之间有什么不同,常志昊原本挺想详细讲解给自己徒弟听的,不过对面的小鲁果断用系统自带表情表达出了自己的不耐烦,所以某人只好长话短说。

  “简单说就是,普通书能够带一张不能单独定价和出售的光盘,电子书则是一张光盘可赠送一本不能单独定价和出售的使用手册……电子书号一般是实体书号管理费的几分之一……”

  于是如果有人在回顾2000年甚至再往前的杂志,然后发现原本印刊号的位置上是电子书号的话,千万不要觉得奇怪。

  办杂志也是要赚钱的嘛,当然是成本越低越好,出版周期越快越好喽。

  也许有人该说了——什么?你办动漫杂志难道不是为了实现振兴国漫的梦想,而只是为了赚钱的么?

  废话,不给钱的话,人都死了,还谈什么梦想?

  再说了,真要有钱了谁还办什么动漫资讯杂志啊,直接去搞慈善了好不好?那才叫标准的既当那啥又立牌坊嘞。

  咳咳,话题扯远了,总之在常志昊把这些擦边球小门路给自己徒弟详细解释了一遍后,小鲁这么聪明的人当然听懂了自己师傅的意思。

  如果某人能有大腿可抱,能够轻松弄到正规刊号的话,当然是立马跪舔毫不犹豫。否则的话,只能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够想到“由盘办刊“的人还真是个天才,是否合理合法这件事情先放到一边,利用赠品来增加出版物销量这种手段,倒是跟外国那些成功经验挺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嘛。

  至于到底光盘是赠品,还是杂志是赠品,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老实说2000年能够赠送的光盘实际上内容也挺有限的,当时压根没流行起dvd格式,于是盘除了vcd以外,也就只有大约650m的容量。

  vcd格式相对来说比较单纯一点,正好放下两集动画。至于这动画本身从哪里来,是否正版引进之类,大家心照不宣就成了。

  个别杂志还会直接赠送音乐cd,反正也是从和国那边直接全盘复制过来,从版权上同样呵呵。

  这些都不做的话,那就是数据盘了。可对比起当年财大气粗的《大众软件》赠刊,38元双cd来,恐怕任何一家动漫资讯杂志都不敢跟人家比正规引进渠道。正版游戏之类是别想了,也就是扔点杂志电子版啊,再随便扔点图片啊,音乐啊,视频啊之类进去就完了。

  如果放在十几年后的话,有着庞大的网络资源以及带宽,甭管官方图片还是同人图都能弄到无数,做相关光盘可能会轻松不少。可以2000年的网络条件,出口带宽以及当时跟国内不相上下的和国网络状况,还是别奢望了。

  杂志做不了几期,能够收集到的资料差不多就得全送出去了。

  哪怕是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挂着软件下载,明显也是供不应求的局面。

  ……

  于是小鲁很及时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既然难处这么多,为什么不能直接卖杂志,或者用其他形式的赠品来取代呢?”

  “简单说还是成本问题,如果纯卖杂志,全彩或者有彩页的话,印刷成本相对较高不说,定价你跟同类杂志一比,就不好意思开高了吧?”常志昊的回答快的要死。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比如拿最早走赠品路线的《动漫时代》来说吧,前几期杂志是附赠磁带的,一本杂志加一盒磁带卖十五块。后来增加了vcd这个选项,盘里内容是什么另说,售价反正同样是十五元。如果买磁带+vcd版本的,价格就要提升到二十三块五了。

  梦幻总动员月刊化的前两期,vcd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没有准备好,早就定下的十二块五的售价便被读者们多多少少埋怨了几个月。直到vcd一出,赠送的动画明显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口碑才慢慢扭转回来。

  可是当时有谁会知道,这种等同于盗版的赠送方式根本不能长久来做呢?

  至于其他种类的赠品之类么,由于基本不可能保证读者们的满意程度——大家买动漫资讯杂志,是因为大家都看动画漫画,可赠品什么的就自然各有喜好了——种类无法固定,制作成本也就居高不下,一样不适合赚钱模式。

  老实说吧,纯靠杂志作品本身,就算在和国也没啥赚钱的好办法。

  就不说人家的资讯杂志了,就算是原创漫画刊物,以少年jump为例,定价230元,相当于国内十几块钱的杂志,足有五百多页厚,出于成本考虑只能用再生纸来印刷,每期有多少彩页都要精打细算。

  (所以和国漫画彩页部分一向很少,除了单行本完全版由作者补画之外,连载时能上彩页基本都是作为奖赏恩赐下来的。)

  在国内也是如此,受限于客观条件,2000年左右的动漫资讯杂志销量能够上万就算了不起,每月能卖出几万本的话,足以成为行内翘楚了。

  相对来说少到不能行的印数,不会有什么印刷大厂肯接,小厂来印的话,不但质量不能保证,成本也肯定是压不下来。

  “努力把杂志做好,把销量提高上去不成么?”小鲁问。

  “怎样才叫做好?光印刷多了卖不出去赔的更多怎么办?”常志昊回答。

  再说当时的动漫杂志虽然机会多,但是整体市场的容量是明显有限的。

  即使是原创漫画杂志那边,有着国家五个一工程扶持的几家,加起来销量也就跟九四年画王一本杂志差不多。

  顺便一提,画王这杂志的销量,往极大里说也超不过五十万,而和国那边少年jump同年每期能达到六百万以上,最高峰95年653万。接下来即使是绝对的低谷期,销量也在两百万左右。

  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想从节流,纯纸质印刷上做文章的动漫资讯杂志,在2000年的国内一定是没任何前途的。

  与此相反,中关村附近卖盗版盘的多如牛毛,换句话说就是光盘制作生意相当兴旺。别说上万了,几千张光盘连杂志能按十五块的市价卖出去,收入显然是杠杠的。

  当然了,考虑到渠道之类原因,杂志外发的价格不可能按照订价来,但怎样也比定价上限都只有五块的普通杂志强多了吧?

  总之,在常志昊连续不断的诚恳说服(疲劳轰炸)之下,小鲁那边终于接受了他的诸多灌输。

  虽然某人事后想了一下,似乎自己完全沉浸于揭批国内行业黑幕之中,完全处于比烂的模式下,完全没有讲清楚做动漫资讯杂志本身有什么好处。不过谁让他徒弟足够聪明呢,即使被某人遗忘掉了的弦外之音也被小鲁听出来了。

  无非就是走正常渠道的话,没有足够粗的金大腿玩国产原创根本无法跟和国成熟的漫画出版行业抗衡。但如果限制在资讯这方面的话,不受制于本国原创漫画水准一样会有前途。

  仅从这一点考虑的话,和国漫画乃至动画行业越发达,在国内搞资讯杂志就越受益。

  而作为未来动漫产业链的一环,资讯杂志是不可或缺的。甚至在有强敌环伺的条件下,做好了动漫资讯反哺原创漫画才是比较正确的道路。

  这样一来,无论于公于私,小鲁那边的确都有略微尝试一下的价值。

  “好吧,师傅你说服我了。”

  “呃……你这话我听起来是挺欣慰的,不过如果我能记起来到底说服了你什么,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