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动漫全才 第三十一章 正式筹备
作者:敛锋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两天之后,单位附近的某间网吧里,常志昊向小鲁若无其事地表达了自己某个奢望破产的全过程。

  顺便一提,虽然寡欢已经高考完毕,但谁在这种时候不是彻底撒欢了去玩的捏?想在网上揪住她当然不可能,所以可怜的小鲁就成了陪聊对象。

  “小鲁啊,你说别人为什么就能那么早就出门创业,我这边大学毕业了还是啥都不能干呢?”

  “师傅,你好意思随便找个借口就名正言顺地把所有事情都推给我来做么?”

  无良的师傅想要进一步洗脑,而聪明的徒弟从一开始便拆穿了对面的阴谋。

  不过虽然小鲁明知道常志昊是在说服自己不用太过在意年龄问题,甭管大学生还是高中生,一样都可以直接工作。但是某人自己按部就班大摇大摆地先大学毕业再服从分配正常工作,这种再正统没有的姿态能说服谁啊?

  振兴国产动漫行业又不是拯救世界,人小鲁忙活半天有什么好处呢?

  可以炒作成“天才少年”?

  2000年的时候,不要说动漫游戏行业,整个国内连后世的“成熟炒作”套路都没有,所以原本第一代动漫游戏杂志编辑那些动辄十七八岁就出来创业的“奇迹”,基本都没人注意过。

  真要从年龄方面炒作的话,那些牛人们各个都能当例子,哪里轮的到小鲁。

  当然了,换个角度看的话,其实也是因为从表面上看这个行业从来就没有赚到过大钱,所以没人在乎,没有炒作价值罢了。

  毕竟四川希望书店借着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名头搞出来的无数盗版漫画,以及画王杂志总共利润绝对是破亿的。但那些钱显然都是老板拿了,或者跟传闻中说的那样,被老板秘书偷摸卷款潜逃出国……

  谁都知道这一行假设能做好了,利润会高得可怕,可天底下哪来的这么容易就能“做好”的行当啊。

  啥都不管不顾往死里作,钱肯定赚得最多,因为该正常付费的地方全给跳过去了。可这么乱跳的代价,当然就是各路牛鬼蛇神全都过来找麻烦。把所有正常成本考虑进去的话,原先的暴利显然就会极度缩水喽。

  而且,那种揠苗助长的方式,每实践一次,带来的结果都必定是对整个行业,对循规蹈矩脚踏实地来的其他同业者的无端破坏。

  ……

  “有没有这么严重啊?”每当这种时候都会显得格外正直,原因是循规蹈矩惯了缺乏相应经验的小鲁提出了问题。

  “实际上比这严重的多!”某人自己当年没比小鲁理解能力好多少,不过重生前那十几年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不是?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做盗版书被抓了,其他人就算做的是正版,最起码也得先审查确定正版无疑的情况下才能继续出书吧?否则怎么确定盗版书的盈利数额,不会有人天真地相信盗版商是按照书尾印数实打实地来的吧?

  就算真有那么诚实的盗版商,他印的东西也不见得全部卖出去了啊。读者们有的买了正版,有的买了盗版,不核实清楚显然还是没法计数啊。

  如果要进行核实,就要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无论结果如何,这些额外损失都无法带来任何收入。所以对于管理部门那边,最省事的方式就是宣布所有相关书籍非法,一刀切了事。

  单纯出书的时候显然不能这么做,因为正规出版社的日常运作是合法的,但如果换做本来就在打擦边球的动漫资讯杂志呢?

  答案显然不言而喻了。

  ……

  “那这就带来最大的一个问题了,即使我们规规矩矩地做事,只要有其他人不按正常方式来,我们也会跟着倒霉。那么我们一直老老实实的意义何在?”

  “能够赢得人心?”

  这种热血少年漫画式的答案显然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而且这师徒俩显然都没有这么天真。

  小鲁那边近似于被强迫追加工作之后的抱怨,至于常志昊的真正看法么,或许可以用“相对成本最低来解释”。

  这里的关键词,就是“相对成本”,或者“相对”这两个字。

  因为现在的常志昊是重生者,所以他最大的优势是比别人多出十几年的经验,和将来准备从事行业的未来大致走向。

  之所以是大致走向,是因为按照无数重生小说里推演的那样,主人公越是尽早尽快地改变历史,自身拥有的类似预知能力便会被削弱得越厉害。

  对于那些能够全身心投入到重生创业中的人来说,在他们带来的变数彻底把历史改造得面目全非时,大约就已经积攒下来了能够滚雪球式增值的资本。

  但常志昊这种,本来起步就比较晚,十年内还都只能担任幕后策划的倒霉孩子,显然不能每把牌都梭哈赌命(运)不是?

  而且在某人的反复盘算与合计中,不要说现在这个重生后的他,就算是重生之前,也都亲身经历过“意识整整超出时代一步”所带来的连锁式悲剧。

  被人当作疯子傻瓜之类倒无所谓,他自己辛苦半天失败了,却给立场上的仇家铺平了道路之类的乌龙事,谁都不想再重新经历一次吧?

  举个例子,比如常志昊几年后在担任某网络书站评论版版主的时候,针对网站官方评论团成员选拔制定了一整套流程。结果还没正式实行俩月,网站本身就被收购了,从上到下全都去忙改版和数据库迁移之类更加重要的事情,直接导致评论团本身都名存实亡。

  可大约一两年后,业内突然窜出来的一个新兴书站,除了高价挖作者之外,俨然把他那套流程仅仅从名词上稍作改动,便以“网校”名义宣传成了书站本身的重大卖点。

  假如光是写评论和培训网编之类也就算了,后来这网校貌似越开越大,似乎连现实里的文凭学历都能颁发了。

  而最可气的是,某个时常拿网校来给自己资历贴金的“行内人”,居然一边把自己宣传成规则制定者,一边还公开炫耀自己在常志昊当初那网站的评论团成员身份……

  狗屁啊,常志昊记的清清楚楚,那货根本从来就没有通过考试,仅仅是在评论团“考生”的群里听过几次常志昊对规则的解释而已!

  可他就算明知如此,又能怎么去维权呢?

  走法律途径告那个“行内人”?别逗了,那货也就是个嘴上的巨人,没准连诉讼费都掏不起。

  进一步去告那个新兴网站?且不说人家可以直接把这人推给行内人,就算是公开狡赖,说网校跟评论团有本质的不同,常志昊难道还要从头开始说服法官不成?

  别说法官了,只要不是当年熟知评论团规矩的相关人员,其他人哪怕同期在那书站里共同工作的,短时间内也未必搞得清楚常志昊创造出来的那套流程。

  所以话说回来,最适合常志昊这种无根无底人士的,就只能是夯实基础一步一步地稳扎稳打。

  进度慢一点无所谓,被人嘲笑也无所谓。全方位多角度把该做的工作都做到位了,达到正常状况下挑不出任何毛病的程度,才能勉强守护住自己创意所可能带来的种种利益。

  某人作为基础并不怎么牢固的重生者,所拥有的最大资本说白了就是时机,而并非领先了十几年的时间。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是,如果没有《海尔兄弟》,《蓝猫淘气三千问》这两部超长篇动画来铺垫,直接做《喜羊羊与灰太狼》根本就是找死。

  没有国产动画角色新时代品牌效应,没有播出详尽规则收视率验证,没有周边厂商参照前例在投资上的孤注一掷,任何一部长篇动画倒在任何一个阶段都不奇怪。

  别说“史无前例”的原创了,就算是成功例子的跟风作,比如虹猫蓝兔这种,还不是“莫名其妙”地就变得无声无息了?

  常志昊自己没有足够的底蕴,那他就只能等别人把大致的地基搭建起来,他才能抓紧时机在诸多潜在竞争者中拔得头筹。

  相对来说动漫资讯杂志是行内竞争最不激烈的,在物流行业还远远无法与传统邮发效率相媲美的年代里,任何一本资讯杂志都只要画好“地盘”就能步入小康。

  如果想要从“区域杂志”进一步做大的话,那单从发行这一项上就要追加几何倍数的投资。

  那么自己虽然不太容易跑得出去,但“敌人”同样也冲不进来嘛……

  总之按照某人的记忆,将来在自创的动漫资讯杂志业务相对稳定且具备一定名气之后,等到某次文化行业风向变化,某位国家级领导人来个鼓励性的行内巡视,只要给杂志留下一个亲笔提名之类,到时候从各种意义上讲才算是真正拿到“免死金牌”了。

  这种看似荒谬的预言是没法解释给小鲁听的,而常志昊当然更没把握将原本属于人家《xx》杂志的机会抢到自己手上,目前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所以,甭管徒弟再怎么不情愿也好,现在某人的希望真心全都寄托在他(她)身上了。

  原本历史上从来未曾出现过的诡异动漫资讯杂志,到底还有多久才能正式问世呢?

  这个问题只有小鲁才能回答,也只有小鲁最不愿意回答。

  :开始搞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