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动漫全才 第四十一章 销量疑云
作者:敛锋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如常志昊预料之中发生的是,当他的《魔法篮球》开始发售的消息刚刚公开,就已经有人跑来询问这书的具体销量了。

  而相对来说比较预料之外的是,最先来问的居然不是小鲁——这里其实没必要用居然,因为这事不管怎么看都是徒弟比师傅要清楚——而是理应对这件事情不怎么关心的寡欢。

  身为师傅,某人当然是想张嘴就能报个惊天动地的数字出来,最起码也得振奋人心罢。假如啜嗫了半天来个印数八千压库半数的话,未免太过掉价。

  可现在的问题在于常志昊是确实不知道自己那书到底卖出去多少,而且根据惯例,魔法篮球现在应该刚出印刷厂,有没有通过省级渠道商往下分发都难说,现在能报出销量反倒是怪事。

  而现在整个世界上又只有他自己知道,q对面的寡欢同学从2005年开始,每次发书销量就要30w以上。

  这其中虽然有当时已经功成名就的郭四维进行运作的因素罢,寡欢自身的能力显然也不是可以轻易忽视的。

  可现在的问题在于,2000年的出版市场其实并不怎么景气。拿个高攀的近似标杆举例,韩岳父的《三重门》是首印三万,很快又追加三万(这是报纸说法,按韩岳父自己的说法是加两万),再五万,再十万……

  看起来似乎以求和数列的方式越加越多,但实际上这书是直到零七年才总印数破百万的。常志昊虽然对自己领先时代的小说灌水技法很有自信,但那东西理论上在实体书销量增加方面应该是副作用……

  总之,不管怎么看魔法篮球都一定卖不过寡欢,而最大可能是没有任何加印,出版社那边第一次肯掏的一万块外带一个电子书号就是全部稿费了。这个数字报出去现在虽然还不算丢人,可万一不知几年后寡欢无意中想起来该咋办?

  临时装作网络问题没收到q消息的话,好像有点刻意,可常志昊实在想不好该怎么回答自己徒弟的问题。

  尤其是现在的寡欢还是诚心诚意把他当作师傅来看的,仅仅出于五年后可能出现的自尊危机就开始编瞎话,或者进一步搞花样的话,未免有点反应过度了。

  所以在沉吟了大概三分钟,q上寡欢刚好敲过来一句“测试,断了?”的时候,常志昊的回答终于给了过去。

  “首印一万,现在是第二天,没有收到什么异常的反馈,想加印估计很玄。”

  某人已经尽可能地在客观基础上,维持自己的时髦值了。不过由于专有名词稍微多了一些,已经跟团几个月的小鲁估计能看懂,现在的寡欢还是一头雾水。

  所以q的另一边继续表示疑问,当然还很客气地附带了诸如“哇,一万本已经很厉害了”之类的场面话,让某人愈发觉得自己心思龌龊起来。

  为了弥补寡欢完全没有察觉到已经被伤害过了的心灵,常志昊决定今天的授课给她多讲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商业技巧,比如如何从世界名著中学运营之类。

  如果不是郭四维的幻城要在三年后才出版的话,常志昊铁定今天就要给寡欢讲一遍clamp了。没办法,时间点太靠前的话就是总有这种不便,比如作为金庸小说另类同人的《此间的少年》也要2002年才出版。

  不过,等等,塞北……

  似乎有什么东西被自己忽略过去了?

  电脑对面的常志昊略微皱起了眉头,虽然敲打键盘的速度并没有放缓,但他的心思却提前开始了溜号——

  模仿或者跟风这种事情,做得好的就是借鉴,比如《上海堡垒》之于《macross》,太过露骨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例子太多就不列举了。不过塞北的仇家太多,即使是他最走红的作品,也依然会被无数人冠以借鉴名号。

  那个书,被定义成沾了谁的光来着?

  胸肌发达?

  不对,那是恶搞,书名应该是个人名,叫……叫哈利……哈利波特!

  怎么能忘掉这本被称作“重生抄书流首选”的经典名著呢?

  2000年,还没有写够七本,现在只是哈哈哈哈系列的这套书在美国排行榜上占据了前五里的四个位置,连这个都记不起来的某人根本就是重生者之耻么!

  不过亡羊补牢犹未晚也,虽然常志昊早就决定了不搞任何抄袭,但他也同样没可能阻止哈利波特走红不是?

  罗琳这套小说是标准的奇幻风格,魔法篮球也没有被某人写成彻底通俗易懂的玄幻。前者在国内也创下了八百万以上的销量,后者稍微沾点光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抱着这个侥幸的念头,常志昊在自己的书真正发行了一星期之后,终于旁敲侧击地打听来了自己首部作品的销量——

  目前还没有渠道商退书的消息传来,这也就意味着首印一万本真的差不多全卖出去了。

  不过似乎也同样没什么紧俏的反馈,出版社那边正在犹豫是否要加印。

  从某人的立场上当然是希望加印的,毕竟那个7%的版税标准其实并不算高,如果等同于买断价实在显得有点悲桑。不过如果想要说服出版社加印,那也得有适当的理由不是?

  某人努力回忆了一下,然后发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刚好是在2000年9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行的,这股东风看来是十拿九稳能借上了。

  于是某人破例主动找来了小鲁,在一番如此这般这般如此之后,师徒两人在最短时间内敲定了借势用的广告台词。

  虽然是国内首印,但是英文版既然已经在美国刷榜,国内圈子里听说过这部小说的人肯定有不少。而且繁体版6月份也有出来过,按规矩ocr在8月份基本已经能传都传到了……

  总之小鲁用“全力帮师傅宣传小说”为借口,总算是逃脱出了常志昊的无限mad地狱,然后在某人注意不到的地方,小鲁联合出版社往魔法篮球首次加印的广告宣传词里故意添加了健康向上儿童伙伴之类的关键词。

  这样一来虽然把小说里为数不多的时髦值给硬生生挤掉了不少,但总算还跟哈利波特系列凑得上,毕竟后者也一直被定义成儿童读物不是。

  结果大家都没注意到,这种宣传上的借势无意中给常志昊带来了另外一个好处——

  他对哈利波特本身的记忆完全不够深刻,所以一开始压根没想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九月份出的并不是只有那个系列的第一本,而是一口气就直接把前三本全部推出了。

  所以在魔法篮球第一次加印比首发还快地卖光了之后,出版社除了考虑进行二次加印加量之外,还特意联络了一下某人,问他有没有写续集的意向。

  这不是标准的瞌睡时候有人送枕头么,作为一个曾经的网络写手最不怕什么?当然就是增加小说篇幅了。在常志昊记忆里网络玄幻小说连一千多万字的都有好几本。他的魔法篮球刚写了十万字,再多写点又有啥难的?

  本来就是由于报纸连载需要故意尽量收敛着写的,现在有机会奉旨放开了,傻瓜才会选择拒绝好么。

  于是在哈利波特系列畅销加印的同时,魔法篮球这部小说开始了第三次加印,以及系列第二三部的组稿工作。

  即使在现在,这本书也不能算是真正走红,因为它的真实销量由于受限于前两次印刷的谨慎态度,即使第三批次已经投入市场,也充其量只能达到五万左右。

  这个数字其实对于一本作者籍籍无名,也貌似没什么炒作价值的新书已经算是很不错了,不过能被常志昊记在脑子里的,通常都是些怪物级的数据,所以他对“五万本”完全无感简直再正常不过了。

  按规矩稿费都没有完全落在手里,扣过税以后某人连两万人民币都没拿到,距离网上传说中的“月入两万不如狗”明显还有差距。虽说他不是在魔都生活罢,但帝都的消费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低调,继续低调罢。

  不要说那个“被阿拉伯富豪看上的男性网友只要肯答应便能获得几百万美金”的“一菊”级计量单位了,这收入就连跟“基友想吃肉夹馍于是便拉上我直飞西安,吃完打包再飞回来”的“一馍”比都有很大差距,不低调不行啊。

  所以决定保持低调的某人并不知道,当他以2000年的标准来看简直快到不行的码字速度把魔法篮球第二部完成的时候,第一册的销量已经突破了七万,并且随着哈利波特系列的持续畅销,似乎仍有继续的意思。

  常志昊自己的四万多块稿费也正式到手了,出版社这么慷慨的唯一理由,就是这书还要拿来卖。第二本第三本常志昊后来总共用了不到两星期就交上去了,把出版社吓了一跳,审稿足足审了10天才确定居然质量没什么下降。

  某人这边当然用“其实早有一定存稿和大纲”搪塞了过去,实际上他既然是按照商业网文的模式来写的,那么即使真的现写起来日更一万又有何难呢?更别说重生前他自己确实写过了……

  既然第二三本能出,那就出了。宣传广告词都不用怎么改,直接扣个国产哈利波特三部曲的帽子,这种宣传当时市面上人人都用,连常志昊自己都毫无心理负担。

  然后或许是老天眷顾,第二三本书的销量也不怎么差,于是某人很快听说出版社那边已经开始做第四本的计划鸟。

  不过第四本就不用那么急着上市了,毕竟哈利“四部曲”在美国才有,比国内一下子超前了就感觉有点萌萌哒……于是跟风到底,暂时押后一下,按人民文学出版社上哈利波特第四本的时间出厂就成。

  在此期间,魔法篮球到底能飚到怎样的数字,谁也不知道。

  按平均十万来计算,加起来好像有打平自己徒弟未来记录的希望呦?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第四部已经开始压稿了,某人自然又开始相对空闲了起来。

  这个时候,他在单位本部的培训已经接近了尾声,寡欢在nt的名声也越来越响。sith那边开始低调起来,估计已经跟梦总编辑部搭上线了……

  现在,是不是常志昊那本原创资讯杂志开始试水的最佳时机呢?

  :加个注解,主角的销量自然是现实里没有的,但其他人的都是真的,比如寡欢,比如韩岳父,比如郭四维……所以在相对没有太过yy的情况下,主角的书销量是有迹可循的。

  顺便,那些一狗,一馍,一菊之类收入计量单位也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