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动漫全才 第五十八章 各显神通
作者:敛锋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相对于寡欢的高调“降临”,阿狗的来京完全可以用波澜不惊来形容。

  不过这也有可能是因为常志昊目前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资讯圈这边,而对2001年的漫画原创圈缺乏了解的缘故。

  是的,从2001年起,在国内动漫圈唯一值得诟病的情况出现了——

  那就是所谓的圈子开始真正地细化。

  原本整个圈子都不算大,别说动漫圈里的资讯和原创,就连游戏圈其实也就是那些人,这一点从最初的nt人员构成完全可以看出来。

  1994年的《画王》与电电,电软两本杂志,加起来总共才够人看几分钟?

  算上画王的那一大堆跟风杂志确实能多打发点时间,但那些杂志上全都是纯粹的盗版和国漫画,没有任何国内因素在里面,总不会有人无聊去记那些杂志从不露头的工作人员名单吧?

  而且就算是记了,通常情况下真名记住没任何意义,而笔名又是常换的……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依然是画王培养出的那些国内漫画作者,和游戏杂志培养出的著名编辑与写手更加深入人心一些。

  从表面上看,从1994到2000年,大家似乎都是和乐融融的。

  但是实际上,如果认真去观察一下的话,就会发现有些悲剧向的种子其实从很早就已经种下了。

  动漫游戏那边显然是从电电创刊,与电软分道扬镳开始。不过幸好这个时代作者们的数量并不算多,而杂志内容也完全集中在和式主机游戏上。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家玩的都是那么点东西,所以甭管具体文章内容上有多少分歧,一般读者是看不出来的。

  不过等到动漫资讯杂志开始在98年冒头——漫友创刊是97年,但是当时这本杂志根本没有明确办刊方向,相对来说是偏原创那边的——之后,资讯圈这边的杂志倾向就开始变得明显起来。

  且不说梦总的男性向,漫画无限的“高龄”向,若干杂志的女性向之间巨大的差异。单单从女性向杂志来区分,就有主打原创和绝爱间之契的动漫时代,主打小清新的新干线,与专门讨好小女生的漫友之类相当明显的区别。

  这些细节上的异同,老实说是跟和式漫画的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分不开的。而就算是按照从1991年起,著名的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引进的那一大批盗版漫画起,到2000年也不过区区十年时间,这十年里想要让读者明确下来自己的真正喜好,其实还是不太够的。

  更何况在画王风靡全国之前,海南社引进的无非也是些和国最最热门,以及集英社那边的jump系作品,本身就相当单一。了不起再加上一些小学馆的漫画,配合大吃省那边能够收到的香港台动画,内容想丰富也很难。

  可94年以后,由于画王和最初的新画王之类“霸占”了几乎全部名作,后创刊的盗版杂志就只能走少年magazine,甚至一些月刊,甚至青年漫画杂志的路线。

  少女漫画那边也是类似,这就使得原本“通吃”的国内漫画爱好者们先是目不暇给,后来只能根据钱包容量来选择自己相对更加喜欢的作品。

  而众所周知地,即使到了2001年,国内的网络带宽依旧窄得可怜,而网费也相对较高,这就使得哪怕是四十多兆一卷的相对清晰扫图都乏人问津。大家普遍能接受的,恐怕只有二十甚至十几兆,几兆的模糊版漫画。

  至于在线漫画网站什么的,有是有,但是根本形不成主流,也不会有多少人拖着慢的要死的各种猫,以几k的速度去在线浏览几十k一页的漫画。

  根本就看不起啊!

  漫画都看不起,几十兆一话,二十多分钟的模糊rm动画就更不用提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口耳相传之外,普通读者们也就只能依靠动漫资讯杂志里的文章,来寻找符合自己喜好的作品了。

  要知道哪怕是后来的rm合计动画盘,也是撑死一张十三话,卖五块钱的。

  那么eva要十块,随便哪个高达就要二十块,银英这种长到想打人的……

  之所以不提圣斗士,七龙珠,灌篮高手什么的,是因为它们好歹还经常在国内电视台滚动播放。否则的话,光是一部死神小学生也就足够让人恨到牙痒了吧?

  相对于不知道要少吃几顿早点才能攒下的一套盗版漫画和动画购买费用,从很早起就能买vcd版本,甚至借杂志之便直接看到和文原版漫画的资讯杂志编辑们当然要幸运的多。

  可惜在世纪之交的那几年,肯掏钱办杂志的老板也真没多傻,和国漫画杂志就算再便宜,一个月一家就四本以上。按照少年jump一本240丹计算,每月60块人民币看着不多,如果把运费人工之类算在里面,多来几家杂志还不是会让投资人“心惊肉跳”?

  更不要说上面这其实只是漫画周刊的价码,如果换成《newtype》这种商业志,光定价就起码三倍起,幸好这东西只是月刊,综合算起来还便宜一点,可你不能指望老板跟你一样懂行做除法对吧?

  “啥?一本杂志光定价就要五十块以上?!能不能不订?!”

  这种结论是显而易见的吧?

  大家别忘了在动漫志那边,“老板”给普通编辑开工资也只肯掏700人民币左右。

  稍微夸张点说的话,如果要“订”两本杂志,就等于多出一个普通编辑的开销。你们觉得那些“精明”的老板会不会反复算这笔账?

  老板算账的结果,就是“公费”购置正版的费用难以报销,即使购买盗版,实际上也便宜不到哪里去。于是资讯杂志这边除了鼓励作者们自身挖潜之外,显然也就只有人为降低自己杂志的“涉及面”了。

  什么?你说给作者稿费也是钱,让编辑自己来写就能省下一大笔?

  咱们暂且不论这个说法是否跟那些节俭的老板不谋而合,单纯用寡欢到梦总做的第一个专题为例子吧?

  之前有提到过,寡欢要写的是藤崎龙的《仙界传封神演义》,这部漫画当时刚完本不久,如果想从周刊漫画杂志追连载显然是不可能的,买和国或者港台正版起码几十块一卷,也不现实。国内盗版商恰好“体贴”地出了64开小本一套,总共23卷单本售价四块多点。

  很明显,即使让编辑自己写,成本也是上百。按照千字五十来算,两千字的稿费出去了。甭管寡欢怎么拉拉杂杂拖出近万字,看起来颇有些回本的意思,也不能把整本梦总都做成封神特刊罢。

  而且当时一本资讯杂志,或者就算是梦总自己特有的作品推荐栏目,光一个跨页就要介绍起码八部作品……

  辛辛苦苦写完了东西,还没等出片交印,其他杂志社的新一期出了拿到手里一看:咦,这作品不是我们专题里写的那个么?字里行间表达的意思怎么看怎么没多少差别,后出的不说抄袭,起码也就变成跟风了,这传出去面子往哪里搁?!

  所以显然不只是单纯缩减资讯范围的问题,就连各家杂志所擅长的方向,也最好预先划分清楚了。

  当然喽,这些相当粗糙的“潜规则”一般对作者们来说不适用。但只要是投稿的作者,总要经过杂志筛选吧?而反过来的越高,本身也是杂志定下方向的。

  除非有哪两个作者好巧不巧地在不同杂志上彻底撞车,而其中一个明显写的比另外一个要强出不止一个档次,录用这篇的杂志才会从一开始暂时忽视掉“圈里圈外”的问题,而输了的那家很可能从此彻底不碰这个作品……

  显然这套规则逐渐稳定下来之后,不要说资讯杂志的内容,就连作者们也被动地被划分了从属。2001年的稿费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大部分作者很可能还是大学在校生,前面提到过的看盗版也要花不少钱……总之一来二去,有抱团的,自然也就有疏离的了。

  而原创圈那边相对来说可能简单一些,不过根据杂志的用稿趋向,首先是当时连助手都雇不起的漫画作者们没日没夜也只能完成一部作品的连载,其次画短篇的作者则由于收入堪忧,不得不选择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东家。

  短篇相对来说本来就比长篇连载作品受杂志重视程度低,国内这种草创期也不可能有什么名人专门靠短篇起家,所以在一家杂志勉强达成“熟人”成就的时候,换另外一家就只能享受新人稿费待遇。

  一来二去,跟资讯圈那边明显会产生类似的情景。

  然后由于原创圈的创作太过辛苦,原本还算正常的人际交往圈子很容易就缩得极窄,一个花月刊连载的恐怕根本抽不出时间去逛资讯论坛。

  别的不说,自从阿狗真正入职帝都卡通杂志社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也就真跟在网上失踪了一样。

  这种无奈的客观条件之下,想不形成圈子,可能么?

  就算大家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但上升到杂志或者更高层面的话,终归还是只能渐行渐远,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