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动漫全才 第八十七章 尊严
作者:敛锋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无论是《新世纪天鹰战士》也好,《新世纪福音战士》也罢,这两个本为同根生的东西在各自国家里其实都引领起了相当的潮流。

  后者不用说,骗钱二十年还能靠出蓝光和bd盒子,用不同版本再坑人买买买。前者虽然主题曲美声到醉,各种和谐下笑话百出,但居然也能在满足审核要求的情况下尽量保留了原作意味……

  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讲,都只能让人感叹当年的业者是何等的有良心。

  顺便一提,新世纪天鹰战士的主题曲不仅在国内大杀四方,甚至还曾经风靡海外过。然后由于常志昊当年曾经也用假音唱过这首,还传到了自己的主页空间里,结果就是被台湾还是香港人一直误认是原唱了。

  这事本身由于实在不怎么重要,而且是常志昊大概在03,04年偶尔逛繁体论坛时才发现的,距离他玩这个翻唱的时间实在太久,所以到最后他连声明都懒得做——

  听说当初负责引进eva的辽艺其实不止是做了一版的译制工作,好像是在初版反响还不算太差的情况下,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又专门组织相关团队再来了一次。有几个配音演员交换了各自角色,也有原本就表现不错的继续留任。

  总之在圈内公认地,这两个国内译制版本的水准都还算不错。以至于当年有很多小孩子一边高喊着“天鹰初号机,发射!”之类台词,一边与同龄人打闹在一起。

  或许有eva原教旨主义者会认为,把他们心目中的成年向经典改造成这个样子,是绝对的糟践与抹黑。但这些人里很多自己一辈子什么都没做出来,甚至连正版光盘之类都没买过,所以他们的意见已经可以照例无视掉了。

  而且抛却这些不论,作为一部经过诸多删改最后依然能够真正达到“老少皆宜”层次的经典而言,eva被定义为“时代代表作”还真的是名至实归。

  在2001年,有无数eva相关的辉煌数据已经逐渐传入到了国内,但还有好多只有常志昊知道的东西,现在连庵野痞子本人都没有正式开始制作,自然就更不可能卖出那些梦幻般的成绩了。

  但哪怕是现在的各种数字,就足以让eva制作方gainax吃上个十几年老本了。

  以区区一部半年番26话的tv版作品达到这个成就,老实说在和国国内颇有些空前绝后的意思。

  当然了,上面这评价是有前提的。比如前提之一是仅限于tv版,众所周知地吉卜力是剧场版的大拿,宫崎骏的千寻到常志昊重生的时候依旧牢牢霸占着和国电影票房榜的总冠军。

  之前也曾经有提到过,即将播映的《我为歌狂》是对gainax公司《彼氏彼女的故事》拙劣的模仿。那么显而易见地,等这部国产动画播出的时候,天鹰战士理论上依旧还在全国联播的循环状态,国内观众没无法不拿这两部片子做比较。

  那么,无论懂行还是不懂行的观众,估计都会一致认为《我为歌狂》的全部优点,在eva根本不是剧情重点的校园,歌曲等环节中依旧不够当人家对手……

  没错,事实就是这么残酷。

  即使我为歌狂顶着美影厂的名号,依旧没有半点意义。

  所以如果仅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以后广电所谓的闭关锁国政策,其实还是有着其必要意义的。

  如果说以美国的百年经验打和国的七十年,后者虽然也会惨败但不会彻底丧失希望来作为对比的话。和国的七十年吊打国内2001年时的二十年,只能是彻彻底底的虐杀。国产动画毫无还手之力的结果,却又无法真的能够带给观众足够的好处。

  或许有人该说了,你之前不是说七十年胜之不武么?他们只要赢了,就把七十年贡献出来,怎么也够了不是?

  对不起,很明显是不够的。

  因为我国的很多电视台播放规律是每天一播,有时候还要两集连放。而和国那边众所周知是一周一话,那么即使有七十年的底蕴,全部引进了扔国内也不过等同于十年。依旧有大量空白的播放时间需要有人来填补。

  那么另外一些人就该说了,前面不是还有美国的百年经验么?你这次该不会说美国也是一周一集了吧?

  美国那边动画播放频率如何,咱们暂时不做计较,单说当年从八十年代起的周日六点半黄金档,已经是美国动画的播放远超和国动画了。更不要说当年还有小神龙俱乐部这种大杀四方的存在……

  总之,不够就是不够。而且由于美国与和国实际上更加挤占了国产动画的生存空间,后者基本上就真的永无出头之日了。

  不说什么意识形态理论的大道理,但没有国产原创终归是不行的。而把受限于客观状况而始终很难做到做好的国产动画拿去跟成熟的和国动画比,只能是更不行。

  这里的不行,甭管在国内国外,都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死。项目完蛋不说,相关从业人员也很容易一蹶不振。

  毕竟从商业度和专业度来说,国内跟和国比起来实在太不够看了。也许对于和国从业者来说只是换个东家的事情,在国内就是丢了饭碗再也找不回来……

  然后实际上现在的国内没几个人注意到,只有常志昊估计才会勉强有些了解的是,其实eva本身,也是挑战其本国国内商业模式的产物。从正式制作之前,这部作品就已经注定不凡了。

  十几年后有一种错误说法是,“制作委员会”模式是由庵野痞子在eva这里首次使用的——这个说法本身不对,因为该模式比eva出现得要早的多。但基于这种模式制作出来的作品,在1995年之前却没有哪部比eva“质量”更高。

  当然了,1995之后可能也还是没有、

  所谓的制作委员会模式,简单点说,就是在制作方初始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靠出卖一些未来版权或者既得利益换取片子能够勉强开拍的。

  人家寅吃卯粮都能获得成功,看起来相当励志没错,但实际上等于把国产这边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彻底拔掉了——你做不出片子就是你的问题,人家恨不得借钱都能做好,这一手你必须跟人家好好学学。什么?不学?那这边大不了什么都不给你预备……

  没错,就是这个“大不了”。

  “我们不看经过,只看结果!”

  这大杀器一放出来可就算是彻底无敌了。

  说这话的人,完全不会去查一下gainax在还是大学在读宅男们组成的同人社团时,在科幻展上靠一部同人作品便博得了手冢治虫大神的赞誉。

  至于g社在eva之前做砸了多少叫好不叫座的作品,在eva之后又多少年开新原创和改变都沉寂差强人意,只能重新炒eva冷饭之类的,自然也更不会有人去关注了。

  从84到95,gainax总共赔本了十一年,失败了十一年才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国内有谁会去给一个公司十一年的时间来这么赔着玩么?

  好吧,正因为这样的好心人在和国都没有,所以gainax才只能在搞eva的时候去折腾制作委员会不是?可问题在于,这一招在和国或许行得通,但放到2001年前后国内的作品国内市场的话,恐怕早就被人踢飞然后“永不录用”了。

  于是说得难听一点,闭关锁国虽然不会给人带来额外的尊严,但最起码还能保留住一些在客观环境完全不允许的情况下,从业者的一份小小自尊。

  毕竟跟背着骂名活下去相比,什么名气都没有便直接饿死的“现实”实在是太凄惨了。

  更何况,说出来虽然不好听,但几年之后和国的动漫产业也就要大幅衰退了,到时候还不是引进作品一定会大受影响?

  严格来说,就连eva本身都代表着回光返照,像以前的王牌系列作品高达已经在富野光头被彻底抛弃的情况下连续做系列外怪异作品了。很多和国人士提起平成时代就大摇其头,斥责这些娘炮把昭和男儿的脸面全部丢尽了的事情,不是一直在发生着么?

  尽管一直闷头等敌人衰落下去,然后始终不能战而胜之的态度很是缩头乌龟,但乌龟起码命长。去硬拼瘦死的骆驼,结果人家没死自己死个彻底的话,可不是像某些观众嘴里说的那样“死了干净”就能轻松解决的。

  是啊,没准新来的人会强出不少,但也没准新来的人彻头彻尾地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会做呢?

  比如某个以高层是中文系毕业而自豪的“新兴”国内公司,除了投机取巧,骗投资和诉苦之外,还能干什么呢?

  对了,他们老板可以换一辆二手豪车,他们高层可以在作品票房扑街的同时开除底层,自己组团出国旅游……

  某些顶着动漫皮搞房地产的好歹还能搞出来点房地产,真正的害群之马除了每次第一个跳出来骂了同行骂环境之外,能带来半点正能量么?

  贪生怕死真心没什么,总比业界毒瘤要来的危害小,弱者也有属于弱者的尊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