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首席潇洒军师 第三十五章 卧底
作者:三十六把刀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李儒是在听说了董卓一大早就召黄靖来见的消息后匆匆赶来的,不料在门口打听到董卓正准备拿下黄靖,以儆效尤,顿时顾不得礼仪,连忙闯将进去,害怕董卓乱来。结果,就看到了眼前不堪的一幕:赤身裸体的黄靖被人死死摁住,以一种屁股朝天的姿势接受检阅,旁边是看得兴致盎然的董卓以及羞红了脸的宫女。

  李儒暴汗,暗暗擦擦额头道:“太师,黄公子乃诚心来投,不可如此相待啊!还望太师三思!”

  董卓见搜了这么久也没有搜出黄靖图谋不轨的证据,觉得脸上有些无光,但是又不好在李儒面前干什么勃然大怒的事情,只得干笑道:“本相不过与这小子开个玩笑罢了,你们都散了吧,嗯,你们,对,就你们两个,去服侍黄公子更衣沐浴。”

  甲士们一哄而散,接着上来两个满脸绯红的宫女扶着已经精疲力尽的黄靖往后堂去了,算是董卓处于愧疚的特殊照顾吧。不过黄靖这个时候可没什么旖旎的心思,整个人都处于对董卓的愤怒中,恨不得起来去把那个肥胖症患者给暴打一顿。

  李儒见人散了,小心翼翼问道:“太师何故如此?黄公子非曹孟德,当无此胆行不轨之事。如今太师这么做,恐怕会寒了此子之心,生出忿恨来,那可不得了啊!”

  董卓悻悻道:“本相以为可以揪出他的原型来的,没想到扑了个空。只是这事情也办下了,文优,你有何良策?”

  李儒苦笑:啥破事儿都得找我擦屁股,您老就不能少惹一点祸吗?但他还是很尽责地回答道:“此子惯见风使舵,应该是个贪图名利的人,太师只要向其致歉,然后许以高官厚禄,他必定不会再有怨言。”不得不说,李儒的主意对那些真的是见风使舵的人会很有效,可惜的是,他看走了眼。

  当然,我们的黄同学很识相,他很自觉地进入了“见风使舵的人”这样一个角色,所以在沐浴更衣完回来后便很是开心地接受了董卓一座府邸、黄金千金以及太学博士祭酒的闲职,也算摇身一变,跻身从四品的官员,升官之速,令人瞠目结舌。

  在“安抚”好黄靖的情绪后,董卓也开始进入了自己的角色,像模像样地跟黄靖攀谈了起来:“黄靖呐,你可曾有字?”

  黄靖答道:“不曾,家父也没说起过此事,家师也一直拖着没有给起字。”

  董卓笑道:“那真是太可惜了,像小郎君这样名满天下的少年却还只能直呼其名,未免不敬,不如本相替你起个字如何?”一般来讲,如果黄靖是真心投靠的话,这时候应该纳头便拜,因为在古代,得到贵人起字是件很荣耀的事情。董卓一方面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心意,一方面也想试探一下黄靖的诚心,他终究是有些怀疑,如何这位新兴的小名士就投靠了自己?

  黄靖暗骂董卓狡猾,这样自己就不得不打上董卓的烙印,形势逼人,他只得从命:“何其有幸!”在一边观察着黄靖的动静的李儒这时候也松了一口气,笑呵呵向董卓拱手恭喜道:“恭喜太师,得一栋梁之才!如此,太师荡平天下之志指日可待矣!”

  董卓开怀大笑:“哈哈哈,既如此,本相就给你起个字叫定安如何?”

  黄靖连忙称谢:“谢太师赐字!从今日起,在下便叫黄定安了。”

  “定安定安,你倒是说说,如何能定天下,得安宁?”董卓立刻就抛出了一个问题,迫不及待地想要验验黄靖的成色,丝毫没考虑到他对面的不过是个十岁出头的小孩子。

  黄靖心里咯噔一下:来了。他立刻飞快地算计着进言的后果,装出沉思的样子,然后缓缓开口道:“以靖拙见,太师虽有强兵猛将,天下难有人能撄其锋。然而,‘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败亡往往是从内部开始的。树高千尺,其坏由根,故靖以为,太师于外敌可以放松,然于内敌绝对需要万分警惕!”

  李儒当然很赞同黄靖的意见,他也觉得,现在董卓阵营内部有很多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被人里应外合解决掉。立刻出言附和道:“定安所言不差,儒也以为,这内部之敌,不可不防。”

  董卓来了兴趣,想不到黄靖一开口就赢得了自己最为倚重的谋士的同意,于是饶有兴致地追问:“那依定安之见,本相该如何做呢?”

  黄靖笑道:“太师不见昔日赵高乎?指鹿为马可也。”

  董卓大怒:“你敢拿本相与那个短命鬼比?是何居心?!”

  李儒慌忙劝道:“太师莫恼,定安虽机敏,但尚不通世务。定安此言非是指责太师,乃是建议太师访赵高,召集百官,挑衅天子权威,从中找出反对者,然后一网打尽。”这一招其实很常用,后来的曹操也来过一出许田围猎。

  董卓略略一思考,大喜道:“定安此计大妙!不过,本相总不能也牵只鹿来说它是吧?那样,本相就成了千古笑柄了。”

  “太师放心,靖有一计。年关将近,太师不妨开一个‘百官宴’,于宴上假醉以天子长辈自居,直呼天子之命,然后静观其变即可。”黄靖深知,作为卧底的最高境界,就是完全把自己当成对方的人,然后在最后关头出其不意地一击,毕其功于一役。所以,他很尽心地替董卓出着主意。

  董卓不答,转头看着李儒。李儒点头,示意此计可行。董卓很高兴,仰天大笑道:“先前十八路诸侯攻打本相时,本相不舍得派文优出去,以免身边无人,于是招致失败。如今我又得定安,则内外皆有所依靠。我倒是想看看,谁还能与我争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不过,黄靖当然不会就这么打住了,他还记着自己的任务呢,趁董卓高兴的时候怎么能不借机打压一下王允呢?他装出小心翼翼的样子道:“太师,下官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这句古装片中屡试不爽的金句终于在黄靖的推动下,第一次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尽管说来!”董卓此刻高兴,当然是有求必应。

  “靖先前曾听得司徒王大人的一些风言风语,但是尚未证实,若是有错误之处,还请太师见谅。”黄靖恶人先告状前把自己给指摘了出去,免得王允这个老贼耍什么花样反咬一口。

  一听是跟王允有关系,董卓也顿时来了精神,他本来有些松垮的肥肉都显得朝气蓬勃了许多:“快快说来,恕你无罪!”

  “我听说王大人私底下颇有怨言,他一向是以大汉忠臣自居的,因此对于太师极其不满。但迫于太师的权威,故而不得不谨小慎微,逆来顺受。然而,若是他乖乖做个阳奉阴违的人也就罢了,偏偏他很是不甘居于太师之下,总想着自己总览朝纲。所以,有传言说他打算在年关的时候进献一名美人以魅惑太师,不但如此,还要利用美人挑拨太师与都亭侯的父子关系,来一个借刀杀人。下官思量了一会儿,觉得很有可能,故不敢不报。”

  李儒在一旁吃了一个大惊,因为照这种说法的话,以他对董卓父子的了解,王允的计策很可能会成功,如果不是黄靖事先说了出来,恐怕防不胜防。而董卓则是大怒:“老匹夫安敢如此!来人呐,给我把王允带来,本相要好好询问一番,究竟他打得是什么主意!”

  黄靖连忙劝阻:“太师不可!王允此人,狡猾非常,行此事必定极为隐晦,若不是下官侥幸与那名女子相识,恐怕还不得而知。但这毕竟还未证实,错杀他于太师名声不利。太师如果贸然将其招来,他必定有所防备。以靖的意思,太师不如早些把‘百官宴’的消息散布出去,那样王允老儿极可能会带那名女子前来。若果真如此,则可断定其图谋不轨,到时候可以来一个将计就计,拿下王允不迟!”

  董卓哈哈大笑:“定安啊定安,本相真是没有看错人,初来乍到就献上了这么重要的计策与消息,本相真是高兴呐!”李儒也暗自庆幸不已,幸亏黄靖说的早,否则董卓绝对会玩完。

  而黄靖则是偷着乐:哈哈,坐山观虎斗,真是人生一大快事,你们就慢慢斗去吧,我也好坐收渔翁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