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誓死不降 第七十八章 粮食危机
作者:寂寞不知从何说起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就在危机关头,正在南门观战的仇天行再也忍不住了,他一把推开在身前举盾遮掩的警卫,拿起手中的长矛冲了上去。见到团长冲上前线,左右警卫们大惊失色,赶忙也冲了上去。正好此时,鞑子的生力军正冲到城墙下。

  “杀!”仇天行一边冲一边呐喊着。突然间一颗刚被斩落的人头掉到他的面前,那人头即使脱离了身体嘴唇还微动,眼睛眨巴眨巴的看着他。就算这让人惊悚无比的场面也没有让仇天行皱半分眉头,他的脚步跨过人头继续前进。

  见到自家老大都冲到最前面来了,那些团丁们也是奋勇向前。仇天行所到之处,零星的鞑子们都被消灭了。

  虽然仇天行的长矛没有沾到半点鲜血,但他所起的精神鼓励还是很大的。

  在敌人后续部队达到前,城墙上的鞑子都被清理干净了。宋纪林见到那些冲上前的士卒们或是被杀或是被赶下城来,那么今日士气已坠,再攻城就成了添油战术了,这样只会白白损耗兵力。宋纪林算了下,反正汉阳府的部队还有几日到,时间上还来得及。于是,他便下令退兵了。

  见到敌人终于退去,满城的团丁们都长长的呼了一口气。原来鞑子这么凶猛啊!那密集如雨的虎蹲炮射出的石子,那精准无比的弓箭,还有那攻城不克时的顽强,与人厮杀时的不死不休气势。这一切都告诉了这些团丁们,战争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不是自己勇敢就可以打胜仗的。自己勇敢,或许敌人更加勇敢。战争胜负的原因很多,兵多、兵精、钱多、粮多、器械多、士气高、主场作战等等,这一切都不足以谈之必胜,或许几滴雨水,几片大雾就可以将这些优势全部化解。运气也是战争胜利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次,仇天行很幸运的在敌人生力军攻上来前将城上的敌人打了下去。更幸运的是敌人竟然没有继续攻城,而是选择保守实力暂时退却。而此时,绝大多数的团丁们已经累得手都快举不动了。许多人一见到敌人退走了,直接就瘫倒在地,累得都不能动弹了。

  如此,在打了三个多时辰后,鞑子终于退下去了。城墙上留下的除了尸体就是断刀残矛。粗粗统计了一番后,仇天行愕然的发现,仅仅几个小时的战斗自己就伤亡了六千多人。当然这其中战死的只有三分之一,其余都是受伤而已。但是在这个没有青霉素等抗生素的时代,一个小小的口子或许都会被细菌感染,从而失去生命。何况这种战斗中所受的刀伤呢?要知道,破伤风的死亡率可是很高的。不过,对此仇天行早有准备。他要求平日里饮用水必须煮开,伤口要用凉的盐开水清洗,包扎的布带也必须煮沸晾干后使用。只是迫于财政压力,否则仇天行还向用高浓度酒精清创。这年头高浓度的白酒可是很贵的。

  所以,侥幸活下来的四千人最后能剩下一半就不错了,他们中的许多人最终的命运就是活活的疼死。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就是这样残酷,再英勇的战士也抵挡不了小小的细菌的攻击,受了伤就意味着将要与死神搏斗。

  见到保安团伤亡这么大,仇天行心中感到无比的难过。加上鞑子第一日攻城时的伤亡,保安团已经有八千了。城中原本只有两万多团丁,如此这么一来,只上下一万多了,可谓是伤筋动骨了。好在,作为精锐的三万人已经潜伏在四周数十里的村子里了。再坚持一段时间,等到敌人疲乏后,便可以趁势一涌而出,将敌人围歼在此。

  念及此处,仇天行心中幽幽的想道:“自己难过,鞑子日子也不好过吧!虽然鞑子兵精将猛,又有火炮助阵,但怎么说自己也是守城啊!守城都有六千多伤亡,这鞑子也少不了哪去吧!”

  退了下去的鞑子在回营第一时间也是清点伤亡,这么一番清点后,宋纪林发现自己损失了八百多名绿营兵外加近两千乡勇。如此一战,自己损失了小三千人。加上攻城第一日的损失,四千绿营兵已经只剩下两千七八了,其中自己带来的战兵还剩下八百。而乡勇则只有四千了,三分之一的兵力没了,这让得到汇报的宋纪林大吃一惊,心中无比烦躁。自己一时急功近利竟然造成了这么大的损失。不过,这还不算什么,可让他焦急的还在后面呢!

  紧接着,宋纪林得到后勤禀报,粮食快要食尽,已不足两日之用了,而征粮队已经数日未归了。

  “什么?粮食将尽?征粮队至今未归?这等大事怎么不早早禀报于我?”宋纪林愤怒的呵斥着手下游击。

  只是手下游击十分的委屈,他本是出自那四千守兵中,不是宋纪林带来的战兵系统。只是因为宋纪林是战兵参将,又因为直接统领这支队伍,所以接受宋纪林的差遣。前几日,他还向宋纪林反应军中粮食不足,所以派出征粮队去四周征粮的事情。可是他的通报却没有引起宋纪林的重视,虽然宋纪林也同意了派出征粮队了,可那时候的宋纪林可是想着小小的应山县可以一鼓作气的拿下。天天计划排兵布阵,器械打造的宋参将哪有时间关注征粮队的事情?在宋参将的心里,征粮队在四周征集粮食有啥难的?若非他还有几分廉耻心,否则驱众攻城的事情都能干得出!

  此时,攻城不利后,他才意识到粮食的危机,三军不可一日无食!无粮则军心不稳,军心不稳则人马四散。因为如今兵荒马乱的,粮食太值钱,一石都能卖的好几两银子去。所以他带着队伍从安陆出发时,只得到了十日之粮。可没想到,这从安陆到应山的一日路程竟然足足走了三天,初次攻城不利后又接连打造军械数日。如今,粮食就快要不够了。三天前,十支人数各有五十人的征粮队出发了。原本还指望他们能带回来足够的粮食,结果,却是匹马未归。

  这一刻,宋纪林的背后冷汗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