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誓死不降 第一百一十四章 势衰与势起
作者:寂寞不知从何说起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如今时间已经到了顺治五年,永历二年七月了。自从正月二十七日,金声桓、王得仁反正来,先后擒杀了巡按董学成、布政使迟变龙和湖东道成大业。江西绝大多数的府县都是闻风而动,纷纷竖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帜。吉安府守将刘一鹏、李士元率部归附金声桓,饶州守将潘永禧,袁州守将汤执中、盖遇时也据城反正。

  二月初,王得仁领兵进抵九江,清镇守九江总兵冷允登带领部下士卒五千名开城响应,接着占领湖口、彭泽。清九江知府吴士奇等地方官都来归附,王得仁命部将吴高接管九江府防务。

  同时,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北、安徽许多地方的复明势力迅速响应,一时风起云涌,形势颇为可观。在湖广方面,二月二十八日,王得仁部下一支军队乘船五百余艘,直抵蕲州城下,陆路马步军五千余人也进攻南门。因清兵固守,未攻下蕲州,但王得仁军已占领黄梅、广济等县,派设了文武官员。

  得到了王得仁大军的鼓舞,安徽太湖、宿松、潜山、英山一带的反清势力也相继而起,各立山寨,奉南明永历朝廷的正朔。

  这时,残明抗鞑大势一片大好。

  不过,期间也有江西掌印都司柳同春,抛下妻儿家属,缒城而出,乔扮和尚,星夜逃往南京报告了江西之变。

  而清廷在接到江西起事的报告之后,立即命令进至湖南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王率部退回汉阳,防备金声桓王得仁进攻湖北。

  在幕客胡澹建议下,王得仁原本想假扮清兵,顺江南下攻取南京,只是因为柳同春密报南京后,偷袭一事再无可能。再加上黄人龙提及前明宁王之事,提出要防备赣州。于是金声桓便调回了王得仁,于三月下旬亲帅主力南下攻打赣州的刘武元和胡有升。结果错失了攻下南京的良机。

  期间,四月十五日,李成栋在广州剪辫改装,宣布反清归明。于是,天下群情振奋,第一次抗清高峰来临。

  不过,金声桓在赣州,顿兵城下久攻不克。这时,清廷派遣的征南大将军谭泰带领满汉军队已经迫近江西了。闰四月下旬,清军进至东流县,兵分两路,谭泰部攻九江,何洛会部攻饶州府。同月底,镇守九江的明将吴高弃城而逃。

  五月初一,清两广援剿副总兵杨捷占领江西门户九江。何洛会军也在闰四月三十日攻克饶州府。五月初七日,清军前锋进入南昌府境。消息传来,金声桓与王得仁全军撤退,回保南昌。这时,刘武元、胡有升乘机命令部将于五月初九日开城出击。金声桓、王得仁无心恋战,后卫部队损兵折将,狼狈撤退。

  五月十九日,金声桓、王得仁引军返回南昌。六月初三日,王得仁领精兵出城迎战南下清军,在七里街被清军击败,退回南昌。谭泰乘胜挥军前进,在七月初十日包围了南昌,分兵四出,扫除外围,切断省会同其他州县的联系。

  这时,金声桓与王得仁反正后带来的大好情势岌岌可危。

  不过,在残明势力危急之时,在后方的保安团的发展态势极却是极好。因为鞑子要全力防御残明的进攻,所以后方简直是一片空虚,兵锋所指,不战而降。

  第二营的孙治所部,在攻占了黄安、麻城后,更是挥兵南进,连下罗田、英山。离王得仁曾经攻下的黄梅、广济只有两百多里。

  虽然二营劳师远征,势力范围已经被拉成了长条形,但是孙治丝毫不担心,打下了半个黄州府的战果让他飘飘然起来。

  与此同时,一营的陈晨原本还在与那些汉奸地主们苦苦相峙。结果金声桓和王得仁反正的消息传来,这些汉奸地主们顿时势衰,一些人甚至赶忙逃离了光山和罗山。得遇这东风之助,一营顿时气势如虹,接连攻下了府城光州府,又连下息县、固始和商城这三县,顿时将势力范围扩大到了光州府这整整一个府。

  四营的李太平也不示弱,在那些好汉们的大力支持下,接连攻下泌阳和唐县,将兵力扩充一倍,可谓是兵事如虹。

  保安团的总部和分出去的三个营都是大力扩张,必然引起了鞑子的注意。只是在金声桓和王得仁二人,以及李成栋的反正前,保安团只是疥藓之疾,当不得大敌。但单单靠守兵,又不是团匪对手,只能坐等战兵回归。

  金声桓、王得仁以及李成栋三人的反正,让鞑子几乎瞬间失去了江南半壁江山。小小的团匪才占了几个府,几个县?只要能消灭了金、王、李三人,稍稍腾出手来,就会反掌之间消灭了团匪。何况,如今金声桓和王得仁已经被围困在南昌了,没贼指日可待,怎能再分兵分心?

  不仅是湖北这样想的,就是河南也是这么想的。

  所以,保安团方能在湖北和河南的腹心之地攻城拔地,如若无敌。

  就在南昌被围之时,远在罗田的孙治得知了仇天行在安陆城再立团部的消息,而与消息同至的还有仇天行的一封亲笔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