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誓死不降 第一百八十六章 陕晋风云(六)
作者:寂寞不知从何说起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在李太平攻占兴安府,竖起抗鞑大旗后,周边的抗鞑势力纷纷来投,其中名气最大的就是贺珍。

  贺珍本是前明官员,后来投降了李自成,成为大顺军驻守汉中的守将。华兴二年初,鞑子进攻陕西,贺珍又投靠了鞑子,成为汉中总兵。

  华兴二年十二月,贺珍反正,举起义旗抗鞑,自认奉天倡义大将军。然后率领劲兵两万出连云栈,一举攻占凤翔。当地驻军武大定、石国玺与宝鸡驻军高汝砺都举兵反正响应贺珍。贺珍攻下陇州、固原等地,杀清总兵何世元。随即静宁、灵台、关中各地义军群起响应

  华兴三年一月,贺珍部攻破郿县。数月后贺珍、孙守法与大顺军刘体纯部在陕南会师,攻占兴安府安康城及其属县,并建立抗鞑政权,但不久在鞑子围攻下失败。

  华兴四年,鞑子进攻五郎山,孙守法遇难,贺珍退到了川东继续坚持抗鞑斗争。

  可以说,贺珍这人和这个时代的许多人一样。先是效忠前明,然后又归顺闯王,接着再投降鞑子,最后幡然悔过又开始了抗鞑斗争。或许在许多正统人士眼里,他们都是两面三刀的人。但是,那些坚持到最后誓死不降将抗鞑进行到底的人中许多就是贺珍这样的人。贺珍后来也是著名的夔东十三家的一员。只是这些人悔悟的太晚了,因为他们先前的作为已经给这个国家带来的太重的伤害。

  残明的历史也是一部汉奸与汉奸反正者互相厮杀的历史。

  重回兴安府,对于贺珍来说也算是故地重游了。就算李太平没有前来兴安,贺珍也有打算来此一趟了。

  只是贺珍没想到自己惦记着的兴安府竟然会被一个叫保安团的势力占据了,而且自己还没有听说过这个势力,这让贺珍十分好奇。而且如今兴安府被抗鞑力量攻占后,汉中府在龙可望反正后也是乱纷纷的,陕南地界的抗鞑大势一片大好。这也是贺珍前来投靠李太平的原因,他看好陕南的斗争。

  对于贺珍的大名,李太平可没有听过。他在加入保安团前只是一名猎户,加入保安团后也是在河南湖北边境发展,不清楚陕西这里的事情。虽然李太平不知道,但是梅仁信却了解贺珍。入陕后,梅仁信便开始收集当地一些抗鞑势力的资料,他自然清楚贺珍在陕西的名气。

  听过了梅仁信的介绍,李太平这才知道贺珍在陕西抗鞑势力中的地位。

  得知贺珍带着千余部众前来投奔时,李太平连忙迎了出来。

  “听闻贺将军前来兴安,李某觉得蓬荜生辉啊。久仰久仰。”李太平文绉绉的说道。经过几年的夜校教育,李太平也能说一些成语了。

  “贺某见过李将军。先前听闻李将军壮举时,额还以为李将军是一中年人呢。却不成想李将军如此年轻,真是年少有为啊!”

  一番含蓄后,贺珍偷眼望去,只见李太平身后都是精壮之士。再想到安康城的街道上不时走过的巡逻队,四营在贺珍的眼里实力越发的强大起来。再回想自己这几年的艰难度日,贺珍心中就有了想法。

  进屋奉茶后,李太平简单的将保安团的情况介绍了一番。

  听到保安团竟然只在四年里就做的好大一番事业后,贺珍心中感叹不已。自己从军十几年。势力最大时也曾拥兵数万,攻占了凤翔府,搅动了陕西局势。只是如今三年过去了,只混的如此凄惨下场,无奈之下只能带兵来投。

  不过,因为李太平的吹嘘,贺珍对于加入保安团这个势力更加期待了。

  终于在贺珍的几次试探后,李太平暗示了一下,然后将入伙儿问题点了出来。

  “不知贺兄有无去处,若无的话不如加入四营,我给贺将军一个独立二大队大队长的职位。且独立二大队兵员上不封顶,只要贺大队长能招多少独立二大队兵员就能有多少。”

  听到这话后贺珍便顺势答应了下来,自己的疲惫之师也需要补给,伤病员增多,粮草紧缺,若非有人接济不然就有可能垮了。只是贺珍答应的太快了,却忘了问粮饷问题了。只是保安团是不发饷银的,要饷银的话就得自理了。

  加入了保安团后就是一家人了,贺珍说话也敞开来了。

  “营长,虽然我们二营在兴安府形势大好,只是陕西鞑子兵力雄厚。尤其是去年四月鞑子将驻守锦州的大汉奸吴三桂调入陕西,驻守汉中。这可是一把捅着我们后背的刀子啊!”

  见李太平听到自己的话眉头紧锁,显然在考虑自己的话,贺珍继续说道。

  “吴三桂这个大汉奸实力很强,他手下的关宁铁骑也很厉害。本来营长拿下兴安府可能就已经惊动了他,万幸的是汉中府的龙可望也反正了,这让他措手不及。牵扯住了他的精力,也大大缓解了我们的压力。”

  “所以此地虽好,但还是距离汉中太近了。”

  “不知贺兄有何指教?”李太平虚心的问道。

  “哪里,既然属下已经是四营的独立二大队的大队长了,还请营长称呼属下的职衔。”贺珍赶忙说道。

  “属下和陕北的王永强有过联系。王永强部一直在陕北的延安活动,听闻山西大同姜瓖反正后也有在延安起事的想法。王永强派人找到额,相约共同起事,所以额来了兴安府,准备在兴安府起事呼应延安府。却不想,营长已经攻下了兴安府。”

  说到这里,贺珍笑了笑,然后又说道。

  “额觉得还是带兵北上,和延安府的王永强联手,这样才能抵御鞑子的强大压力。”

  贺珍告别后,李太平招来了梅仁信相商。

  梅仁信的意思和贺珍一样,集合兴安府的人力物力迅速扩军,然后带着所有的钱粮和兵力北上,将根据地设立在陕西与山西之间。如今四营在鞑子眼里就如一滴水,只有融入山西这股抗鞑洪流中才能生存和壮大。

  点了点头,李太平同意了梅仁信的建议。

  “仁信,如今四营发展迅速,我的精力不够,训导官的工作也没时间去做了。我会向组织上建议任命你为四营的训导官,你先当代训导官吧。等我们和组织上联系上后再将你转为正式的。”

  听到这话,梅仁信心中大喜。终于自己熬出头了,自己这个曾经的俘虏在几年后终于熬成了训导官。这在四营里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啊!

  梅仁信想的越来越激动,竟然身体颤抖起来。他哆嗦着嘴皮子说道。

  “属,属下谢过营长的栽培,属下发,发誓终身忠心与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