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誓死不降 第一百九十章 陕晋风云(十)
作者:寂寞不知从何说起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陕西本是穷苦之地,再加上自从前明以来已经乱了二十多年了,各地县城早已经残破不堪,甚至有的县城连护城河也被淤泥堵塞了。

  当县城被上万人团团围住时,城中军民往往都是胆战心惊,军无战意。

  如今鞑子刚刚入关不过五年,各地依旧烽烟四起反旗不断,民意尚未归顺鞑子,********还是主要矛盾。若是再过十几年的话,恐怕鞑子治下之民的抗鞑之心就要日益淡去了。

  如此,在被四营团团围住后,城中之民往往会发起暴动打开城门迎接保安团。当保安团团丁踏着冰冻的河面进入县城后,此城也就不战而下了。

  陕西人不愧是秦帝国的后人,好勇善战,以一己之力撑起了秦汉隋唐四大帝国。如今虽然不复祖先之勇,但改编为鞑子的陕甘绿营也是全国绿营兵中的善战之军,为维护鞑子的统治也立下了赫赫战功。

  当然,也有县城不肯投降的,这时候独立大队就派上了用场了。在何亮、贺珍的部下轮番攻击后,抵抗终将以失败而告终。

  得到县城的补给后,李太平不断的给部队换装。因为之前的失败,李太平对于单一兵种带来的损失也是痛彻心扉。一种兵种不能包打天下,李太平又组建起了骑兵、甲兵、弓兵、弩兵、盾兵、火铳兵、工兵、医护兵等兵种。当然,因为装备的匮乏,这些兵种人数稀少,但是架子先搭建起来了,以后装备跟上了就可以随时扩充了。至于数量最多的还是预备大队,只是目前这些预备大队的团丁们还是停留在拿农具木棍当武器的时代。当然,这些预备大队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补充兵员和搬运物资。也就是鞑子军队里的辅兵和民夫而已。

  就这样,李太平率着部队一路南下,克韩城、下郃阳,每占据一个县城就留下一个大队兵力驻守,负责守城的大队不仅要守住县城还要将触角伸到乡下,在当地发展农会农卫队等组织。李太平将自己的两个族弟提拔到了大队长,然后留在了韩城和郃阳。李太福为守备第一大队大队长,驻守韩城。李太贵为守备第二大队大队长,驻守郃阳。

  安排好了韩城和郃阳后,李太平带着部队向澄城而去。只是当李太平带着军队来到澄城时,澄城已经被抗鞑军的姬彦物攻下了。

  这几天四营在同州府北部横扫四方,声名已经传到了姬彦物的耳中。也是受到了四营的激励,姬彦物才聚集民众攻下了澄县。当得知四营已经接近澄县时,姬彦物心中大喜,急忙派人向李太平请求归附。

  得知澄县被拿下后,李太平心中原本还有些遗憾,一县之城好歹也有些财货的。而当卫兵前来禀报说澄县派人来请求归附后。李太平心中顿时大喜,自己一己之力尚且弱小,要想成大事还得要靠众人帮衬,这种带着城池和部下来归顺的是李太平最喜欢的了。

  于是,在进入澄城后,李太平便任命姬彦物为独立第三大队大队长,麾下兵马为其本部的两千余人。

  在韩城、郃阳、澄县接二连三的被攻下后,同州府的鞑子官员们人心惶惶。虽然有心逃去西安府,但是地方官有守土之责,失去城池的罪名可不小。可投靠这些反贼,这些鞑子官员们也不乐意。他们可不是那帮泥腿子不晓得天下大势,在上月南昌陷落后,这些人就知道残明再无机会了。况且,这些反贼又不是残明政权,即使自己投靠过去也没有好结果的,日后还是兵败身死,横竖是死,不如为朝廷尽忠了,说不定还能让朝廷良心发现,给自己来个恩萌子孙呢。最后,万一自己运气爆棚了说不定能在城池陷落前等来朝廷的援兵呢?那样自己可就赚大了,升官发财指日可待!

  于是,一些官员们紧闭城门严防死守誓死不降,而也有一些胆小鬼脱去了官服,潜逃出城,从此不再涉足官场,同州府陷入了一片动荡之中。

  又过了五日,李太平分兵拿下了白水、蒲城、朝邑,聚兵同州府城下。

  此时李太平已经散去了六个守备大队的兵力了。虽然派出去了一万多人,但是此时麾下还有一万人,其中近半都是独立大队的人马。虽然在屡次攻城中,独立大队人马死伤不少,但是他们都是陕西地方人,人头很熟,许多亲朋故旧都前来投靠。为了顾全大局,李太平也不能阻拦这些投奔者进入独立大队,更不能强制将独立大队的投奔者拉入自己的大队中。只能将三支独立大队紧紧拴在自己的身边,用自己的嫡系部下占据了攻下来的六个县城。

  如今府城严阵以待,正是消耗这些独立大队兵力的时候了。当然,为了不让这些人心有怨言离心离德,李太平也要让自己部队上阵,就算是练练兵了。

  打下同州府城后,李太平也要稍息兵事了。接连的迅速扩张已经让他有些消化不良了。不说梅仁信带去鄜州的队伍。仅仅自己在同州府的人马连同独立大队就要接近三万了。不过麾下兵马虽多,但都是新丁,一来人心不附,二来战力也不高,得要严加训练补足装备才行。当初跟着自己前来陕西的老丁,一路上损失近百,在北上陕北逃亡时又损失了一千多,如今也只有一千三百左右了,这些老丁如今职位最低的也是小队长了。一个小队五十八人,只有小队长才是老丁,其余都是新丁。可见李太平对军队控制力之弱了。况且语言不通也极大的影响了队伍的整合,为了能训练部下,有的军官都开始学起陕西话了。

  这真是一个野心家的好时代,陕西更是野心家成就基业的好地方,只要有粮食那就有兵员。秦兵骁勇善战悍不畏死,比南方那些豆腐兵强多了,尤其是多铎南下攻占南京时那些不战而降的江南省的豆腐兵。

  山西姜瓖反正从而搅动山陕两地乃是天时,乘敌不备打下同州府、鄜州取得了地利,笼络陕北抗鞑军一起起事、利用民众的抗争心理乃是人和。一时间,李太平竟然觉得自己同时拥有了天时地利与人和。

  这一刻,跳出了铜柏那个小圈子,来到了陕北这个大舞台的李太平心中豪情顿生,认为自己终于也算是成了这个天下的一方豪杰了,他此时心中有着和当初李自成兵出商洛山进入河南时一样激动的感觉。

  当四营和王永强联手在陕北闹得个天翻地覆时,鞑子西安方面也急忙应对起来。只是这个时代一来信息传播速度慢,二来运兵速度更慢。

  等到吴三桂督领墨尔根、李国翰等鞑军兵进同州府时,李太平已经将同州府城攻下,城中鞑官统统斩首,支持鞑子的也全部抄家,满城百姓全部剃发,人人食用鞑官之肉一片以示与鞑子斗争到底,食完肉片后每人得粮一斗。

  城外鞑旗飘扬,城内整兵顿武,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