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誓死不降 第二百四十章 天下震动(八)
作者:寂寞不知从何说起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华兴八年四月,南京城光复和鞑子摄政王猝崩的消息终于传入了大西军的地界。

  在如此大好消息的刺击下,大西军全军沸腾起来。如今大西军坐拥云南贵州两省之地,兵强马壮几有数十万之众,将士们早已不想屈身在这边疆贫苦之地了。如今外面抗鞑局势大好,实力雄厚的大西军又怎能依旧旁观?

  再加上与永历朝廷的谈判不利,永历不愿将朝廷迁往贵州,这一点让孙可望很不高兴。其实一开始孙可望就想自立,不愿意拥护永历的。只是四将军中实力强劲的李定国坚定的拥护前明,为了避免分裂,孙可望只能屈从于他。其实打从心底里,曾经是张献忠义子的孙可望对前明可是没有一丁点好感的。

  既然如今抗鞑大势极好,鞑子兵力将被保安团牵制,那么正是自己攻城掠地抢占地盘的大好时机。

  于是,四月底,大西军兵分两路出击,北路军以刘文秀为主将,白文选、王复臣为副将,进攻四川。东路军以李定国为主将,马进忠、冯双礼为副将,进攻湖南。孙可望自己则统率驾前军留守滇黔两省。

  对于孙可望的命令,李定国也是心思复杂,他拥护永历并不说明他就忠诚于残明。相比于残明朝廷,他忠诚的是这个民族,是这天下之民。曾经抗鞑势力大衰,不与残明联合就将无法抵御鞑子时,李定国才坚定的认为只能走效忠永历朝廷的道路才能抗鞑。

  只是如今,他发现自己错了。保安团没有打出残明的旗号,也没有扛着复兴前明的旗帜,就这样生生的拿下了南京城。这样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不和残明联合,也可以独立抗鞑这一事实。这就意味着孙可望是对的,而自己却是错的。

  于是,在孙可望任命自己为东路军统帅后,李定国服从了他的命令。一番调兵遣将后,李定国率步骑八万和五十头战象出征湖南。进入湖南后,李定国连克沅州府、靖州等州县。镇守宝庆府的鞑子将领沈永忠急忙向孔有德告急,孔有德从桂林分兵救援。李定国抢在援敌之前,从枫木岭渡江直取宝庆,消灭鞑军五千人。拿下宝庆府后,李定国又挥师祁阳,准备夺取广西的门户全州,消灭盘踞在桂林的孔有德部。

  于是李定国兵分三路,由冯双礼率左路军取全州,张胜率右路军攻严关,自己亲率一路攻桂林外围据点,然后三路大军合攻桂林。经过数日攻城战,李定国攻下了桂林城,孔有德在家杀尽妻小**而死。拿下了桂林后,李定国分兵袭取了各地州府,和永历朝双方共分广西。此役过后,李定国歼灭天下有名的大汉奸孔有德,名震江南。若非保安团拿下南京的珠玉在前,恐怕还会声震天下。

  在广西整兵顿武后,李定国率军再次北上湖南,连取永州府、衡州府。接着又命令马宝率军东取阳山、连州,占领广东西北部,派冯双礼北取长沙,攻占常德、岳州,命高文贵东进江西,连下永新、安福、永宁、龙泉等州府,围攻赣西重镇吉安。一时间广西、湖南、江西、广东四省城池大量失陷,尚可喜、耿继茂等人惊恐不已,长江以南几乎乱成了一锅沸粥。

  与此同时,北路军在刘文秀的率领下,五万大军从川南起兵一路北上,由叙州府、嘉定府、眉州一路杀进了成都府。围城十数日后,刘文秀大军攻入了成都城,鞑子都统白含贞、白广生等人战死,巡抚李国英逃亡保宁府。接着刘文秀整顿大军从成都府一路北攻保宁府,有直逼汉中府之势。

  大西军来势汹涌,陕西鞑子惊慌失措,急忙从陕北将吴三桂等人召回了汉中。无意中,大西军的北伐给陕北的四营和王永强等部解了围。

  在北上汉中前,刘文秀并没有全据四川。因为川东有打着保安团旗号的六营在,刘文秀甚至连成都府东面的潼川府、资州等地都没有占据。这样保留双方之间的缓冲地带一来是因为如今保安团声名赫赫,刘文秀对此有些敬畏。二来也是刘文秀不想过早的与保安团发生冲突,毕竟当前大敌还是鞑子。

  与刘文秀考虑的相似,六营营长叶苏也是这么做的。虽然他收到了团部江宁大捷的消息,也知道了鞑子摄政王猝崩,鞑子朝廷巨变的情报。但是叶苏在面对大西军突入川中时也保持了理性的克制,自己力量薄弱无法全据四川,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鞑子依旧盘踞在成都。如今大西军来了,自己也不能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于是,叶苏压下了部下们的反对意见,放弃了顺庆府和泸州,将势力收缩在重庆府、顺庆府、绥定府、夔州府、忠州和太平厅之内。

  只是刘文秀的北上保宁府之路并不顺利,在攻打保宁府时被鞑子的援兵吴三桂部和李国翰部一举击败,刘文秀只能率军退守成都。因为忌惮在侧的保安团六营叶苏部,吴三桂和李国翰并没有进攻成都府,而是固守在保宁府,四川再次呈现僵持之势。

  因为保安团的崛起让原本明朗的天下大势再次迷惑起来,群雄逐鹿的时代又来临了。虽然鞑子依然势大,但是除了少数几个省份外,其余省份都有抗鞑势力的存在。山陕两省有保安团四营,山东有保安团二营,江南省有保安团团部和一营,四川湖北有保安团六营,湖北有大顺军余部,浙江有鲁王势力,福建有朱成功,广西有永历势力,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更有大西军余部。

  天下正式步入了群雄纷争之中。鞑失其鹿,天下共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