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誓死不降 第二百七十四章 十年(三)
作者:寂寞不知从何说起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阎尔梅路过一处学堂,学堂并不大,是村一级的初小。保安团实行五岁入学,六年小学,三年中学的教育。其中小学分为初小和高小,初小四年,高小二年。一般的人家都是念完初小识的几个字便去跟着父母种地去了,若是想当官不仅仅要念完高小,还必须中学毕业,这样才能有靠政法大学的机会。只有四年政法大学毕业后才能进入政府体系充当低级吏员,也就是股级起步。

  五岁入学,四年初小毕业为九岁,两年高小后则是十一岁。十一岁已经可以去铺子里当学徒了,有了小学文凭是很受铺子掌柜的欢迎的。当然,如今保安团大力扶持工厂,能去工厂写写算算也很不错。三年中学则为十四,四年大学为十八。保安团制定的婚龄符合这个时代的需求,为了多生育人口,再考虑到女孩生理发育时间后,仇天行便制定了男子十八,女子十六为结婚年龄。所以,一般中学毕业后,若是考不上政法大学,则去做工几年就可以攒够彩礼钱去成婚了。而且考政法大学不限年龄,只要有中学毕业的文凭都可以去考。可以说,这算是变相的科举了。只是科举出来是当官,政法大学毕业是为吏。

  此时,阎尔梅看见的就是一个初小。如今保安团教育事业刚起步,财力缺乏,所以周围几个村子才有一个初小,高小只能是镇上才有,至于中学,则是一个县才有一个了,中学之上的政法学院和军事学院唯有金陵城才有一个。这样就意味着还有许多孩子不能入学,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师资力量和财力跟不上,只能慢慢的积攒实力建设了。所以许多地方老师都是全能型的,一人教授多门课程。

  阎尔梅驻足的村子是比较大的村子,所以这才有一个初小。只见初小的校舍竟然是一个大大的房屋,看情形竟然是村子里的祠堂,而且祠堂还开了两扇窗户和后门。这让尊崇孝道的阎尔梅眉头皱了起来,但是随即想到若是能让自己后代接受教育从此改变命运出人头地,或许他们的祖先也是乐意的吧。随即,阎尔梅便释然了。

  阎尔梅慈眉善目身穿僧衣,看样子不像是坏人。所以阎尔梅静静地站在那里,也没有人去询问。或许大师发现有慧根的孩童,正在观察呢?有信佛的人暗地里想到。

  屋里正在上课,所有人都十分认真,孩子们知道这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很是懂事的在听课,老师也是努力的授课。若是他们课教授的好,可是有机会转任干部的。最近以学转干非常流行,老师当得再好还是不如当官好。所以,有仕途上进心的老师们纷纷积极起来。

  祠堂很大,学生很多,于是三个年级都放在了一起。三年前,保安团在这片土地上就实行了这种教育,只是后来让战争打断了。如今重返此地后,学校根据学生知识的高低重新分配了三个年级,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四年级没有。课程也很简单,老师先是花一刻钟给一年级教授几个字,然后让他们自学。接着又花一刻钟给二年级教数学,出了几道加减乘除题后便又让他们自学了。最后老师又给三年级教授地理课,说些地球是圆的,海的另一端又一块块大陆,甚至比中原还要大还要富饶。老师说的太有意思了,一二年级的学生耳朵纷纷竖了起来,连作业都顾不上做了。很快的,一堂课三刻钟的时间过去了,接下来是一刻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阎尔梅也在外面站了三刻钟。

  下课了,学生们纷纷涌出屋外去玩耍了,当孩子们看见身穿僧衣的阎尔梅后,纷纷露出吃惊的神色,但是却没有说话而是绕开来了,有的还好奇的边走路便回头望着,但是不久随即便被小伙伴拉走去玩了。

  这时,老师看见阎尔梅了,便走过来打招呼道。

  “不知大师前来何事?若是化斋的话,学生家中还有几斗米。”

  虽然仇天行不信佛,甚至还向寺庙收税,但是仇天行却不禁佛,所以治下还是有佛教信徒的。这名老师就是一个信佛之人。

  “多谢施主了,贫僧不是来化斋的。贫僧是见到施主正在授课,心中很是好奇,便过来一看了。”阎尔梅说道。

  听到阎尔梅的来意后,老师便客气的说道。

  “既然大师感兴趣不妨进来看看。”

  此时,屋内的孩子们都出去了,里面空荡荡的。因为课堂是祠堂改造的,所以有些阴暗潮湿。即使南边开了几扇窗户,也无法让光线洒满每个角落。课桌也是无比简陋,甚至阎尔梅看见某个课桌十分像棺材板,可谓是条件十分简陋。

  “让大师笑话了,此间课堂刚刚组建,所以一切从简。”老师说道。

  “哪里,哪里。这些都是外物,怎能比得了先生学识之万一。先生的智慧让贫僧犹如仰望高山啊!先生口中的算学地理学,贫僧竟然一无所知。”阎尔梅躬身单掌施礼说道。

  听见阎尔梅的话,老师顿时脸红燥热起来,他急忙解释道。

  “大师误会了,学生哪有这等学识?学生以前也仅仅只是童生而已。这些都是按照课本教授的!不是学生的知识!”

  “哦?竟是如此?不知贫僧可否观看?”

  “可以,可以,大师请看。”老师将桌上的三本册子递了过去。阎尔梅接过便翻阅了起来,时间一点点过去了,很快上课时间又到了,阎尔梅却还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

  “大师,大师!”老师轻轻的喊道。

  “嗯,嗯?”阎尔梅无意识的回答道。

  “大师,我们要上课了,您。”老师不好意思的说道。

  这时,阎尔梅清醒了过来,他看见下面坐满了孩子,正眼巴巴的看着自己,而此时他们的教材正在自己的手中。

  这一刻,阎尔梅也不好意思了,他赶忙将教材还给了老师,然后说道。

  “贫僧失礼了,先生,贫僧这就告退。”虽然阎尔梅将教材还给了老师,但是心中却十分不舍。

  见到阎尔梅这幅摸样,老师说道。

  “看来大师对我们的课程很感兴趣,若是不嫌弃的话,大师不妨旁听。”

  听到老师的话,阎尔梅十分欣喜,便留下了。正好最后面有一个座位,阎尔梅便走过去坐了下来。一个大和尚坐在自己的身边,学生们十分激动。但是在老师的严厉目光下以及知识的魅力下,学生们很快的就将阎尔梅忘了,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一天过去了,下午申时正,学校放学了。因为许多孩子都要负担起家中的农活,所以申时就要回家帮助干活了,他们回家或是割猪草或是拾粪团,很难得到休息。但是即使这样,他们也是无比满足的,因为他们可以上学。

  放学后,阎尔梅又从老师的手中接过了书本,继续看了起来。当即将日落时,阎尔梅终于看完了,他平复了一下心情,向着老师问道。

  “先生,不知这三本书是哪位圣贤编写的,里面有些知识虽然有人提过但是何曾有过如此精湛的解释?”

  阎尔梅边问边感叹道。

  “大师,这书是我们保安团教育部编写的。据说主编是我们的团长仇天行同志!”

  “什么?这是你们的团长编写的?”阎尔梅吃惊的说道。

  这区区三本书已经不能用满腹经纶来形容了,简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无所不知啊!

  一时间,阎尔梅对仇天行充满了兴趣,心中只想去金陵城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