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上架感言及作品设定
作者:蚂蚱不吃鱼的小说      更新:2023-01-12

  不知不觉间,此书已上传八十天了,这八十天,要感谢大家的一路相伴,因为有你们,我才有写下去的动力。因为本人工作不满三年,阅历尚浅,又是第一次尝试写小说,难免有不足之处,这里就需要大家的多多包涵了。

  在这里,首先要提及的是2组主编海星,是他在众多的小说里选出了本书,提交了签约,这让我甚为感激。其次是青山、桃子两位编辑,是你们耐心地为我解疑答惑,给予推荐,让更多的人知道本书的存在,谢谢你们。最后是一干忠实的读者,诸如小水小水、一米阳光、半调子、水月挥发等,名单甚长,不一而举,但我心里都记着,感谢你们的支持。因为你们,本书才有了意义。

  本书下个月1号上架,没有经过全站强推,属于非强推上架。说实话,和编辑讨论的时候心里没底。历史类本来就是属于小类,春秋战国的就更是小类中的小类了。

  对于这段历史,读者要么不熟悉,要么就是很熟悉。更关键的是,对熟悉的人来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战国这个大时代距离我们太过遥远,留下的史料太少太少。我们这些后人只能通过有限的史料管窥蠡测,去臆想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这也就导致了一个极大的冲突,我所接触到的知识,我所认识的这个时代一定会与各位读者有所不同。譬如各国的策略,骑兵的实力,等等。说不清孰对孰错,争吵自然就会有。书评区我是一直关注的,有些意见我真的不好去争辩,你能写书评,自然就是对本书有所期望的,我若是驳斥了你,无论赢或者输,难免给人一副心胸狭窄、固执己见的感觉。赞同你吧,又真的不符合我所了解的事实,心有不甘。总之,颇为为难。

  战国七雄,之所以写韩国,本人是有些犹豫的。齐、秦、赵、燕、魏、楚,这六个国号在中国历史上被使用过至少两次,而韩国仅仅一次。现在提及韩国,大家更多的想到半岛上的那个小国,这非我愿也。战国时期,韩国虽屡战屡败,但又屡败屡战,透着一股悲情与悲壮。因此,本人同情之下,就写四战之地的韩国吧!

  小说以华阳之战为开篇,在我看来,这是韩、赵、魏三国联合的一个重要契机。在范睢入秦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以前,秦国没有一个明确的灭亡六国方针。大体上,哪个国家强大,哪个国家不愿意亲近秦国,秦国就打压哪个国家。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秦国不远千里隔着韩国攻打齐国、魏国,而且不断夺取一块块飞地。

  五国伐齐以后,齐国元气大伤。这个时候,赵、楚两个国家就成为了山东六国的脊梁。相比低调的赵国,楚国无疑张狂了些,却又弱小了些。因为某些原因,秦国试探性的出兵伐楚。可是谁料到,楚国如此不堪一击,或者说,白起天马行空的用兵揭开了楚国酝酿已久的阶级矛盾。总之,楚国败了,迫不得已迁都陈县。

  这让赵国顿时措手不及。赵国上层本以为依照楚国的国力,可以拖住秦国很久。哪怕秦国获胜,也会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段时间,足够赵国经略、蚕食齐国。可楚国这么快的倒下,完全打乱了赵国的计划。

  更重要的是,赵国上层很快意识到,随着楚国将重心移到中原,秦国势必也会东进。若是魏国也像韩国一样向秦国屈服,那么邯郸就有时刻被秦军攻打的危险。

  无奈之下,赵国放弃了保守的策略,联合魏国攻打韩国,这是对秦国的试探,也是一次伟大的冒险。若胜,韩国很有可能加入到三晋联盟,韩、赵、魏足以自保。可惜,历史上赵、魏败了,白起一战消灭了十五万赵、魏大军。魏国胆寒,退缩了,赵国也打了退堂鼓,随后就是割地求饶。

  如果没有范睢,秦国也许依然可以想到远交近攻的策略,但绝对不会这么快。如果没有秦始皇,秦国也许依然可以统一天下,但或许会多花上数十年。往往因为一个人,历史就会发生很大的转弯。在本书中,太子然就是扮演这只蝴蝶的角色,而我们的故事,也是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