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 第二四九章 哥考得不是乡试,哥烤的是自己
作者:三戒大师的小说      更新:2023-07-07

  看当官的冠冕堂皇,出入仪仗,风光体面,令人羡慕进这道公门之前,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灵,乃至是自尊上,都要经历一段非人的试炼孟老师说得好,天将降乌纱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才能有资格当官。

  当然了,这是那些及第考生的看法,因为科举成为他飞黄腾达的,所以必会将其视为人生的普通经历。而落第则因为付出毕生心血,遭受了及第数倍的苦难,却没有一点回报,反倒一生潦倒困苦,受尽人间的白眼嘲笑。所以往往会将科场生活作为人生经历的最大伤痛,对其仇恨无比。

  君不见几乎所有描述科场的文章,都是出自科场失意之手,其描述之悲惨也就可想而知了。

  ~~~~~~~~~~~~~~~~~~~~~~

  沈默不想让自己也成为后世语文课本上,控诉文学的创作,所以这次考试不能出半点纰漏。在大门口验明正身进去,便如其他人一般,坐在地下,解怀脱鞋当然不是要耍流氓,而是准备被搜身。

  因为科举是当官唯一的途径,当了官便会有权力金钱美女地位,所以虽然历代查禁很严,却依然会有少数考生,不顾名节和为学之尊,想尽办法去作弊,其中怀挟便是屡禁不止的一招。

  说通俗点便是夹带,主要是夹带一些用蝇头小楷写成的经书,还有程朱的注释,也有请人在外面写好的文章,同样用小楷写在纸片上,名曰小卷,隐匿在身上或考篮中,带进考场去。

  一旦材料带进去了,事情便好办了。因为乡试考试是在号舍中,也就是每人都在单独的小房间里,答卷吃喝睡觉,纵使有人看着,三天时间也总能找到翻书作弊的机会。

  于是朝廷规定,搜检怀抰官每次一场考试入场前都要进行搜检,搜检官要将问题考生的姓名记下来,并将其揪出场,不许再考。

  所以在入场之前,都要进行严格地搜身检查。尤其是到了本朝,老朱皇帝次制订了严厉的惩罚制度,被查出的考生要在考场外枷号个月,拘押期满后问罪为民,也就是取消学籍,这辈子别想再考了。

  但就像屠刀杀不尽贪官一样。老朱皇帝地严惩。也无法让心术不正地考生望而却步。怀挟之风难禁。朝廷只得一次次重申加强搜检。加重惩罚力度。

  沈默想起自己上辈子高考。监考老师都会在开考前扯一嗓子:把一切与考试有关地东西。都放到前面来却也不会让考生解开衣服。仔细搜检。不禁暗道:万恶地旧社会啊。

  正在胡思乱想间。便听见里面高声喊道:准备搜检只见一群品地官员。带着搜检军到了巷子里。

  十人一行贴墙站好随着搜检官一声令下。众考生便纷纷起立。光脚穿着内衣。手里拿着衣袜。排着队站在甬道里。

  每一位考生由两名搜检军搜身。从头到脚。仔细搜查。那些官员们则紧紧盯着。以防有什么纰漏。这些人地检查极为变态。上穷际下至膝腹。无一遗漏。毫无礼待士人地意思。

  其实这些搜检军之所以如此较真。当然不是为了抡才大典地公正性负责。而是因为搜出一个舞弊。便会赏银三两。顶他们俩月地饷银呢当然。能够蹂躏一下高高在上地读书人。也是机会难得。怎能不好生珍惜

  这些搜检军都是富有经验的,除了考生身上外,对其随身携带的考篮考箱更是重点检查,用个小锤子东敲敲西敲敲,听听笔管是不是空心地,砚台,考箱等大件有没有夹层,还有被褥也要拆开检查,甚至于考生带来的包子馒头,也一概切开,瞧瞧是不是夹心的。

  也着实能检查出一些夹带,每当有所斩获,搜检军们便兴奋的低呼,将如丧考妣的作弊拖出去,每每此次,其余考生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对考试的印象也就更坏三分。

  这种搜检度极为缓慢,等检查到沈默时,已经日已偏西,那两个搜检兵刚要对他动手,左边那个突然一愣,朝右边一个递个眼色,那个兵丁也吃了一惊,旋即恢复常态,装模作样的搜查起来实际上手都没碰着他的身子。

  面对着沈默询问地眼神,左边那个趁着靠的近,在他耳边轻声道:我们是海盐兵。沈默恍然,他去岁巡视,参加过海盐保卫战,显然这俩兵丁是认识自己的。

  ~~~~~~~~~~

  ~~~~~~~

  既然有熟人,便免了那一遭虐待,只是遮人耳目的做了做样子,便被放行进去,在门口接卷,终于进了龙门,只见大门旁悬有一副黑底金字的对联,上联是: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下联是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看到这幅温暖人心地对联,那因为漫长搜检而浮躁的心气,便平静下来,抖擞精神跨进贡院,便见其格局规整肃穆,一条宽阔地青石板通道,正对着全贡院最高的建筑明远楼。这楼便是整个贡院地中心,有三层高,除了一层门窗俱全外,二三层都只有柱子没有墙,这当然不是偷工减料,而是因为明远二字的意思,便是明察远近,即是说,这座建筑是巡考和监考用地。

  考试时,负责考场纪律监临提调巡察等官员,都会爬到这座楼上去,居高临下俯瞰,整个考场一览无余。监视考生与考生之间具体监考的士兵士兵与考生之间考场内外是否有串通作弊行为。

  沈默见那明远楼上,也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是:矮屋静无哗,听食叶蚕声,敢忘当年辛苦;下联是文星光有耀,看凌云骥足,相期它日勋名。看到这副对联,想到指日可待的功名,考生们早把辛苦龌龊忘得一干而尽,恨不得立刻钻到那矮屋中,开始人生的大考。

  所谓的矮屋便是号舍,整齐密布于甬道两侧,明远楼四周,一行行一排排,狭小密集,如蜂巢一般。每排号舍编为一个字号,用千字文编列,在巷口门楣墙上书写某字号,比如第一排便是天字号。这样编排顺序,显然是为了便于考生尽快找到自己所在的号舍位置。

  官方已经对考场进行编号,写明某行某号系某处考生某人号舍,并在号舍外张贴考生姓名,揭榜晓示诸人。

  此时榜单前人头攒动,考生们瞪大眼睛找寻自己的位置,待确定之后,表情各异,有人笑逐颜开,手舞足蹈,有人却郁闷的想走人。

  沈默早听人说,贡院里号舍可分为四种,每种的舒适程度可谓天壤之别。最好的是老号,便是那些最初建的,高大宽敝,站的起身,转得过腰,且因为靠近明远楼,总在大人们眼皮子底下,是以修缮及时,不会漏雨。

  但因为应试的考生越来越多,后来又6续扩建了号舍,一些贪官污吏为了中饱私囊,偷工减料,私自缩小尺寸,使得号舍檐齐于眉广不容席,站着直不起腰,躺下脚又露在外面,连转身都不能,在这种考舍里考试,先得耐住腰酸背痛脖子抽筋再说。

  但分到这种号舍的考生,面色最多有怏怏之色,还没到捶胸顿足,暗自垂泪的地步,因为与另外两种雨号和臭号相比,这还算差强人意呢。

  所谓席号,便是那些十分破旧,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考舍。要知道试卷是绝对不能被雨水打湿,也不能有所损坏的,否则会被收卷官挑出来,用蓝色笔写一份名单公布出来,这叫登蓝榜也就是说肯定没戏了,肯定会影响考生水平的挥。

  沈默他们带的号顶,便是为了防备不幸中招所用,到时候再打上把雨伞,便还算有救。

  至于分到最后一种臭号里的,大多便直接放弃考试资格了。因为臭号便是处于厕所旁边的号舍,此时天热,数百人便溺于此,那味道恐怕除了楚留香之外,再没有人能忍受得了了。

  想想吧,吃睡在一个别人过而屏息的地方,不呕吐昏迷了才怪呢,还考什么试呀。

  ~~~~~~~~~~~~~~~~~~~

  沈默在人头攒动的榜单前,费力找了好久,才见着自己的名字绍兴府考生沈默,考舍号是日字七号。有道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那日字七号便是第九行第七号。

  一看考舍如此考前,知道肯定是老号,沈默一直揪着的心,先松了一半

  ------分割-----

  其实对于乡试来说,贡院比较神秘,而试题反不如童生试时有写头,所以将笔墨倾斜于前,后便一笔带过了。好吧,还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