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神雕之本色英雄 第三十二章普渡众生----如此如此
作者:风雨各一程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教主神功,少林拜服!但是如果教主认为只凭武功高强就想压服少林,为所欲为,少林即使在老衲手里遭受灭顶之灾,也会反抗到底。因此,教主有何要求请明说,我寺洗耳恭听。”天鸣不亏是方丈,败了还不失大将风度。

  看到玩也玩够了,穆清决定该将这一幽默收尾并推向高潮了,因此平静的回答道:“各位神僧到底是怎么会事,为何一定认为我们来此是不利于少林的。我再说第三遍,我们只是来向各位请教的(穆清特意装出不知到请教一词在江湖人士口里那就是邀斗动手的代名词,反而加重了请教二字的语调),希望听取高僧们讲解佛学要义,求经问道。想来少林享誉数百年,佛学修炼也一定登峰造极,而且我有一位至交穆清几年前曾在少林盘延了一段时间,所以才顺道来拜访一下,难道这也得罪了你们,不分清红皂白,一定要认为我们是敌人或别有用心。不知方丈对此有何解释?”穆清开始反咬一口,准备在心理上再次击败他们。

  “你们与昨夜那两个窃贼是何关系?果真不是他们的同伙?”达摩院首座天言旧事重提。

  “什么两个窃贼,叶蓝实在不得要领。啊!对了,不知诸位是否指一位西域胡人富商,另一位象僵尸一样的两位高手?”穆清突然想到嫁祸江东之计,反正按照金大爷的说法,最后这两位也是要来少林盗经的,提前一点揭露他们也不算是冤枉他们。

  “对!肯定是他们!”一帮少林和尚起哄道。少林和尚们为了自己的面子也会打诳语,你们根本就没有见到人影,胡说什么肯定是他们,穆清心里暗笑。

  “不错,我们在上山的路上确实碰到了这两位,因为看到他们贼眉鼠眼,鬼鬼祟祟,我的两位兄弟将他们制服,才知道那位富商打扮的叫潇湘子,那位僵尸打扮的叫尹克西,两个家伙功夫不错,与诸位首座有得一拼。我们还从他们身上搜出了一个布包,从他们口中得知是来自贵寺之物,什么东西我们没有打开,我们本来就是准备送还贵寺的,诸位可以看看是不是这几样东西,”穆清一边说着,一边从怀里掏布个布包,右手轻轻一扬,布包即向天鸣飞去。趁这功夫,穆清还向龙女、尤莉二人眨了眨眼睛,一付好不好玩的神态。得到的眼神是不屑一顾,好象是再说,就你能忽悠,满嘴瞎话,不知到到底有没有一句是真的。

  “果然是昨夜丢失的秘籍和经典”,天鸣已经验明无误。

  “请问叶教主,那两个窃贼现在哪里?”天言还想要人。

  “我们看到这两个家伙好象也没有大的恶迹,再说盗窃贵寺的东西已经归还,想必少林佛门圣地,自然不会与他们斤斤计较,所以教训了他们几句就放他们走了。如果贵寺一定要把他们捉拿归案,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他们有名有姓,只管捉拿就是。”穆清又逼又捧,让少林寺至少现在无法对证,不得不吃下这个哑巴亏。大不了过后除掉这两人就是了,反正他们是蒙古人的帮凶,也不是善良之辈。在穆清的计划里,他们早就是被锄掉的角色。

  “多谢施主指示和追还秘籍,少林鲁莽,无礼于教主,教主不计前嫌,实在使我们这些修佛之人感到无地自容,自此之后,我们师兄弟将一心向佛,再不问寺中之事。”说着,心字辈的5位高僧合掌向穆清施了一礼后头也不回地走了。心空等人终于大彻大悟,争斗之念顿消,佛学修养更上一层,这也算是穆清成就的一段缘分吧。

  “问题解决了,方丈好象至少该请我们进寺喝杯茶吧!难道就这样打发我们走道?”穆清半开玩笑半是打趣的问道。

  “贫僧失礼,叶施主你们请!”穆清他们终于进了少林寺,这次进寺可比上次麻烦的多。不知觉远小和尚现在如何了,他到底修炼过九阳神功没有?穆清感到好象应该补偿他一下。

  进入方丈室,宾主坐定,小和尚送来茶水,自是一番客套,大家想起刚才双方剑拔弩张,均感到好笑,原来纯粹是一场误会,正应了不打不相识这句俗语。现在哈哈一笑,到觉得亲近了许多。说起江湖趣事,谈及天下大势,达摩院的天语和罗汉堂的天言好象有更多的话说。看到对方已经没有敌意,穆清开始了这次少林之行的另一项任务。

  “敢问方丈,穆清有一个佛学上的问题想请教,不知肯否指教?”

  “施主不必客气,武功一道,贫僧自愧不如,如有关佛学疑难,贫僧到愿意与施主探讨。”老和尚话说得到是客气。

  “请问方丈,佛祖虽然主张出世,但更以怜悯世人,普度众生为目的。那么,以方丈的看法,面对溺水三千,到底该如何相处,是伸出援手,一瓢而度,还是该心本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无动于衷,视若无睹呢!”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穆清一上来就让天鸣不知所措。

  “出家人四大皆空,正应了所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心本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之说。但以贫僧看,这应该是单指个人修养而言,佛祖普度众生之善念不错,但更主张无欲、无念、无怒、无喜和无争,凡事逆来顺受。君不闻又有世上本无溺水者,何苦执着于一瓢而度之说?再说即使有溺水者,也是因果使然,应该逆来顺受,又何苦需人来度。不知叶教主高见?”看来和尚整天也就是象牙塔里胡聊,反过来顺过去,想怎样说就怎样说。天鸣显然是在顾左右而言它。

  “方丈前半段说的不错,但是后半段在下却以为大有不妥,这正是佛教修行走向偏激的表现和后世当权者对他的有意歪曲和改造。他过分强调了出家、出世、无动于衷和逆来顺受,五业轮回;反而是有意掩饰了佛祖的本意和佛学的宗旨。方丈大师熟读经典,自然知道,佛祖释迦牟尼,所以出家修道,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即是目睹当时天竺各地战乱频繁,众生相互倾扎,弱者为人鱼肉,强者为所欲为,佛祖悲天怜人,而又无可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故愤而出家,面壁苦思,找寻拯救世人,普度众生之道。最后大彻大悟,创造佛教。由此可见,即使佛祖本人,也并非为出家而出家,为出世而出世。实际上,在佛祖看来出家并非无家,出世并非无世,相反出家只是一种手段,终极目的是悲天怜命,普度众生。这才是佛租本意和大爱无疆的的表现。”穆清开始信口忽悠。

  “施主所见到也新奇,但是佛门弟子历来主张逆来顺受,随遇而安这总没有错吧!”天鸣的反击还算客气。

  “不错,佛教是主张逆来顺受,随遇而安,更强调打你左脸,把右脸也给他打,打累了就不打了;还有什么,他人向你脸上吐一口吐沫,连擦都不用,等一会自然会风干等等例子,其实这所有一切都是强者故意夸大和宣扬的东西罢了。佛祖的逆来顺受当然有针对弱者不要反抗,以免激怒对方,引起更大的冲突的含义,但是这决不能单纯的、孤立的。因为佛祖在宣扬逆来顺受和随遇而安的同时,更重要的还有无欲无求,弃恶行善。而这些主张则主要是针对强者和统治者来讲的。因为弱者本来就只能忍受,他们根本没有选择,所以信佛者多为弱者和穷人。相反,强者或是恶人才有权选择行善还是做恶。佛祖深知,一切纷争,皆因这些强者和恶人的贪欲而起,为了使他们弃恶行善,免除他们对弱者的威胁,佛祖想了很多办法,先是劝导,苦口婆心告诉这些恶人,众生平等,要无欲无求,不杀生造孽等等,希望他们良心发现,立地成佛;然后又诱之以利,恐之以罚,这才有了三世轮回,善恶必报,不是不报,时间不到。行善即可登西天极乐,为恶将被打下18层地狱等等。最后实在不行,佛祖大慈大悲,竟然以牺牲自我,希望以鲜血和自己的生命来打动恶人,这才有了舍身饲虎,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说。所有这一切恰好是为了对付恶人,以减少他们造孽,免于众生所受之苦。从这一方面说,佛祖不亏为佛祖,虽然手段未必尽能见效,但终是怀有慈悲仁爱之心,并尽力为众生寻找一条出路,甚至不惜牺牲自我。仅此一点,受万人顶礼膜拜实不为过也。对此,方丈可否赞同?”穆清混淆概念,让天鸣不知所问到底是上面的言论还是对佛祖的评价。

  “施主宏论堪为一家之言,佛祖仁爱之心当然有目共睹,佛法无边,定当能为世人造福。”天鸣也够狡猾的,就是不上当,但是总算在照着穆清的思路在走。

  “方丈大师自己应该清楚,说佛法无边当然是愿望多于实际,来世重于现世。但是,如果真正的领会和理解佛学宗旨和要义,佛法当然也会强大的威力。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明白,佛祖的劝人行善只是其一,应该还有另外的一手,那就是抑恶或者止恶扬善。如果恶人执迷不悟,继续为恶,屠杀生灵,即使你舍身饲虎也好,先入地狱也罢,他还是依然故我,该怎么办,难道就放任他们为所欲为,只能等到来世再惩罚他们吗?当然不是。那当然就要用另外武力的一手,就是强迫他们、甚至消灭他们以达到拯救众生的目的。这也才是佛祖菩萨为何孜孜以求,拥有大法力、大智慧的目的,也是少林和尚练武功,达摩祖师宏扬武学的目的之一,也才有行侠仗义,扶弱抑强之说。”

  看到天鸣似乎想要反驳什么,穆清不再给他机会,继续向下推理:

  “如果果真一味强调逆来顺受,那么隋末唐初,少林棍僧救唐王,难道就是无向佛之心,佛祖又何必强调众生平,割肉饲虎,直接让虎吃掉小动物,然后等着来世报应就算了,何必多此一举。可见,绝对逆来顺受决非佛祖本意,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就说少林,在蒙古治下,采取封寺措施,不再招收俗家弟子,不准弟子涉足江湖也是同理,如果真如大师强调的,出家人万事皆空,又何必在意区区少林家业,试想如果丢弃了佛祖普度众生之本,留下再大的少林基业又有何宜,最多不过是舍本求末罢了。对于少林的举动,明白贵寺苦心的,或以为贵寺胸怀不食周粟,与蒙古不共戴天之志,不明白的人则会以为贪生怕死,为了区区少林基业这些身外俗物,竟然置万民生灵涂炭,集体被屠杀和亡国灭种而不顾,用一句四大皆空为挡箭牌,不仅背离了佛祖抑恶扬善之真谛,更抛弃了生之于斯,长之于斯的华夏大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现在是民族战争,牵涉亡国灭种大事。少林也决不应置身事外。”看到该说的都说了,穆清也顺势打住,不想再费口舌了。

  “施主教诲,少林实感汗颜,方丈师兄,是该考虑改变我们寺规的时候了!”达摩院首座天语、罗汉堂首座天言神色大变,严肃地向天鸣建言。

  “施主高见,贫僧拜服,从今日起,少林将不在置身事外,也不在禁止弟子参与抗蒙大业。”天鸣象是下了很大的决心。

  “大师们如此豁达,真乃高僧风范,天下众生当永远感谢少林。当然,在下理解少林的处境,抗蒙一事,重在心意,并不一定大张旗鼓,鲁莽行事,以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只需暗喻弟子,悄悄行事即可,也可传言,少林本身不参与反蒙义举,如弟子们擅自参与,则在回心转意之前,视为自动脱离少林门墙。既照顾少林寺的整体利益,又打个马虎眼,让弟子无后顾之忧,将来时机成熟,也许重返少林也不一定,岂不两全其美!”看到少林寺毕竟有难言之隐,穆清甚至给他们提了这样一点建议。

  最艰难沉重的话题谈完了,其他的当然就轻快了。最后,双方约定,少林将暗派弟子参与守护襄阳并帮助民军训练士兵,负责联络佛门弟子,鼓动信教民众反抗蒙古占领,支持义军抗蒙等等。接着,穆清还记着看望了一下觉远和尚,言明是自己的兄弟穆清特意嘱咐代致问候的,看到觉远好象已经练过九阳神功的样子,穆清也就少了一份内疚之意。

  少林之行就这样结束了,龙女和尤莉除了几句感谢的话之外,全是穆清在说话,她们对这些也不感兴趣,再说又怕暴露。只是在用过斋饭,出了寺门之后,两个女人开始对穆清看了又看,好象第一天才认识似的,不知到自己的丈夫哪里知道这么多东西,既神秘不解,又莫明其妙的感到自豪和高兴。就这样,他们一行又在嵩山逛了几天,才离开这里,向南、向西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