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神雕之本色英雄 第八十四章 金蝉脱壳
作者:风雨各一程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整个下午,穆青老老实实的待在自己的蒙古包里没有出来。即使晚上的饭菜也是有人给送来的。负责监视他的人也许想不到,穆青这时确实没有任何打算,因为在天黑之前,任何行动都是毫无价值的。

  子时以后,蒙古军营开始慢慢安静下来了。只是在穆青所住的蒙古包周围巡逻的兵士却没有减少,而且还有另一个显然是武林人士在旁边帮忙。看来,这次忽必烈可是下了本钱的。

  就在这里除了巡逻士兵的脚步声之外,再没有任何声音的时候。突然有一阵响声在穆青住的帐篷左面出现,负责潜伏监视穆青的那个人身形一晃就扑向声响之处。然而他到哪里看了半天,地上除了一些碎小的石子之外,什么也没有发现。郭武的的蒙古包里一切如故,没有任何变化。他知道,以郭武的功力,靠得太近绝不可能,只能是远远的监视着罢了。

  天亮了,忽必烈今天要准备彻底解决与郭武的问题了,他已经下令从昨天开始就进行了严密的部署,拖到今天主要是因为昨天临时出现了点意外。现在万事俱备,甚至是他自己的铁骑卫队都被调来准备行动了。他相信今天郭武只有两条路,要么同意为他效劳,要么就是成为他的阶下囚,或者干脆成为刀下鬼。当然表面上,他还是让手下好好准备了一场宴席,丰富得很。因为毕竟他声称是要为郭武送行的嘛!已经是正中午了,忽必烈感到是时候了,因此示意妙俨她们亲自去请。

  这场送行的宴会看来注定是举办不成了,因为这次宴会的主角已经注定是不会来了。片刻过后,妙言郡主手里拿着一封信,急匆匆地来到大帐,将信递给了忽必烈,身后那有什么郭武的影子。忽必烈一看妙俨她们的神色就已经料到事情有变。不过作为他这样的大人物,处变不惊是最基本的本事,不然还如何能让手下心服口服。

  展开手里的信一看,忽必烈不禁怒从心生,原来是郭武给他的一封告别信,信中嬉笑怒骂,冷嘲热讽,最后还把他不留在这里的原因完全推到了忽必烈的头上。信是这样写的:

  忽必烈王爷及妙言郡主台鉴:

  当你们读到我这封短信的时候,在下已经离开了蒙古军队的大营。一走出兵营,我竟然突然感到自由的重要,也突然明白了我这个人恐怕根本不适合当装在金丝笼子里的鸟,反而对当天上的鹰更感兴趣。正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作为一介游侠,看来天生就是到处奔波的命,因此也只能暂时告别王爷和郡主了。

  在王爷军营里待了数天,在下真的见识到了什么叫卧虎藏龙,谋士如云,对王爷的才华和手段更是打心里折服,相信你的大业应该必成,在下可以断言,五年之后,蒙古汗位非君莫属。如果换一个环境,换一种方式,也许我真的差点就答应效命了。但是,王爷千算万算,差了一算,那就是在下作为一个传统的人,自始至终都有自己的原则。这一点我在大都与原来的波妙言、现在的妙俨郡主就说过,我不想委屈自己,也不愿迁就别人,如果我想加入什么力量,一定要凭我自愿,受人之逼,签定城下之盟不是我的风格。没有想到是,连王爷这样号称雄才大略的人也不知道,攻心为上、待人以诚的道理,偏偏在下对此颇为在意。既然王爷从来就没有想与我真正交心,而是采用各种不应该采用的手段,让人寒心,更让人感到可笑,甚至直到现在,王爷还是举数千之精兵,想置在下于死地。如此用心险恶,翻云覆雨,难道你认为在下会把此地当成可以栖身的良木?所以,搞成这样的局面,如果王爷要怨什么的话,只能怨你手下办事不力,怨你王爷立意不诚。当然,我们做不成朋友也未必会成为敌人,也正是因此,我才在王爷面前绝不藏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算来也不算辜负王爷的一番好意。现在,我们虽然最终不欢而散,但愿王爷不记在下不辞而别之失礼,宰相肚里能撑船,欣然放在下离开蒙古,则在下必然一诺千金,帮助两位将军找到特效药并在未来可能的时候也放王爷一码,以为报答!希望王爷切勿兴师动众,追捕在下,果如此则在下为了活命,也只有愤然自卫,那样的话,我与王爷也就再无相谈续欢之日,只有切磋刀兵了!

  天涯一别,再见无期。愿王爷和郡主善始善终,霸业永存!郭武留字。”

  “真是混账!竟然敢如此耍弄本王。来人,速向南面、东面和西面各派遣一个骑兵千人队,分别由几位武林人士带队,给我追上他带回来,死活都行。同时传喻各地属部和机构,见到一男两女汉人模样的武林人士,立即围剿和抓捕,我不信在我们大蒙古的地盘上,他还能上得了天。”忽必烈盛怒之下,虽然有点顾不上形象,但是也顾不上这么多了。

  片刻之间,一阵阵马蹄声响,口号声闹,人声鼎沸,数路人马迅即出发,分别向南面、东面和西面出发了。折腾了这么多天,最后结局搞成这样,实在令人恼火。亲兵们在搜查完郭武住的帐篷后,几乎一点线索也没有找到,连前些日子替慕容家族付得那三千两黄金也给带走了,而且还把手下的两名主要的大将给搞得病魔缠身,两名西域请来的高手也功力尽失。忽必烈虽然安排好了善后,仍然感到怒气难消,而且越想就越生气。直到妙俨开口后,忽必烈才从盛怒中冷静下来。

  “父王请不要再发火了!孩儿打算和范、吕二位带领数十名军卒向北面看看,也许会有收获。郭武这个混蛋既然自誉为一诺千金,也许真得会朝北面去寻找什么药材去了。”妙俨在征求忽必烈的意见。

  “出其不意,反其道而行之!我怎么忘记这一条了?就这样,快派人向北方去追!”忽必烈恍然大悟,赶快吩咐。

  “父王且慢!向北方去追击不用如此兴师动众,万一这个家伙真的是故布疑阵,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我们向北面追去岂不正中圈套。不如我带领少数人向北看看,如果追不上,也算不得什么,更不算兴师动众,追上了也许能够好言相劝,未必真的翻脸。孩儿认为这样更稳妥!”妙俨倒还冷静,娓娓道来。

  不说忽必烈这里乱成了一锅粥,追兵四处出动。且说穆青已经趁着那粒石子的响声将那位武林高手的注意力吸引开那一瞬间,离开了自己的蒙古包,身影一闪已经出了蒙古大营。片刻之间来到了自己租住的那间大车店。打了一会坐,到四更天时,趁着天黑,他将自己的马匹和行李拉了出来,特别检查了一下他的黄金都在,然后趁着天黑就出发直奔他的目的地了。至于他的装束和打扮还是原来那位蒙古大汉的样子,从人旁边一走,一股膻腥的味道。当然穆青现在可没有心情考虑这些。直到两天后赶到黑林行宫所在地,走进和阳有敌约定见面的那间店铺里,他才真正地知道他自己的改变有多大。

  “这位蒙古军爷!请问你要点什么菜?”当穆青走进这家与阳有敌约定的饭馆,在桌子前坐下后,一个打扮成西域少数民族的侍者赶过来问道。

  “一盘红烧驼掌、一盘煎炒风舌、一盘炸奶豆腐,外加三壶西域红酒。”除了最后一种现代被称作炸奶酪之外,这三种菜在这样的饭馆里根本就不可能有,而这正是穆青与阳有敌特意商定的接头暗号。果然不多时,掌柜的便将也化妆成蒙古人的阳有敌引了过来。

  寒暄过后,两人便离开餐厅来到后面的一间密室,穆青原汁原味的一付蒙古粗汉的打扮,确实把程英和耶律燕吓得不轻,当穆青伸出双臂要拥抱她们的时候,两人竟然吓得尖叫,当然除了穆青的一身打扮,还有他身上的哪一中蒙古人特有的膻味。直到穆青叫出声来,两人才认出他来,羞得满脸绯红,既有别后重逢的紧张和激动,又有刚才未能认出亲人的不好意思和对穆青这种不修边幅状态的责怪。穆青则为自己的这种恶作剧开心大笑,连旁边的阳有敌也为此忍俊不禁。尽管他们现在还处在敌后,但是毕竟已经离开了蒙古大营,摆脱了蒙古人的追踪和纠缠,可谓历尽劫波,也该相逢一笑了。只要三人在一起,剩下的一切就好办了,哪怕是有天大的困难,也不在话下。三人没有想到,他们想的也太简单了,其实,噩梦还远远没有结束,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呢!

  穆青与阳有敌简单的商议了一番,决定明天一早双方分头行动,阳有敌和自己的随从返回大擀耳朵从事自己的事情了,而穆青夫妻三人则按照原计划,先向北走,然后转向东方沿河进发,翻过大山,绕道女真人的地盘返回汉地。穆青先是从忽必烈手里搞来的黄金里拿出500两交给阳有敌,既算做感谢他这次大力帮助,也算作支持摩尼教抗蒙的经费,只是要求他这些钱等离开蒙古腹地时才花费。另外,告诉阳有敌帮助护送那两位叫小青、小兰的丫鬟到中原去,帮他们找一个安身之处,同时转告三一教诸人,人已找到,他们三人平安无事,等等。如此这般,众人分头安歇。穆青梳洗一番,也与程英、耶律燕相拥而卧,折腾了这么多天,直到今天夫妻三人才重享鱼水之欢,三人根本顾不上什么身处敌后,明天路途艰险等等,早已急不可耐,相互融入其中,几番大战,香汗淋漓,直到深夜才沉沉入眠。

  第二天早饭过后,三人六骑从黑林出发,径直向北奔去。三人均是蒙古人打扮,一男两女,男的三十来岁,女的看起来也就二十挂零,当然衣裳均是新换的,身上的那种味道也没有了。行头也是典型的蒙古人的,一马载人,另外一匹马则拖着行李和盘缠、乃至居家生存的必需品,此外穆青还让店家多备绳索和引火器具,只是没有通常那些蒙古人常见的大车和羊群而已。这一点穆青倒是想过了,他也确实是打算在路上买些牛羊,扮成个真正的蒙古家庭的样子,装就要装得像才是嘛。

  经过一夜温存,早已经恢复了功力的程英和耶律燕现在可是容光焕发,特别是经历过这么长的时间别离,甚至是堪称生死别离之后,夫妻三人更感到相聚在一起的珍贵,即使真的这样永远在这里耕读牧羊也是一种无比的幸福。三人按照穆青的大概概念和耶律燕向蒙古人打听的结果,一直向北奔去,因为穆青的看法是,只有尽可能地向北走,才有可能避开蒙古的追兵。当然,古代行路,既无路标也无地图,尤其像这样在大草原和戈壁上也没有什么官道的概念,稍有不慎,就会迷失方向。唯一可靠的就是北斗星了,这些问题主要靠细心的程英和在蒙古生活过得耶律燕商量掌握,穆青只是提出大概念。他们应该是向北走到一条叫幹耳罕河的河边,沿河北进直到大泽,也就是后来的贝加尔湖,然后穿过八刺忽部蒙古转向东进,穿过弘吉拉部到达幹难河后,沿河而进,然后渡河南下,越过当时叫金山,后来叫做大兴安岭的山脉和层林,就应该能够到达女真人的地盘,也就是上京的地界了,然后就好办了。

  三人就这样日行夜宿,一连走了四五天,因为两匹马换骑,赶起路来到是事半功倍。特别是现在虽然已是深秋,但是毕竟还没有下雪,缺雨的蒙古草原倒是让人没有感到赶路的不快和困难。在第五天中午的时候,穆青他们三个终于看到了一条向北流的河流,如果没有错的话,这就是穆青计划中的第一条可以作为路标的幹耳罕河。耶律燕的蒙古语最地道,在向一小伙放牧的牧人询问过并确认了方向没有错之后,穆青他们三个继续沿河北上。到了傍晚,找了一个避风的地方用带着的几块毯子围了一个可以安身的地方,三人开始打坐休息。这几天来他们一直这样过的,因为在蒙古漠北荒原上,除非遇到蒙古部落,那有什么歇脚的地方。说实话,一开始他们都尽量避开人群,不敢招惹他们,生怕被发现行踪,今天可是首次与放牧的人打招呼。

  子时过后,程英和耶律燕已经入睡,只有穆青仍然在打坐中保持着警觉,也算是充当警戒的角色。这些天每夜都是这样,谁让自己是一家之主呢!再加上自己的功力能够这样完全靠打坐解决睡觉的问题。突然,穆青好像听到有什么声响,而且显然声音来得很快,本来尚在30里开外,仅一会的功夫就已经只有20里了。来人人数至少在百人以上,马骑得飞快。显然是有备而来。就在这时,程英和耶律燕也被声音惊醒。

  “赶快起来,有人冲我们来了!”穆青一面吩咐她们两个,一面迅速灭掉了火堆,三下五去二把马匹备好,等他们收拾停当,三人骑在马上的时候,赶来的马队已经在四五里远的路了。穆青他们三个带着自己的马匹迅速躲进了他晚上扎营时就已经看好的旁边的一片树林里。毕竟要对付他们大批马队的进攻,特别是乱箭射击,没有什么障碍迟滞敌人的进攻,根本就不可能。所以穆青一面迅速躲进树林,一面与程英一起在周围的树间用带来的绳索简单的缠了几道,就这样一会功夫,就看到至少有200来名蒙古部族武士,一手举着火把,一手持弯刀朝穆青这面冲来。显然这些人是白天就已经跟踪穆青他们的,专门等到黑夜来袭,意在出其不意。来人赶到穆青他们待过的营地,查看了刚刚熄灭的火堆,马上明白了穆青他们三人肯定刚走不远。几个领头的家伙稍一商议,立即掉头向穆青他们躲得这片林子赶来。穆青他们三个暗暗得意,一旦他们催马冲来,被乱七八糟的绳子一绊,至少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会跌下马来受伤,剩下的骑兵们只要没有了速度,待割断绳索冲进树林时,以穆青他们三个的身手,对付他们百十来个人应该不在话下。

  令穆青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来自八刺忽蒙古部落的家伙,竟然也只道逢林莫入的道理,驱马跑到林子边上时竟然停了下来,叽里咕噜商量了半天,决定派出二十名蒙古骑士慢慢地催马向前,手提腰刀,向树林搜索前进。后面的大队人马则将腰刀收起,张弓搭箭,紧随其后。突然,走在前面的蒙古人发现了穆青他们缠得绳索,举刀就要砍下。看到自己部署的机关就要被损坏,穆青和程英手里的数十粒石子迅速以弹指神通手法骤然出手,连耶律燕也将两只树枝以袖箭的方式击向最前面的蒙古武士。只听到一阵嚎叫声起,十多名蒙古武士已经跌下马来,或死或伤。剩下的蒙古武士,一阵吆喝,立即闪开一个通道,后面的蒙古武士一声吆喝,一阵乱箭就射向穆青他们躲的位置。由于离得距离太近,尽管程英和耶律燕双剑齐舞,但也只能堪堪护住自己和身后牵的那匹马,而穆青只能是急中生智,舞动着一片来不及收起来的毯子,一阵狂舞,才将对放射来的大部分箭挡在了身外。饶是如此,还是有两批备用的马匹被乱箭射死。见到自己赖以代步的工具被杀,穆青大怒,一面告诉程英、耶律燕守在绳后,护住马匹,一面长啸一声飘身飞过绳网,手中腰刀左劈右砍拼命刀法使开,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将冲在前面剩下的那几名蒙古武士结果掉了。剩下的一百多名射箭的蒙古古人,由于搞不清楚状况,又是一波箭射来后立即调转马头后退了,这一阵箭雨,让穆青他们又丢了一批备用的马匹。幸运的是,穆青来的及抢了一批蒙古人的战马,算是勉强够本,不然,东西还真没有马驮了。尤其是穆青他们还带了两千多两黄金呢!再加上行李和轻重,没有马匹带着可就困难了,何况还要长途跋涉呢!

  退去的蒙古人并未走远,他们当然不会甘心就这样受挫,凭声音穆青他们已经听了出来。这些家伙还相当有谋略,除少数人回部落报信搬救兵以外,剩下的人有的负责监视和骚扰,有的则干脆又向后退了许多下马休息,看来这帮孙子用起了后世的游击战术,摆明了今夜是不想让穆青他们休息,用骚扰和疲劳拖垮他们,然后寻机消灭。判明了他们的用意,穆青决定将计就计,他一面小声吩咐程英和耶律燕,收拾行装,将行李和东西全部绑在穆青自己的坐骑和夺过来的那匹马上,自己则将原来帮好的绳索解开一起带上,并将已经斩杀的蒙古武士的箭袋收集起来一起悄悄地穿过树林向北出发,他自己则展开身法悄悄地欺身接近那些负责监视和骚扰的十数名蒙古武士那边。等到离他们非常近的时候,手中的数只利箭瞬间以重手法掷出,5-6名负责监视的蒙古武士旋即又命丧黄泉,随着它们哀嚎声一起,穆青飞身跃入他们中间,手起刀落,剩下的几名蒙古人也被斩于马下。穆青不容他们反应过来,将其中的一匹坐骑也顺手夺了过来。

  远处轮流休息的那些蒙古人听到这边有动静,赶快派出几个家伙过来增援和查看,有四人被隐藏在旁边的穆青用掷出的箭给射穿于马下,剩下的4-5个家伙一看不好,一声口号掉头跑了。穆青如法炮制,将对方的箭袋收起,骑马赶快追赶程英和耶律燕去了。两次吃了亏的蒙古人,在损失了多人之后,才感到遇到了强悍的对手,于是不敢再靠近树林,留在原地监视树林这边,一面等待带援兵,一面想等到天快亮后再来围歼穆青他们。

  且说穆青沿河走了半个多时辰才赶上程英和耶律燕。这样折腾了半天,离天亮最多不过两个时辰了。穆请他们找了一个高坡,三人先将马匹笼好,接着铺上一块毯子,用另外一块将三人围好抓紧打坐休息。穆青吩咐她们两个抓紧休息,明天一天肯定不会轻松。而穆青一方面要警戒,一方面要考虑如何摆脱这些烦人的家伙。

  卯时已过,深秋的北方天还没有亮。穆青他们三个就已经整顿停当沿河向北跑去。等到天亮后那些跟踪的蒙古人发现昨天晚上与他们交手的那三个人早已经跑得无影无踪的时候,穆青他们已经跑出去有半百里路了。一阵阵咒骂和吵闹过后,这帮集匪徒和猎人于一体的家伙,与从自己部落纠集来的近500名武士一起沿着穆青北去的马蹄印紧追上去。对于这一点穆青早就想到了,只是因为他实在没有辙了,这才抓紧向北跑,路上见机行事,因为要在大白天对付数百名蒙古骑兵,如果硬拼虽然未必不能脱身,但是最后势必血染征袍,甚至也许会伤痕累累。所以一定要与他们斗智,要利用一切地利和险隘。所以不要小看这半个时辰。如果搞好了,穆青他们也许能够从被追击中全身而退。果然在跑了又有一段距离的时候,穆青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迎面是一条不太长的山间谷道,最窄处不足一丈,长短也就不到两里路。山也不算高,倒是山上怪石林立,树木苍天。穆青与两位女士相互看了一眼,立即心神领会,先由两位女士将马匹拉到山上,与此同时穆青手握腰刀运起太极缠子诀,片刻之间以刀将数十棵尺粗的大树绕着刻一圈,接着运起降龙十八掌将大树齐根拍短并抛向峡谷最狭窄处,横七竖八地将峡谷道路全部堵死,想要搞开,恐怕得费些事。接着穆青又在峡谷进口处出发炮制,不过只是把树木准备好了,并未推下下峡谷将路堵上。跟着,穆青与两位女士又将能够找到和搬动的石块全部垒到被封死谷道正上方的山顶上。然后又将搜罗到的蒙古人的箭支全部取出放好,等待着蒙古人的到来。

  三人准备完毕,看看蒙古人尚未追来,趁着这一空隙,赶快拿出干粮和饮水,顾不得生火加热,胡乱啃了几口,算是用了早饭,以便保持精力和体力。一切刚刚结束,就听到谷口传来马蹄声。穆青让两位女士守在这里准备袭击山下的蒙古骑兵,自己则运起身法飞一样的赶到谷口处的山头上他储存的树木之处。放眼一看,看到追来的蒙古武士足有500多人。对方赶到山谷口时,似乎稍微犹豫了一下,领头的几个家伙好像是在商量是否进谷,但是很快他们就催马冲了进去,也许他们相信凭他们这么多人根本就不用担心穆青他们三个人会搞出什么花样。

  一阵风过后,500多骑兵就闯进了山谷,两里长的山谷对于高速行动的马队来说片刻就可通过。因此穆青不敢怠慢,待马队过后迅速运起功力将他本已经预备好的十多颗巨木抛向谷口,将进口同样插死。接着又猛一提气像旋风一样返回程英和耶律燕守候的山头,其速度简直比蒙古人的奔马还快了几分。蒙古人也可能考虑到了路过峡谷的危险性,因此打算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峡谷,所以打马飞快前进,没有想到的是,穆青他们已经将道路插死了。也亏得这些整年在马背上混的家伙骑技高超,不然非得有些人在如此急速勒马站住的动作中栽下马来受伤不可。然而就在他们前后拥挤,惊慌站定的同时,直听一声怒吼,山上几十块大小不一的巨石被穆青的一记亢龙有悔推了下来,接着是程英、耶律燕,后又加上穆青三箭连发,瞬间就有近百名蒙古武士或被乱石、或被利箭搞下马来,显然想活都难。剩下的400来名蒙古武士虽然遭到打击,却迅速反应过来,一面张弓搭箭向山上穆青他们站的地方射击,一面向后撤退。然而,穆青他们人数虽少,一是均具有超一流的功力,二是居高临下,三是出其不意占了不小的便宜,片刻间又有数十名蒙古武士被射于马下。等到他们退到山口发现出口也被堵住的时候,蒙古人才感到了危机。

  带队的家伙看来确实不俗,他一面命令数十名蒙古武士下马向山上进攻,一面让一部分人用箭与穆青他们对攻作为掩护,同时让第三部分人搬开树木。待对方布局一定,穆青这方面立即就显出了人少势单的劣势,顾此失彼。虽然仗着自已一方功力高超,箭无虚发,又杀掉数十名蒙古人,但是局势明显在恶化,一是一部分从正面进攻的蒙古人已经接近了山头,二是他们也搬开了退路上的树木。看到自己一方即将得势,蒙古人一声呼喊,竟然全部跳下马来,张弓搭箭向穆青所在的山头上扑来。看到形势万分危急,穆青一面传言程英和耶律燕继续用箭防守,自己则挥刀扑向冲在最前面的、最多不到20名蒙古武士。近身格斗,这些一般的蒙古士兵那是穆青的对手,只见的手起刀落,一瞬间已有5-6名蒙古人身首异处,看着手中的弯刀已经钝得无用了。穆青索性将刀抛向另外一名武士,接着双手并用,六脉神剑陡然出手,片刻间又有十名蒙古武士倒地,这一武器穆青一直不敢使用,目的是当做杀手锏,出其不意在关键时刻使用的,现在如此危急,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一般的蒙古武士哪里见过这种功夫,就在这一愣神的功夫,剩下的5-6名蒙古武士也被穆青搞掉了。当穆青返回两位女士身边的时候,山下刚刚向上爬的蒙古武士在又被山上的利箭射杀了十多人后,特别是看到冲上去的多人竟然被穆青一人瞬间屠杀后,终于感到了什么是恐怖,也知道了今天即使仗着人多,恐怕也占不了什么便宜,现在已经损失了近一半的人,再斗下去,即使能够伤的了人家,恐怕自己一方也会是死亡殆尽,如果不是全军覆没的话。既然没了士气,接下来的进攻就显得毫无意义,他们在一面用箭掩护,一面再派人向上进攻的企图被穆青他们三人的利箭阻碍在半山腰待了一阵后,终于开始向下撤退,当然,蒙古人的箭术是不错的,撤退起来也颇有章法,一面掩护,一面交替撤退,等到骑上战马,接着就是一阵风似地撤出峡谷,不见踪影,那些跟来的马匹,凡是能跑动的也都跟着跑掉了。

  这场战斗,蒙古人丢下了200多具尸体。穆青他们也是损失惨重,在蒙古人的箭雨中,坐骑只剩下了两匹没有受伤。连穆青的腰刀也不能再用了,三人经过这一阵紧张的厮杀,也都几乎精疲力竭,连打扫战场的力气都没有了。直休息了足有半个时辰,三人才恢复了些体力,站了起来收拾了一些箭支,穆青还找了一把腰刀,将所有的行李和黄金等全部搬到剩下的两匹马上,下得山来继续北行。谢天谢地,这些家伙终于知难而退了,老是被人追着跑的滋味可不好受。后来的长征难道也是这样吗?穆青不敢想象。忽必烈这个混蛋,看来肯定早就知道穆青不会留在他那儿似的,还钱时非要给些黄金,要是些银票该有多好,也就既用不着这样费劲,也不用别人惦记着了。唯一让穆青他们感到心安的事,按照耶律燕从他们这些人的吆喝中听到的情况,他们主要是冲着穆青他们的黄金以及认为他们是生人闯入自己的领地才前来围攻的。看来,忽必烈的命令尚未传到这里。但愿这些人千万不要发现他就是逃离忽必烈大帐的郭武,如果像现在只是把他们当做一般商户,打算打劫,那么一旦遇到阻碍,知难而退就再好不过了。相反,如果是最坏的情况,估计很快就会有正规军队来追,那样的话就更麻烦了。现在搞得连一匹可骑得马都没有了,三人只能靠两只脚板前进,一想到这里,穆青都想骂忽必烈这个家伙一顿。但愿到了前面,能想法买上一匹马也好,至少让两个女人轮流着骑也算!

  接下来的路程倒算平静,除了天气开始变得越来越冷以外,几乎没有什么人打扰。而且重要的是,穆青他们终于在又走了一天的时候碰到了一户单独放牧的普通牧民。好说歹说,终于从他们手里买了两匹骡子和一些肉食,这还花了穆青整整一只金叶子。至于马匹,无论如何人家就是不卖,气得穆青一度想干一起杀人越货的勾当。但最后穆青还是忍住了,毕竟不应随便杀人不是,再说万一暴露了身份也不好。好歹现在轻松些了,程英和耶律燕又有了马骑。穆青他们甚至感到,困难或许已经过去,很快就会回到自己的地盘,悠闲的享受生活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仅仅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和危险还在后面。甚至直到后来,穆青他们三个还会为这次深入北方谈虎色变,发誓永远也不会再做出这样的愚蠢之举。早知道如此还不如直接向南方出逃呢,大不了真刀实抢地与蒙古军队拼杀就是了,那样的话虽说是危险,但也不像现在这样窝囊和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