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旗 第二十四章 心有余力不足
作者:楚禹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杨俊纵马而走,望着他那远去的身影,再看看四周不怀好意的宣府兵,郭太监欲哭无泪,放弃徒劳的挣扎,任由自己被五花大绑,只嘴里仍是不住喃喃道:“姓杨的,你不能抓咱家,你不能抓咱家,咱家要见皇爷,咱家要去见皇爷啊....”因为刚才倒地时帽子被扯到一边,此时满头散发的样子如同个失心疯的老妇,要多凄凉有多凄凉。

  郭太监绝望无助,陆清也好不了哪里去,一颗心业已是沉入谷底,大同那边兵败的消息已经传来,想必用不了多久,御营也会收到急报,而此时自己却和郭太监被杨俊扣拿,根本无法借着报讯的机会对王振进言什么。

  通过郭敬向王振进言是陆清能够想到的唯一一个改变“土变堡之堡”结局的办法,如果这条路行不通,陆清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他仅仅是个小小的锦衣卫校尉,无权无势,在这场牵动大明国运的大变之中,不过是颗根本不为人注目的小小棋子,一颗小小棋子又如何能够掀翻棋盘!

  想要改变这场悲剧,他只能借助那些下棋的人,而王振无疑就是这场棋局的博弈者之一,虽然从史书上来看他这个博弈者下棋水平太臭,但谁也不能否认直到那场大变来临之前,他王振才是整个战局的真正操控者,至少也先这个现在还不知道藏在哪里的家伙还不具备掌控棋局的能力,否则他就不必苦苦等待对手的失误,而是早就先发制人了。

  可王振这个天子言必称“先生”的司礼大太监距离陆清这个小小校尉实在是太远,也太高不可攀了,没有郭敬这个捡来的中间者,陆清可以说空其一辈子也别想见到王振。

  发现郭太监并救出他那刻,陆清是无比激动和兴奋,因为他终于找到了条能够通天的道路,可随着杨俊的一声令下,这条路一下就被封死,这让陆清悲愤之余也终是体会到什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什么叫心有余而力不足?陆清现在的局面就是!说得好听点,他现在想做的事情是明知不能为而为之,竭力而为,死而后已,说得难听点,他就是自不量力,因为他根本不具备掀翻棋盘的条件和能力。

  相对后世那些穿越小说的主角,陆清的起点太低,留给他的时间也太短,如果他没有记错,土木堡之变发生的时间应该是八月中旬,也就是说,距离这场大变还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短短一个月时间,一个连自家千户大人都见不到的小小校尉能做什么?没了郭太监牵线搭桥的他又能做什么?

  我到底能做什么?我到底还能做什么!

  绳索套在双手上时,陆清不止一次在内心如此问自己,他也迷茫了,不知道自己现在该怎么办。

  .............

  “咱家死定了,死定了...”

  失心疯的郭太监在被杨俊的亲兵拉着起来时,终是清醒了过来,然而清醒过来的他却没有继续大骂杨俊如何,自己又要如何,而是想到杨俊临走前对自己说的那话,虽然他不相信皇爷会将自己凌迟处死,但砍头怕是少不了了。

  对死的恐惧让郭太监失去了理智,或者说找到了理智,他发现自己原本好像不应该落得这样的下场的,哪怕就是在阳和口自尽也比被皇爷下旨砍头来得要好,至少自己不会白死,皇爷念着他郭敬的忠,念着他郭敬的苦,念着他郭敬的老,怎么也会施点隆恩给自己那几个不成器的侄儿的。可现在,他除了被因临阵脱逃之罪杀头外,好像一样也得不到,一样好也留不下,这算个什么事!

  咱家怎么会走到这个地步的?是他,是陆清,是这小子唆使咱家不回大同而冒着风险去见皇爷的!

  “咱家不该听你的,咱家就应该回大同,咱家伺候皇爷这么多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再说还有王公公在,就算皇爷要追究咱家的兵败之罪,可顶多也就是罢了我,却不会要了咱家的命,现在倒好,咱家这条命肯定是保不住了,你这后生害了咱家啊!...”恨从心头来的郭太监已经选择性的忘记是陆清把他从阳和口给救出来,又一路照顾得无微不至,他现在眼里只有陆清的错,只有对陆清的恨。

  原本就悲愤的陆清见郭太监开始怪起自己来,却是提不起火来,对方说得也是事实,是自己诱使对方选了一条最差的道路,可之前自己不是这么想的,他郭敬也不是这么想的,只能说天意弄人,半路杀出个多管闲事的杨俊来。

  也不知道这杨俊哪根筋搭错了,你一个万全都司理会郭太监做什么,你管他是不是逃出来的!你难道不知道郭太监是王振的人吗,你难道就不怕因此事得罪王振而祸及杨家吗!

  暗骂杨俊多事的陆清,却是不知道郭太监可从杨家手里吞了不少银子,若是知道今日之事完全是因为郭敬的贪婪造成,恐怕能当场将郭太监掐个半死。

  老太监也是可怜,批头散发的叫人瞅着就同情,加上那满脸的皱纹,满头的白发,虽说此刻正不断说着自个的不是,可陆清实在是提不起怪他的心思来,反而劝慰道:“公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眼下我们还没到绝路呢,公公万勿灰心,车到山前必有路,说不定咱们能够起死回生呢!”

  “人都被抓了,也不知什么时候就拉咱们过刀,还提什么起死回生!”陆清的话听得郭太监剌耳,都这时候了,还想着没事吗?你小子当真是哄咱家到死吗!

  陆清却是正色道:“公公是中官,杨俊他不敢杀公公,更不敢杀我这天子亲军,要治公公的罪,只能由皇上来定。只要能见到皇上,事情未必就没有转机!”

  “喔?”

  郭太监闻言,眉毛一挑,可眼中的光茫只一闪而过,又失望道:“能见着皇爷是好,可姓杨的和咱家有过节,他不会这么好心送咱家去见皇爷的。”

  有过节?

  陆清一愣,怎么之前没听郭太监提起过这事,张嘴便想问问怎么回事,却见郭太监的脸色一步步阴沉下去,便打消这个念头,劝道:“送不送公公去见皇爷,怕杨俊也不敢擅作主张,这事总要知会杨帅,公公于其提心吊胆,胡思乱想,倒不如想开些,事已至此,公公再怎么担心也没用,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听了陆清的话,郭太监低头在那想了片刻后,方才抬起头来道:“你说得言之有理,咱家也是一时失了分寸,糊涂了,杨洪老成持重,不像他三个儿子一样鲁莽,若换作是他在这里,断然不会拿下咱家,说不定还要派人护送咱家去见皇爷呢。不看僧面看佛面,咱家毕竟是王公公的人,杨洪总要掂量掂量,你别说,这事真要到了杨洪手里,咱家说不得还真能见得了皇爷呢。”说到最后,竟是有些激动了。

  “公公如此想最好。”

  见郭太监不再垂头丧气,面上恢复了几分血色,陆清暗松口气,杨俊是不是会把他们交给杨洪,他不敢确定,杨洪又是否会将他们送到御前,他更是不敢确定,但不管结局是什么,在底牌掀起前,他万万不能让郭太监出事,要是这老太监一时想不开寻了短见,那可真是一切休矣。

  杨俊留下的几个亲兵见郭太监和陆清在那喋喋不休,有些不耐烦,领头的亲兵队长上前推了陆清一把,喝道:“都给我上马!”

  郭太监身上五花大绑的哪里能上得了马,诉苦道:“咱家一把老骨头,身子又被绑着,这马可上不去。”

  “老太监,就你他娘的麻烦!”

  那亲兵队长虽不耐烦,但也知郭太监这样子是上不了马,他便吩咐手下将郭太监扶上马,接着又将陆清扶上了另一匹马,然后又找来绳子将二人双手扣在一起,确保他二人没办法逃跑后,这才押着二人追赶都司大人的队伍。

  ...........

  等陆清和郭太监被杨俊的亲兵押走后,一直站在那里看戏的施泰这才回过神来,有些不敢相信的问三个徒弟:“这就被抓了?”

  “师傅,抓了,老东西真被杨大人的人抓走了!”

  平安儿和另一个小太监都很是兴奋,固保倒是稳重得多,不喜不怒的,站在施泰旁边没有说话。

  “呸!”

  得到确认答案后,施泰狠狠唾了口唾沫在地上,兴奋的说道:“活该,没想到这老东西真是从大同偷跑出来的,嘿,这下他不死也得掉层皮了!那亲军的小校也是该杀,竟敢诬陷咱家王爷,嘿,这小子把咱家吓得不轻,这回看他还如何个牙尖嘴利!”

  说完,看了看左右,想到自己的正事,施泰忙便要吩咐下去继续赶路。郭太监既然被杨俊抓了,又犯了死罪,那是死是活可就不劳他施公公操心了,左右当年被赶出宫的大仇得报,还是办正事要紧,要是误了正事,要的可就是他施公公的命了。

  平安儿却是想到什么,犹豫着问施泰道:“师傅,大同叫鞑子给攻进来了,宣府又有鞑子寇边,咱们这礼...还送不送?”

  “怎么?”施泰瞥了眼明显有畏色的平安儿,“怕死了?”

  “没,徒儿怎会怕死呢。”平安儿说这话的时候脸可是发红的,说完之后可能是心虚便不敢再吱声。

  见这个徒弟一点胆量也没有,施泰不由气的拍了他脑门一下,然后没好气的问他:“鞑子打进来了么?”

  平安儿摇了摇头。

  “既然没打进来,你怕个鸟啊!这寿礼可是杭娘娘亲手挑给杭国老的,临来时王爷可是吩咐过的,一定要赶在杭国老大寿前送到,不然咱们就等着打板子吧。”

  说完,施泰又语重心长的警告了几个徒弟,“杭娘娘如今在王爷那可得宠得很,杭国老又是娘娘的亲爹,咱们能够被王爷选中派出来办这趟差事,说明王爷看重咱们,咱们这差事便无论如何都要办好,哪怕是天上下刀子咱们也得利索的把它办了,要不然,回去王爷和杭娘娘能饶过咱们?.....你们都是咱家一手带出来的,咱家也一直都将你们当儿子看的,以后啊凡事都机灵些,省得犯了事还不晓得。”

  “师傅教训得是,徒儿受教了!”平安儿和固保三人忙齐声道。

  三个徒弟恭敬的样子让施泰满意的点了点头,拍了拍手道:“还愣着干什么?走吧!”

  “哎,师傅!”

  平安儿忙应了一声,屁颠屁颠的去吩咐郕王府众人出发了,施泰见了他那样子,不禁开怀一笑,独固保却眉头紧锁,似有什么心事埋在心头。

  ..........

  郕王府的人也走了后,剩下的赵家兄弟大眼瞪小眼,不知所措,好半天,赵大方摇了摇脑袋,拍拍赵二的肩膀,示意他别傻愣了,郭太监都叫人给抓了,他们还留在这干什么。

  周云义也在叹了口后气领着四个手下打马往洗马林堡,鞑子寇边,虽说眼下只是独石、赤城、龙门告急,都司大人也是率军援救独石,可谁知道鞑子会不会虚晃一枪转而打万全右卫的主意呢,还是赶紧回去报讯要紧。

  没多大功夫,刚才还热热闹闹的永嘉所门口一下又安静了下来,直到这会,永嘉所百户张德才懒洋洋的从所里出来,谢天谢地,总算是把都司大人和那帮阉人给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