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旗 第三十章 独石前线
作者:楚禹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开平卫,君子堡,被囚第四天。

  蹲在囚车上的郭太监掐着手指算了算,告诉陆清今天是七月二十三日,如果没有意外,御驾现在应该到了宣府。

  陆清没有回应郭太监,他现在更关心的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命,而不是去关心十几天后会发生的土木堡之变。

  十几万大军被一举葬送固然惨烈,皇帝被俘固然耻辱,可他现在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连人身自由都没有,又能做什么?所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眼下还是保住自己的性命才最要紧。

  不能挽大局救国家,也就只能独善其身了。

  前后心态变化这么大,也不能怪陆清,因为他发现自己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大变中已经变得根本不重要,甚至连一点改变的机会都没有,因为杨俊并没有将他们送到宣府镇城所在的宣化城交给杨洪,也没有将他们扣在大军前往大同必经的万全都司境内,更没有将他们押送御前,而是不知道哪根筋搭错,竟命人将他们押到了开平卫,押到了这长城边上马连山口的君子堡!

  且听那些负责押送的边军口气,君子堡还不是最终的目的地,最终目的地是距君子堡三十多里的独石堡,那里现在正被瓦剌知院阿剌率领的兵马攻打,是前线。

  在此之前的二十一日,杨俊率领从万全左卫紧急征调的3000名士兵已经赶往独石堡,从押送士兵和每日来回不断传递消息的驿卒攀谈中,陆清多少听到了一些前线战况。

  ........

  阿剌军是十九日突然发动进攻的,其部兵分三路分别攻击独石、赤城、龙门三堡,攻打赤城的是其长子扎那,攻打龙门的是其弟弟呼巴日,而其本人则率本部攻打独石。

  因之前阿剌部一直在墙外游荡,没有任何进攻边墙的迹象,加之阿剌其人虽跟随也先父子几十年,为也先父子统一瓦剌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如何对待邻居大明帝国关系上,他却和也先持相反意见,认为应当与大明亲善而不是为敌。

  如此一个亲明的瓦剌首领率领人马来到边墙外,且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不会攻打边墙的态度,所以沿边各堡明军守将都不认为阿剌会真的寇边,其在边墙外不过是虚应也先而矣,等到也先退兵之后他自然也会退兵,故而各堡对阿剌部警惕不够,以致阿剌部突然发动进攻时,各堡均是措手不及,损失惨重,好在阿剌军缺乏攻城器械,各堡虽损失惨重,但一时半会阿剌也打不进来,毕竟他本钱有限,不可能硬是拿人命砸开一道通往大明内地的道路来,那样做的话,倒霉的固然是大明,可得利也不会是他阿剌,只能是早就对阿剌不满的也先。

  此次也先决定攻打大明,事前瓦剌内部也是一片反对声,可汗脱脱不花就反对与大明开战,阿剌向来亲明,自然也不赞成和大明这个庞大帝国开战。

  瓦剌不是大元,也不是当年的鞑靼,以控弦不到十万之士去挑战拥兵百万的大明,这是疯子才会干的事!

  偏偏也先就是这个疯子,这个疯子还是瓦剌最有权势,最有威望,最能打的人!

  也先已经习惯说一不二,他之所以通知各首领前来开会,不是征询他们是否可以开战,而是要他们跟随出战的!

  谁不愿出兵,我就先出兵打谁!

  在也先的恐吓下,可汗脱脱不花第一个屈服,他本就是也先父子控制的傀儡,若不是他身上这块黄金家族的招牌还能对草原上的蒙古人起到一点作用,怕早就被也先一刀宰了。

  可汗都屈服了,阿剌又深知也先厉害,自然也不敢挑战他的权威当这个试刀石,无奈之下也只能同意进攻大明。

  出先出兵后,阿剌便与脱脱不花一个在辽东发起进攻,一个在宣府发起进攻,可这“进攻”了也有一个多月了,辽东、宣府的明军却始终没有向明国朝廷告急过,而也先那边也迟迟没有收到这两路兵马成功突入长城的捷报,更没有收到这两路兵马和明军有过任何战斗的报告,哪怕是小规模的游骑战斗都没有。

  游而不击,大明正统十四年的宣府和辽东边境,瓦剌的两支军队才是真正做到了这四个字。

  脱脱不花和阿剌打得什么主意,也先心知肚明,不过他也不恼,也恼不了,因为不管脱脱不花在耍什么花样,他始终是瓦剌名义上的大汗,人又在辽东,鞭长莫及,况自己眼下还没有取而代之的念头,所以且让他在辽东装模作样。虽说没有实质战果,可毕竟也牵制住了明国的辽东兵马,至于阿剌,他不肯打,那就我来打吧,等到我打败了明国军队,你自然也会打!

  阳和口一战,也先以两万骑兵重创明军四万精锐,战报传来,阿剌傻眼了,整个人在信使面前竟然颤抖起来,他不敢相信他一直以为的强大明军竟然会如此不堪一击!

  送走信使后,阿剌召开了紧急会议,会后,阿剌军便立即向宣府发动进攻,没有任何犹豫,更没有任何不满。

  亲明,只不过是害怕明军的强大,如果明军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强大,那么亲明就是过去式,我早就对明国的富饶眼红了!

  抢吧!

  既然也先已经打通了通往明人内地的大门,那我们也得赶紧跟上去,也先吃肉,我们也得啃骨头!

  进攻吧,勇士们,打破明人的堡垒,抢他们的金子、抢他们的粮食、抢他们的女人!

  ............

  明军各堡守将在打退阿剌军的第一次进攻后,立即派人快马向宣府告急,因御驾亲征也先,且马上就要进入宣府境内,这个时候若是宣府边墙失守,势必对大军侧翼形成威胁,故宣府大帅杨洪急忙调兵遣将,急命开平卫都指挥赵玫率本部兵马增援独石,龙门卫指挥夏忠率本部增援龙门千户所,署保安都指挥鲁宣率本部增援赤城千户所,又令长子杨俊从万全左卫抽兵增援防备最为薄弱的独石。

  杨洪下了死令,不论各卫损失有多严重,有敢丢失镇堡放瓦剌军进来的,上到指挥使,下到百户,一律军法处置!

  杨洪治军向来严明,在宣府威望又极高,死令一下,各卫自然不敢怠慢,一时之间,整个宣府都动员起来,北地前线烽火一片。

  独石堡本就是千户所,虽镇堡不如赤城和龙门坚固,但对缺乏攻城器械的瓦剌人而言,也是块难啃的骨头,再加上赵玫及时率领4000本卫精兵赶到,又有杨俊带来的3000万全左卫兵,兵力已近万人,而据出边打探的夜不收和俘虏的蒙古人交待,阿剌此次寇边除了其本部外,只有十几个小部落相从,兵马不到两万。

  所以在各堡挡住了阿剌部的首轮进攻后,宣府上下普遍乐观,就是陆清在听到战况后,也不认为宣府会出现如大同阳和口大败那种情况,且也不担心宣府会有变故,因为后世的史书从来没有提过宣府会被瓦剌的另一支军队打进来。他现在担心的只是自己的性命,杨俊不可能没有理由的就将他和郭太监押到前线去。

  前线,可不是个好呆的地方,刀枪无眼,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一个“下落不明”的镇守太监和一个亲军无名小卒若是莫名其妙的死在独石前线,恐怕没有人会知道吧?

  陆清很怕杨俊打得是这个主意,但想想似乎不必如此麻烦吧,杨俊若是真想杀他们,随便令人找个地方坑了就是,何必押来押去,还要送到正在交战的前线去,反正左右也没人知道他们的下落。

  事情,有些奇怪。

  .........

  负责押送陆清和郭太监的是一个叫施大勇的总旗官,四十多岁的汉子,满脸横肉,看着有点像《水浒》里描写的那个开酒店的郑屠。

  路上陆清想从总旗官施大勇的嘴里套话,想知道杨俊将他们送到独石堡到底什么用意,可是不管他如何绞尽脑汁,如何用尽手段,囚车外的施大勇都不理会他们,让他有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无力感。

  好在这个施总旗虽然长得凶了些,但人还算不错,并不曾对陆清和郭太监有过打骂,除了不理会他们之外,其他各方面倒也算照顾,想来杨俊之前可能吩咐过什么。

  马连山口是开平卫境内的马营堡和君子堡通往口外的唯一要道,君子堡是宣德年间新建的,建在一个峡谷之中,夯土的内墙没有包砖,驻着一个百户所,至于为什么叫君子堡,陆清不知道,问郭太监,也是摇头不知。

  许是当年主持建堡的人是个君子吧,陆清如此想道,沿边墙内外有很多奇特的地名,先前经过金家堡时,边墙外一地名叫太子城,也不知是哪朝哪代的太子曾在这地方驻扎过。

  在君子堡补充了干粮和饮水后,施大勇便带着十几个手下继续押着陆清和郭太监往独石堡去,到得晚间已是到达独石堡。

  人还没从囚车上下来,陆清就看到几个熟人正牵着马站在一处营房前,却是曾救过他们性命的万全右卫洗马林堡左墩哨的夜不收周云义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