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寒门天下 第六十九章 会猎关中
作者:天天不休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第六十九章会猎关中

  眼看荆州将有灭顶之灾,刘表在数日内,从一个能够改变天下格局的变数存在,眨眼间到了任人宰割的地步。

  他从主动变为被动,把命运的主宰权拱手送给了他的敌人。

  他主动攻伐袁绍,可以结好郭嘉,益州与荆州会将相安无事的关系保持下去。

  他主动攻伐郭嘉,可向袁绍邀功,只要刘表有决心攻入成都,郭嘉在关中所有战略部署都将功亏一篑,当袁绍坐拥半壁江山后,刘表与袁绍一南一北,天下重归一统就指日可待。

  只可惜刘表既想要**,又想要自保,而他自保的策略,又是最下乘甚至可以用作茧自缚来形容。

  他现在,只能被动地等待关中会战的结果,郭嘉胜,荆州的危局将自动解除,郭嘉败,那荆州外虎视眈眈的周泰只能算是先锋。

  蒯良说荆州的命运已经不是刘表能够掌控,这是大实话。

  就算刘表采纳北伐的策略,也只是提高了郭嘉在关中取胜的几率,却不代表郭嘉必胜无疑,尤其是如今外人眼中的郭嘉主动放弃函谷关,显然是一副要从关中撤军的姿态。

  如果函谷关被刘表趁虚拿下,袁绍也不可能坐以待毙,他可以求援,只要他支撑到河北的援军到来,刘表攻占函谷关反而会被袁绍前后夹击。

  函谷关虽是扼守关中咽喉要道,却不代表从关中往关东就没别的道路可行。

  只不过需要翻山越岭,趟过凶险的河流。

  这种地理形势,可以用具体的实例对比,如同诸葛亮北伐,大军走故道或出祁山都行,子午道能走,却太凶险,魏延向诸葛亮要兵马,只能要一万jing锐,太多反而不利行军,路上折损也会很惨重,换言之,子午道这种险道,几千人能走,但是几万人就走不通。

  邓艾灭蜀,取道yin平,他有数万军队,却只能带着数千人翻山越岭最终出人意料的兵临成都。

  所以,函谷关若失,袁绍不是死路一条,他可以派千人绕道回河北求援,而他的大军只能等待援军才行,消息,是能够送出去的。

  蒯越的计策中根本没有与周泰决战的建议,不是不行,而是变化太多,如今太平军气焰高涨,而荆州军士气低落,哪怕一命换一命,荆州也换不起。

  在黄祖被斩,荆州五万大军葬送四万后,荆州就反主为客,听凭宰割。

  诸侯立足,兵马实力是根基。

  上策北伐,十分凶险。

  刘表思来想去,最终没有采纳北伐的建议,他不敢与袁绍对立,袁绍打进关中损兵十万,可他加上河北的兵马,仍旧拥兵三十万

  郭嘉放弃函谷关后,显然是要撤退。

  刘表不敢把身家xng命压在郭嘉的头上,如果他要赌郭嘉会赢,他反倒宁愿出城与周泰决战。

  上中下三策,刘表采纳了中策与下策,一边派人去向周泰求和,一边派人去南阳宛城找张绣求援。

  这样的抉择,蒯良和蒯越是满腹苦涩无处宣泄。

  一边求和,一边又求援。

  如果周泰和张绣得知,刘表岂不是两边不讨好?

  你要求和,又何必去求援?

  你要求援,又干嘛去求和?

  刘表的初衷或许真是自保,可他的做法,在旁人眼中就好像时刻打算突施冷箭一般。

  好比周泰若撤军,张绣却来了,是不是打算杀周泰个措手不及?

  张绣若来援助,刘表却和周泰言和了,会不会是两家设局等张绣自投罗网呢?

  反正刘表的做法既欠缺诚意,又呈现出一种他在玩yin谋诡计的态势。

  蒯越蒯良兄弟俩,十分不想承认,但又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

  刘表,老了。

  命令周泰杀入荆州,是郭嘉给自己留下的一条退路,一条应对关中失利后的战略路线。

  究竟取不取荆州,取决关中大战的结局。

  chun天出兵,决战在夏初。

  鞠义率军与袁绍汇合后,袁绍在潼关休养十日,十万雄兵在他亲自率领下走出潼关,向西而去,直bi三辅,攻克长安后,席卷关中也就不在话下。

  三军用命,前后有序。

  前中后三军,前军是开路先锋,由颜良率领。

  中军是主力部队,由袁绍亲自统领。

  后军是策应与押运粮草补给,由张颌率领。

  虽然张颌打了胜仗,攻克了函谷关,但因为文丑的意外亡故,袁绍嘴上不说,内心却对张颌有了些许怨气,或许袁绍认为张颌哪怕不劝住文丑,也至少应该接应文丑,在文丑中伏后能够保住文丑的命。

  后军部队让张颌来率领,实在是大材小用,这样的后勤部队,哪怕是袁绍没有小将可用,他麾下的谋士都可以胜任,袁绍的官职是大将军,他可以有军司马,恰好也正是重文轻武的谋士们时常担任的官职。

  曹co只剩下了三千的残兵,仍旧由夏侯兄弟统领,袁绍要席卷关中,也把曹co带在了身边,不指望曹co出工出力,但要确保曹co不会暗中作梗。

  离开潼关,曹co只带着夏侯兄弟,荀攸和程昱都留在了潼关。

  回首遥望潼关渐渐远去,曹co与袁绍骑马并行,他心中的不安越来越重。

  数日前,荀彧发来急报,劝曹co尽快返回许都。

  原因有二,天子曾数次询问荀彧关于民间盛传募兵事宜,显然天子也开始心思活泛,曹co不在许昌,是没有人镇得住天子。

  让荀彧更担忧的是曹co随袁绍攻伐关中,福祸难料,而荀彧笃定地认为曹co此行大凶

  散布谣言可以算是郭嘉玩的阳谋,明知是郭嘉幕后主使,曹co和袁绍只能被设计,没办法,人言可畏,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明知关中凶险,有一场决战近在眼前,曹co是不会惧怕,但从本质而言,这不是他的战争,尽管对他有利。

  如今,他好奇于郭嘉会用怎样的战术击败袁绍。

  郭嘉只有五万余兵马,而袁绍有十万

  没有地利的郭嘉,硬拼的后果,极有可能是袁绍险胜惨胜,这不要紧,只要袁绍胜了,关中就是袁绍的

  曹co理智上驱使他离开,可袁绍不会放他离去,情感上,曹co想要留下来,他不想错过这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大战

  袁绍骑在马上面无表情,他见到曹co出神,漠然道:“难道孟德怕了?郭嘉昨日送来的战表,孟德应该也得知了吧。”

  曹co见袁绍表情淡淡,实际上袁绍心中已经怒火中烧,这一点,曹co十分肯定。

  昨日,郭嘉派人送来一份战表

  “大将军如晤,将军奉辞伐罪,旄麾西指,所向披靡。近者敬仰将军雄威,已沐浴净手,恭迎将军大驾,与我会猎关中”

  郭嘉不降要战要决战

  袁绍看到这份战表后,出人意料的表现出一幅平静的姿态。

  郭嘉的战表听起来卑微,实际口气很大。

  袁绍内心在冷笑。

  我与你在关中打猎?

  你有什么资格

  文丑之死,郭嘉下战表,一桩桩一件件,袁绍恨不得要将郭嘉碎尸万段。

  踏平关中后,袁绍下一步就要席卷中原。

  他的目标是要让天下重归一统。

  他有这样的资本,而郭嘉,显然还不具备。

  所以袁绍眼中,郭嘉尽管是天下第二大诸侯,却和他仍旧不在一个层面上。

  这一战,对郭嘉来说是确立天下诸侯地位的一战,对袁绍,却极有可能是打下江山的一战

  此时此刻,郭嘉已经离开了郑县,不是向西面的长安撤退,而是更前一步,在东面华yin一带安营下寨。

  袁绍大军一动,郭嘉一日之内就得到了消息。

  决战的一天,终于到了

  该做的准备,该布下的局,全部就绪。

  成千的工匠,上万的劳力结成长龙之队缓步西归,千里迢迢从汉中赶来的马钧也在所有工程修建完毕后拜别了郭嘉。

  华yin大营

  营内营外极其简约,防御工事几乎没有。

  这座大营,郭嘉对外不设防,因为没有必要。

  穿上铠甲,手持佩剑,郭嘉在大营内祭天,为了一场决战而举行誓师大会。

  张辽,许褚,典韦,高顺,甘宁,五名郭嘉麾下三军中地位最高,威望非同寻常的武将肃容以对,并排站在三军阵前,仰望背对着他们的郭嘉,郭嘉在祭酒,在焚香,他的动作轻缓而有条理节奏,带给人的不是一种沉重热血,没有人会从郭嘉身上感受到负担,而是一种对即将到来决战的自信。

  不论之前张辽,甘宁,严颜等哪位武将击败了敌军的哪位将领,斩杀多少敌人,这些,都可以抛之脑后。

  最后的决战,决定郭嘉一生高度,决定袁绍能否问鼎天下。

  甚至,官渡之战能够决定天下一百年格局的影响之前,这一场关中会战,决定的,将是至少五十年关西格局。

  而这一场战役的主角,必须是郭嘉,最终的胜负,也必须由他来亲自主导。

  当郭嘉将滴了他鲜血的酒水洒在祭台下后,他蓦然转身,扬起手中佩剑,爆喝道:“三军听令此战,誓要将袁绍与曹co赶尽杀绝”

  全军将士热血沸腾地挥舞手中兵器高声呼和响应郭嘉。

  立在军前的几位大将望着郭嘉的表情充满坚定与战意。

  这样的主公,为什么不追随?

  天下人都惧怕河北霸主袁绍,中原枭雄曹co。

  而郭嘉,要尽败群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