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寒门天下 第八十二章 罪无可恕
作者:天天不休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第八十二章罪无可恕

  也许是数年前徐和叛lun后,郭嘉对待跟着徐和叛lun的益州豪族没有做到赶尽杀绝的地步,因此张白骑觉得他有底气向郭嘉乞降。

  不管张白骑乞降是出于无奈还是自以为郭嘉会念及旧情网开一面,但郭嘉上一次对益州豪族从轻发落只是统治益州的策略,分化益州豪族内部而已,不存在优柔善待的想法,现在,张白骑丝毫没有让郭嘉从轻发落的资本。

  当张白骑毅然决然地走上造反这条路时,他铤而走险的后果,就是与郭嘉彻底的决裂与对立。

  过往一切功劳已经被抹杀。

  郭嘉与张白骑是敌对,是彼此的敌人。

  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张白骑比我想象的要天真,他说反就反,说降就降,难道我杀的人不够还是对他太仁慈了?”

  郭嘉冷笑不已。

  曾经,他宽恕过张白骑一次,本以为张白骑能长点记xng,却没料到还真有死不悔改的蠢蛋。

  秦宓默然,张白骑的确没什么可同情的,但郭嘉是不是给人印象太仁慈了?倒是真有一些。

  益州太平无事的那些年,郭嘉几乎没有降下过怒火,在每个人面前都是一副人畜无害的笑容,对百姓,对官员,无论是政策还是待遇,都越发优厚,看上去,郭嘉就像是济世君主,他虽奉行以法治人,却在重罚之前都会派人复查案件,生怕冤枉或量刑过重。

  说郭嘉心怀怜悯也好,心xng善良也罢,秦宓知道,如果旁人以为这样的君主不会杀人,不会有雷霆怒火,那就大错特错,郭嘉表面谦和,上善若水,实际上已经到了喜怒不形于s,最好的面具不是没有表情,而是始终保持微笑,他们这些官员时常也猜不透郭嘉的心思,猜不透就意味着不能完全dng悉郭嘉的想法,这样官员们做事就无法投其所好,只能本分规矩。

  重剑无锋,郭嘉的锋芒早已收敛,但他不怒则已,一怒必定令八方颤动。

  曹co与袁绍ji怒了郭嘉,曹co几乎葬身关中,本是坐收渔利,却最终还是赔上了夏侯惇,袁绍二十万大军湮没关中,文丑鞠义客死他乡,就连刘表根本没有踏入益州半步,也被郭嘉bi得战战兢兢委曲求全,ji怒郭嘉,就要付出代价。

  张白骑是微不足道,却让郭嘉更加愤怒,没有什么是比自己人在背后捅刀子更让人心寒的了。

  “回复张燕,张白骑三族老少,照杀不误张白骑想要投降,就给他一个痛快,否则,就慢慢跟他耗,反正如今他是瓮中之鳖,逃不掉了。”

  郭嘉不留情,张白骑造反那一刻,彼此就没有再讲情面的余地。

  曹co有一条极为残酷的军法。

  要投降,趁早

  若大军围城,降者不赦

  这是震慑敌人的做法,却有那么几分道理。

  孤城被围,几乎就已经是败亡的下场,这个时候投降,是出于无可奈何的求生本能,曹co不赦免这个形势下的降兵,目的就是杀ji儆猴,做给以后的敌人看。

  千万,千万,不要让我的军队围住了你的城池

  否则,你投降我也不接受

  投降的机会,只存在胜负未分之时,若围城之后,胜券在握,被围困的人再想投降,对不起,晚了

  张白骑被围困在汉平县,十死无生,这个时候还想通过乞降来给子孙后代一条活路,简直异想天开,不是郭嘉不给他活路走,而是他自己硬要朝阎王殿去。

  当郭嘉不接受张白骑乞降的消息传到汉平县外张燕大营后,张燕面无表情,迈步就朝外走去,打算将张白骑全家就地格杀。

  邓芝挡在了张燕面前,道:“将军,不如诈张白骑,告知他主公接受他的乞降,但要他当面自刎,这样,汉平县眨眼可破。”

  兵不厌诈,yin谋诡计用在战争上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

  张燕却莫名一叹,摇头道:“给张白骑留些尊严吧。”

  乞降已经是耻辱,如果再死的不明不白,张燕实在下不去手。

  张白骑死路一条,怎么死,还是jiāo给张白骑自己去选择。

  烈日当空,张燕再一次将张白骑三族老少带了出来,押着他们一个挨一个跪在了河边。

  张燕一现身,一直关注着河对岸动静的张白骑就出现了城头。

  “飞燕,主公怎么说?”

  张白骑见张燕将他家小拖出来,明知不妙,却还多口一问。

  张燕没有回答张白骑,没有丝毫犹豫地挥起屠刀。

  鲜血四溅,惊叫骤起。

  一颗人头滚落河中。

  张白骑大惊失s,悲痛y绝地朝张燕吼道:“飞燕你怎能下得了手?你忘了吗?他是六儿,他与你长子前年还结为把兄弟啊飞燕住手啊”

  张燕不为所动,将张白骑全家老少一一斩杀,溅了一身血的张燕站在血泊中抬头望向汉平县城头,张白骑那道摇摇y坠的臃肿身体映入眼帘。

  “张白骑,出城来战”

  失魂落魄的张白骑忽然ting直腰板,探身倾出城头朝张燕吼道:“张燕,我要将你碎尸万段”

  “来呀我就在此,出来决一死战”

  张燕寸步不退,气势高涨,比张白骑的咆哮更加声响,怒吼之声仿佛贯入云霄。

  被张燕如猛虎扑食般居高临下的气势所威慑,仓皇倒退数步,浑身颤抖,提着的佩刀也当啷掉地,他不敢,不敢出城去战……

  亲人惨死眼前,犹如梦魇摧残着他的心灵,这一刻,他既想要复仇,又胆怯畏死,简直求生不能,却不敢一心求死。

  张白骑消失在城头,浑身沾满鲜血的张燕来到河边,弯下腰舀起河水想要洗干净身上的污秽。

  可他双手刚捧起水,眼角却瞧见河中飘散开的鲜血,他幡然惊醒,这条河里面,有着张白骑家人的头颅……

  邓芝来到张燕身后,在张燕发愣出神的时候,邓芝犹豫半晌才开口问道:“将军,张白骑的话是真的吗?他的儿子与将军的长子,真的结为了异姓兄弟?”

  望着血s渐浓的河水,张燕面不改s,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

  他与张白骑在投靠郭嘉之前是没有任何jiāo集,那时流散各地的黄巾军各自为战,既没有一个能够出来整合黄巾的领导者,各地将领也没有同气连枝结为同盟共同进退的计划。投靠郭嘉以后,张燕和张白骑的jiāo情,只能用同僚来理解,不存在意气相投或手足之情,没有人孤立张白骑,张白骑不光跟张燕有jiāo情,跟许褚典韦等人也有,只是到了张白骑造反那一刻,他们的si情因公事而彻底断绝。

  “你应该知道我与张白骑都是黄巾出身吧?”

  张燕甩了甩手,站起身,仰望严阵以待的汉平县,眼中闪出几丝追忆。

  邓芝年轻,他不到二十岁便被郭嘉破格任命派遣到了张燕的麾下,他拥有着令人期待的未来,可对于过去很多影响着历史走向的大事,他只通过道听途说了解,详细的他根本不知情。

  黄巾起义对他来说很遥远,在他的眼中映入黄巾贼的时候,张角已经死了,太平道也正踏向灭亡的终点。

  甚至到了今天,天下几乎没有几人知道张燕,张白骑,徐和,司马俱当年为何要一同投靠自身难保的郭嘉。

  那时的郭嘉没有兵马钱粮,还是朝廷钦犯,思维正常的人都不会选择投靠这样的一位少年郎。

  恰如当年吕布杀了董卓,如果没有这个背景,谋士陈宫恐怕不会选择投靠吕布,今时今日,不了解当时吕布杀董卓是为民除害的大英雄这个事实和时机,也就有不少人难以理解陈宫为何会投靠反复无常有勇无谋的吕布。

  “当年太平道百万徒众跟随大贤良师高举义旗,意y颠覆汉室,开创太平治世,只可惜兵败洛阳,三十六方渠帅,死死伤伤,或降或逃,流落各地的黄巾余部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我等夹带数十万百姓藏匿山林之中,有田不能耕,因为随时都要打仗,粮尽食绝,奄奄待毙。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草根树皮是家常便饭,我到今日还记得那时的滋味,简直不堪回首。”

  张燕口气平淡,却道出一段令人倍感沉重的话。

  现如今,张燕风光八面,衣食无忧又是军中大将,早已不为衣食住行而忧虑,邓芝只看到了张燕光鲜的一面,却不知道曾几何时,张燕只能算是一群难民头领罢了,要钱没钱,要粮缺粮。

  “我后来明白,立足lun世,如果自己没有安家立业的本事,那就追随一个明主,能够为主公效劳,我倍感荣幸,主公说过要让太平道子民安居乐业,十年不到的时间,主公便实现了当日的诺言,司马俱死了,徐和死了,张白骑也快死了,黄巾余部的将领很快就只剩下我一人,如果有人问我主公是不是对黄巾将领有偏见,我一定会让那人去看一看太平道子民如今的生活,这一切都是主公给的,而司马俱等人的死,恰好证明了黄巾起义为何会失败,我把命运jiāo给主公,就不会再做他想,我张燕,一生为臣,便会死心塌地,何况我一匹夫,死又何妨?大贤良师想要让开创太平盛世,这一天,主公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