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之亚洲之光 第二章 生当如夏花?
作者:道北02.QD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向南出身于小康“书香”之家,爷爷奶奶毕业于复旦大学77届中文系,爸爸妈妈毕业于83届复旦大学中文系。说来有趣,77年小平爷爷恢复高考之后,刚刚从“牛圈”里出来没几年的爷爷奶奶,便从代课老师的身份迅速转换为学生身份,双双以35岁的高龄进入了复旦大学中文系。

  毕业后,本着当时“从哪来,回哪去”的原则,回原单位市3中继续教书育人。未曾想,在爷爷奶奶毕业两年后,父亲向红旗受两位老人蛊惑也考入了复旦大学。只不过当时读的是外文学院的前身——外文系。而在大学的向红旗,遇到了人生另一半,也就是向南的母亲陈素云,毕业后两人就结了婚。还是本着“哪来哪回”的政治原则,向南的父母也回了市三中教书。

  一年后的1989年夏末,向南发出来到了这个世界的第一声洪亮的啼哭,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名字:小宝!

  而这个一直被老妈和奶奶挂在嘴边的名字,也让后来的向南很头大。随着向南的渐渐长大,终于在上幼儿园的前一天,爷爷向国徽终于按捺不住,响应小平同志“南巡”上海深圳等地的重大意义,正式将“小宝”这个旧社会的遗留按死,换为了现在的向“南”。后来的也向南暗暗庆幸,幸好当时小平爷爷没有视察日本,否则......不过,向南没想到的是,日后的自己竟然会在日本遇到......

  受长辈三代皆出于复旦的夙愿和影响,在那个还在看《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的年代,向南就笃定的认为自己要上的大学是复旦,每每有访客问起向南理想之类的问题,向南都会马上“乖巧”的眠眠嘴回答道:“和爷爷一样,上复旦,当教授。”

  每每这个时候,混到退休还是“高级教师”,最高职位也仅仅是副教导主任的爷爷向国威,都会发出骄傲而欣慰的爽朗笑声。随着渐渐的长大,其实,还有一件事向南没和他们说,同样的向南也笃定的认为,自己未来“大头儿子”的妈妈也在复旦等着自己,直到......遇到颜惜......

  三代一根独苗的向南,再算上外婆家那边也就还剩一个舅舅和表姐外,真的可以说得上是一“枝”独秀了!家境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由于上两代四口皆出文化阶层,做的更是传业授道这种百年大计的职业,且又淡泊名利,知足常乐,一门心思做自己的老园丁,正应了那句: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几十年勤俭持家的习惯也到了收获的季节,几年前单位分房的两个名额也被爷爷让给了其他教职工一个。而这一家三代就住在一套邻近市郊的四室两厅里单位分配房里,而向南的老妈陈女士,眼瞅着见长的房价,本着为儿子将来打算的想法在2000年拿出大部分积蓄又买了一套。03年初,老爸向红旗也咬咬牙买了辆捷达。

  因而不算差的家庭环境,让向南从小也到没受过太多苦,几代人的关爱也没有让他养成不良恶习,反而经常利用寒暑假去青少年宫兼职教琴,赚点乱花钱。

  用老爸向红旗的话说就是:两代人教育学生,加起来有一百多年的经验还能错得了?在家里奶奶有溺爱的权力,却是没有决定的权力,爷爷有决定的权力,但为了他好爷爷的形象,却每每是让老爸向红旗跳出来做恶人,而老妈有管生活管老爸的权力,更有管他权力。

  所以,从小向南大多数的业余时间不是跟着爷爷学乐器,就是跟着妈妈学外语。而爷爷退休后往来的,也多是志同道合之辈。就比如爷爷,少年时代因为个人爱好和一个滞留中国的白俄老毛子(白俄罗斯人)学了几年大提琴。这外国人在60年代末,回国前把他视若珍宝的这一把古琴,送给了这些年对他照顾颇多的向国徽。虽然,特殊时期时期大部分时间中断了练习,但琴却被向国徽偷偷藏了起来。前两年据说一个大提琴演奏家还慕名而来,给了很高的价格爷爷也没卖。而改革开放后爷爷的琴艺又拾了起来,而且还拉着年幼的向南和他一起练。

  这不,退休后这些年,爷爷更是结识了一大帮这方面的爱好者,组成了个什么“夕阳不落老年交响乐团”在这帮长辈的熏陶下,向南也算继承爷爷这方面的天赋,博采众长,不管在乐理上的造诣,还是在演奏上的技巧都在大步前进,一手“飞指揉弦”的技巧更是让人惊艳。

  两年前,堪堪12岁的向南便持琴一曲凄婉回转的《梁祝》,拿到中央音乐学院认定的招生9级的满级证书,只需通过文化课几乎就可以就读中央音乐学院。虽然这种“天才”在中国来说并不算少但对于这个稍微有点小天才向南来说,特招进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然后几年后直升学院也顺理成章。但是,人人都知道老向的孙子似乎也只钟情于复旦。而向南也只好在“老年乐团”继续挥霍他的音乐才华,做这“老年乐团”唯一的青年……哦不,是少年团员。而这,也是向南人生的第一个表演舞台。

  直到去年,乐团加入了一个军区文工团的退休大提琴手后,向南才被他几十年的造诣修养击败,如愿以偿的离开这个老年团体。但这还不算完,从02年寒假,老向又和几个老友把他们共同的弟子向南送到省音乐学院,键盘演奏编导专业做旁听生,主修钢琴和编曲和作曲。理由是:乐团的钢琴声部一直是短板,但与键弦类乐器有共同点,容易快速上手,以后可以作为大提琴之外的辅修。真可谓柳暗花明,如果不是向南有毅力,而且是真心喜欢音乐,可能已经被几个老人家玩疯了。向南也不是没想过反抗,但刚刚露出点苗头。向国徽的那套在学生身上几十年屡试不爽的“苦口婆心”,一施展在了向红旗身上,孝子老爸就会再一次不出所料的跳了出来……

  所以,向南就是这样幸福而又带些“痛苦”的翻篇了14年。和大富大贵不沾边;从小接受长辈们灌输的微言大义,却也几乎没有挫折的生长环境,无疑让这些大道理显得有些纸上谈兵。但却让年纪不大的向南家庭的氛围养成了向南儿时无争、内敛而守礼的性格,有比同龄人成熟的思想与判断,但也比同龄人少了些天马行空的幻想与童话般的“野心”目标。

  直到遇到石涛!才让向南知道,自己其实也喜欢跑喜欢跳,甚至有的时候在石涛面前和他对爆粗口,其实也是一种长辈们没有交给他的关于友情的表达。

  而遇到颜惜!向南也才醒悟,自己其实竟然可以为另外一种不曾体会过情思辗转反侧。自己竟然第一次心痛,就可以疼到到窒息。自己竟然头一次对一个人如此的失望到决绝。

  而自己,竟然第一次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甚至有些痛恨自己这种态度的平凡……

  “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这句伯克的名言,以前自己一直只关注了后半句,觉得这才是点题的至哲道理。现在才忽然警觉,原来,人生还有前一种活法。只不过前一种活法是给少数人准备的而已。纵然生如夏花,也当绽放出自己的光华与彩章,如此才不辜负那人生的短暂一夏。

  “要绚烂么......?”

  小北语:本书开始前10章,会有些与众不同的慢热,甚至真正的内容要从第三章才开始。但之后会迅速加快进度,进入状态,直到主角17岁以后,才会进逐渐减慢进度。但小北却还是坚持认为这是由必要的。这对主角,将来要决定走什么路?怎么走?都是有因果衔接的。小北不习惯一个没有性格塑造的主角,突兀的做出一个接着一个没有起承转合的决定和经不起逻辑推敲的剧情。

  虽然水准有限,但仍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