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蓝舰姬物语 第三十二章:大陆拼图
作者:卡莫夫的黑鲨之舞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非人类敌人的战争,我们空前的团结,但是很遗憾,我们失败了,可耻的全面失败。”,联合国秘书长沃克身穿黑色西装,胸前别着白花,语气低沉而悲痛。

  “60万人类中最优秀的同胞,最勇敢的战士,他们也是父亲,是儿子,是丈夫,是兄弟。今天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屠杀,是对人类全体的犯罪。”,成功湖畔蓝天下雄伟的联合国总部大厦,所有成员国的国旗放射性排开,无一例外的降下半旗,垂头丧气的低垂着。

  “我相信我们的失败只是暂时的,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所有的侵略者都是一个下场,团结起来,我们将克服所有困难。”,讲话的最后,秘书长慷慨激昂的号召人类。

  各大洋全线惨败后,与民众的悲哀和愤怒同步的,是前所未有的辞职浪潮,大海战第二日,美国国防部长,海军司令集体辞职,参众两院开始商讨弹劾总统;欧盟防长及多国国防部长辞职,紧接着在早间发表过讲话后,联合国秘书长沃克宣布辞职,报纸的头条上除了大海战的消息外,便被各种‘辞职’所占据。

  “‘所有的侵略者都是一个下场’,这句话我喜欢,虽然还是一如既往的空谈。”,纳尔逊随手熄灭了接收联合国秘书长讲话的屏幕。

  “侵略者吗?是呢,对人类来说,我们确实是侵略者,那又怎么样?”负责直播狄安娜的反问。

  “怎么样,他们能怎么样?”,纳尔逊嗤之以鼻。

  “辞职,只有辞职就可以推卸所有责任,这就是他们的民主吗?”,爱丽丝把报纸丢在了桌面上,头版上醒目的单词‘辞职’。

  “懦夫。”,纳尔逊不客气的评价。

  “不管换谁上来都一样,辞职以后他们也不会担心找不到工作,多好的买卖。”,爱丽丝

  “不可理喻。那件事怎么样了?”

  “哦,正好我这里刚传回来B-02的损毁评估。”,狄安娜从身旁悬浮的眼花缭乱的光屏中拉过来一块。

  ~~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

  火车碾过轨道接口的声音在狭窄封闭的隧道中格外令人烦闷,苍白的人造光源和车灯不安的躁动着,车厢内的空气沉闷的令人窒息,座位早已满员,甚至连站票都抢购一空,在海运和航空都无法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海底隧道成为了急于返乡的人们最后的选择。不管多么艰难,也要回家,抢到车票的乘客们满是喜悦,所有的恐惧和疲惫,只有温馨的家才能治愈。

  一声沉闷的爆鸣,隧道颤抖着,泛着白色泡沫的海水扑面而来,瞬间就吞没了列车,车厢很快就变成了灌满水的水族箱。

  “任务代码B-02目标英吉利海峡隧道,毁伤效果:优,任务完成。”,纯黑色的老式潜艇静静悬浮在被摧毁的海底隧道侧方,鱼雷发射管口前的气泡尚未散尽。

  “正是时候,以为在海底就安全了吗,愚蠢的人类,这才是我们的主场。”,损耗评估的图片发回旗舰,纳尔逊不屑的嘲讽。

  “看,多美丽的星球,70%都是美丽的海洋,让我想起我们的故乡。”,爱丽丝手中悬浮着三维的地球投影,蓝色的光将少女的面容映照的有些诡异。

  “还有这30%,把人类束缚在上面的土地。”,纳尔逊把大陆一块块的取下,把地球模型变成了拼图版。

  “水是生命的摇篮,海洋才是这个行星的根本,大陆只不过是几块拼图而已。原本它们是完整的一块,可是地球把它们拆拼图一样的拆成了板块。”,爱丽丝把大陆拼在了一起,还原了它们最原本的样子,泛大陆。

  “拼图分开后,每一块就什么都不是。”,右手握拳,握住泛大陆的投影,张开手掌,点点光粒子缓缓落下。

  “最新情报,最新情报,这下热闹了,要看看吗?”,一块通讯光屏突然在爱丽丝面前展开,传来了狄安娜元气满满的声音。

  “又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了?”

  “现场直播。”

  ~~华盛顿特区国会山~~

  “总统先生,请问在做出战争动员前您是否客观评价过敌人的力量。”

  “总统先生,……”

  美国国会,议员们争先恐后的向总统发出质询,似乎早已忘记了当初是他们的赞成票通过了******。”

  “各位议员,目前我们的形势还很严峻,太平洋舰队的余部需要整顿,还有岛屿上的居民需要撤离,在处理好这些事情后,我自会辞去总统一职。”,面对群情激奋的议员,总统平静的回答。

  “精彩,真是精彩的闹剧。”,爱丽丝轻轻击掌。

  “人类真是有趣,当初可是他们自己同意的。”,狄安娜轻叹。

  “太平洋,泰蕾莎负责的地方,好像不太放心。”,纳尔逊略一思考。

  “没关系,还有她的外置思考回路呢。”

  ~~夏威夷群岛檀香山~~

  “请大家收拾好贵重私人物品,尽快到码头登船撤离,请大家……”,以旅游业而文明的檀香山早已不复往日的繁华,街道上空无一人,寂静的犹如一座鬼城。架着高音喇叭的悍马军车不断穿梭于街巷之间,居民们提着简单的行囊,小心翼翼的锁好家门,不时回头看看留下无数回忆的家园,面无表情的海军陆战队士兵随后为每间屋子贴上封条,好像在驱逐非法移民一般。

  陆战队哈特上校视线漫无目的的聚焦在远方碧蓝的海空之际,不去看背井离乡的居民们那令人心碎的神情和队伍中低低的哭泣。虽然明知道决策是正确的,一种莫名的罪恶感挥之不去。

  一模一样的场景在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也发生过一次,居民们收拾好简单的行李,以为几天后一切都会好起来,没想到他们再也没有回来。

  “长官,我们还能回来吗?”,一名中年男人问哈特上校,牵着父亲的手的小男孩也用饱含期待的纯真眼神看着上校。

  “先生,请相信我们的政府,会安排好在本土在生活。”,哈特上校一阵酸楚,但只能摆出和颜悦色的表情,用官方的辞令回答。

  “那我们还能回来吗?”,男人执著的发问。

  “一定可以的。”,哈特上校尽量让自己听起来坚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