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秦 第三十六章 千古人臣
作者:苍狼问月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出差刚回来。补上更新,很晚了,抱歉。无比强烈的求推荐票!!!!!!!!!!!!!!求给力!】

  一辆覆盖着厚厚一层雪的青铜驷马轺车,后面跟着十余骑黑衣骑士,一齐缓缓进了云中城。在前面顶着风雪驾车的驭手,恐怕是当今天下唯一一个拥有爵位的车夫了,中车府令赵高。驾车,是他的爱好。赵高穿着厚厚的衣服,抖抖身上的雪片,细声笑呵呵的跟车内的人搭话:“丞相…咱们终于到云中啦。”

  车内的人正是丞相李斯,他和赵高并无过多交集,平日间在大臣们面前也小心翼翼毕恭毕敬的赵高,在他和众多大臣眼里,都只是陛下身边的一个内侍而已,并不因为赵高的中车府令头像就真正将他当做可以议事的庙堂要员。

  最多是因为赵高和陛下从小到大的特殊关系,对他客气一些而已。直到天下底定,嬴政开始统一全国文字,定下使用篆体字时,让李斯作《苍天颉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而赵高作了《爱历篇》,以做新的小篆范例,这时候大家才发现赵高的才情和书法居然不输李斯,又精通秦法,立时便让朝野上下重新认识了这个嬴政身边的内侍。

  第一个收到卫兵报告的,是郡尉董翌,他成功巴结了秦侯爷,从一个县尉一两月时间便混到了郡尉,平时还帮秦远避开官府走私点小发明卖给北部个边郡的富人,加之也给了孟姜女很多生意上的便利,靠这两项赚的钱比他做郡尉的俸禄多多了。

  他现在算是秦远的人,但接到赵高李斯后,他却并没有第一时间通知秦远。

  经历了大秦铁血历程的李斯们,没有休息好了再干活的习惯,从来就是在嬴政的带领下呕心沥血,所以董翌的接风宴并未得到李斯的同意。他要求董翌立刻带他到蒙恬幕府,赵高则是盯着董翌尖声喝斥,要董翌赶紧招办。

  这两人面上虽然杠上了,但都发现对方的眼神里燃起了异样的光芒。

  此时的秦远,还在家里缠着白老汉要他承认是白起的孙子,并且必须将家传宝贝什么的拿出来亮一亮,不然以后不再提供炸鸡烧酒和新式炒菜。丝毫不知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秦朝丞相李斯,已经到了云中。

  同样不知道的还有蒙恬,李斯否决了赵高之前提前通知的想法,他训斥了赵高,说北方军的战事并未结束,他们是来犒军的,不是来游玩的。赵高在青铜车厢外面驾着车冻得不轻,唯唯诺诺的赶紧称是……

  “蒙兄!老兄弟看你啦……”

  李斯极少见的没有了如碎石倾下般脆硬快速的嗓音,老友相见,放下了重担和掩饰的语气,苍老缓慢,让赵高都心跳加快意外得不行,才想起,大家都老了,尤其大了嬴政几岁年过五十的李斯,是这些不将他当回事的秦朝功臣!

  当年荀子的得意门生,韩非的师兄,意气风发年少轻狂的李斯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现在的李斯是干瘦身材肩背微驼,一头的银丝灰发,瘦长的黑脸隐藏了无数日夜的辛劳。

  当年离开荀子时的帝王之术儒家理念,已经为了立下一生功业化为了极尽理事之能,跟随嬴政尊崇法家精神。灭六国时做廷尉,灭六国后做丞相,《谏逐客令》、主张废封建行郡县制、制定新的国策法律、统一度量衡等等,如此功绩已足够流芳百世。

  但千古功业,千古一相,还差最后一步:他要带着烙上了李斯火印的法制秦朝真正的开创新的文明,路,还很长。

  大众脸蒙恬,正端着烧酒,品尝着秦远终于在没有足够调料下开始尝试的炒菜,野菜炒牛肉。眼睛则盯着秦远让铁匠弄出来的炒锅,想不通那小子咋就这么多奇思妙想,吃着菜还不够,还让人把锅也弄过来满足好奇心。

  一熟悉而更苍老的声音,蒙恬顿时停住了大嚼,扔下碗就冲了出去,抓着又黑又瘦的李斯,使劲抖,赵高在后面看着十分担心,几次抬手想提醒蒙恬别把劳苦功高的李斯抖散架了,他杀匈奴人的双臂,那是何等的力量。

  “老哥哥呀!你终于来啦!!”看着又苍老了许多的李斯被他摇晃疼的呲牙咧嘴,蒙恬不禁眼含热泪,这才想起下手重了,赶紧抬起李斯胳膊这看看那看看,生怕捏坏了这把老骨头。

  相互搀扶着进了屋,李斯刚一坐下便又起身,盯着案几上的物事来回转悠,啧啧称奇。

  “这又是…那小侯爷捣鼓的?”

  “哈哈…正是那臭小子!尝尝!”

  李斯也与蒙恬一个模样,野菜牛肉放入嘴里便唾沫横生,眼睛却盯着那口拥有木质把手,大小合适,还带着木柄锅盖的炒锅。

  “味奇美,物奇思!”

  李斯由衷赞叹,毕竟一路上大冬天的视察直道两旁的郡县,极为辛苦,此时美食入胃,心情怎能不好。

  大众脸拉着黑干脸,继续兴奋的向李斯介绍,煤炉、炸鸡、雪橇,听着看着这些,李斯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秦朝新政,各种变革,他俨然已是天下最具创新的大才,现在一个无名小子一来就解决了整个帝国的冶炼弊端,这对农业生产和军事设备提高带来的益处是巨大而无形的。早已被震撼的内心此时见到实打实的东西呈现在眼前时,冲击力更加强烈。

  李斯恢复了平时碎石碰撞般的坚硬快速语气嗓音:“是个可用之处,不过充其量也就是个将工家杂家之学发散而广的程度,说是能为我大秦出长策的大才,老夫可不敢苟同。”李斯板着脸摸着灰白胡须道。

  蒙恬哈哈大笑:“老哥哥不急,这小子有些没正经,以我蒙恬的眼光,此子确有大才只能,是否怀有长策,还得老哥哥多给些时间呐。”

  蒙恬如此高度评价,李斯一个激灵,自己堂堂老丞相,怎么不自然的和一个不知哪来的没正经的小辈比起了才华长策?当初发现一介阉人内侍赵高的书法才情居然不亚于自己,在秦法上还比自己更精通,便是这样都未曾有过如此反应,今天是怎么了?

  入座席案,李斯幅度极小的揉了揉发紧的胸口,思索着自己何时变得这么嫉才小气了?还是说自己已经太过重视已经拥有的功业,生怕别人超过自己?

  自省归自省,李斯最后的思考还是归到了一句话:带领秦帝国走向辉煌的人,必须是自己。

  李斯冷静道:“秦远此子,另说。先说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