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秦 第七十五章 一路向北
作者:苍狼问月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自从这场以清炒红薯尖儿为主菜的小宴结束后,身在云中的大秦朝声名赫赫的几位文臣武将便对自家的牛羊肉没了兴致,整日里对秦远家那清香的绿色小菜念念不忘。

  这导致秦远进入真正的出发准备阶段的同时,还得日防夜防,防贼似的防着辛胜程邈等人将地理的嫩叶一扫而光。

  距离红薯和土豆成熟的秋天,还有不到两个月,秦远打算就这一两个月时间,深入草原,直抵龙城,将通商草原各部落,以通商的名义建立护商军驿的一应事务落实,交由蒙恬去管理即可。随后便能带着成熟的粮食回咸阳向嬴政交差。

  云中城外的扩展军营早已竣工,而肩负撑起软治草原的通商总驿,在郑国高徒孟符、材官将军章邯的帮助下,也基本竣工,现下由扶苏检查着做最后的完善。

  秦远一面派小桃日盯夜守看着辛胜,叫他做“护菜将军”要称职,一面做些神秘准备。

  粗狂好战的北方草原各部落,即便匈奴单于被俘,头一大部落瓦解,也不会轻易臣服大秦朝,秦远深知这一点,所以他这短时间埋头准备了更多这时代所没有的东西。

  蒙平则带着十人小队,和孟姜女的家仆们做着磨合演练,谁也不知道在草原里会遇上什么事,秦远要求尽量做到万无一失。

  终于,对如今的大秦朝平定北方有这重要意义的“通北总驿”完全竣工。

  通北总驿的牌匾由秦远书写,那是在其余人眼中充满了新奇的简书楷体。

  今日挂牌,也是秦远通北商队的启程之日。

  整个云中城的民众将新落成的总驿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硬是由蒙恬的护卫营生生花了半个时辰才挤开了一条通往辽阔北方的通道。

  秦远抬头望着“通北总驿”的牌匾,心声感慨,这坐落于黄河边的大驿站,发展顺利的话,作用可堪比万里长城!

  秦远似乎看见了由此驿站通往北方见不到尽头的遥遥商路,期间在大草原间点缀着无数小型军驿……

  “上路咯!”

  秦远豪迈高呼,一身胡商装束当先一马踏上了草地。

  驿站有了,路还没趟出来。

  紧随其后的是一身护卫装束由蒙平领头的十人骑队,只有阮镇临仍旧步行,秦远说他太沉,马儿太可怜,不让他骑。

  再后面便是孟姜女和手下数十名得力护卫领衔的马队,驮负着第一批进草原的各类商品,由孟氏商社的仆役和云中郡的精干吏员照看着。

  秦远这大约两百余人马的长队在火红的朝阳下没入草原深处一个时辰之后,河边的军营里开出了一队军马。

  这是秦远关于此次草原谋划里最重要的一环。

  这些军马由蒙恬帐下足以胜任一军之主将的两个最有潜力的校尉带领。

  他们日后的驻扎点,便是星罗密布于草原各处的军驿。

  驻了军的驿站,便是军驿。

  这一谋划由蒙恬亲自准备和日后的操持。

  这些军人,或许便是一去不返。

  他们需要驻扎在草原,直到各部落的牧民们习惯于依赖秦朝的生活物资,习惯于依赖各军驿的固定帮扶和管理时,直到大秦能够依托于各个军驿站建立县治时,才算完成这第一道军令。

  而当县治建成,他们很可能将直接转化为首批驻县兵力。那时他们也奉献了最热情的青春年华,成了最稳重可靠的普通县卒。

  所以,老将军辛胜此刻不在军中。

  这些远赴草原精锐将士们,他们也有家人,有想好的姑娘。

  一听蒙恬说要想办法将各位将士的家人一起迁入草原,辛胜眼含热泪第一个起身抢了这个任务,说:“看起来打仗的可能性很小了,希望这是自己最后一项任务。”

  这件事情并不好做,将士们来自五湖四海,辛胜需要带着国府密令,带着对各家各户的补助,带着数百名司马,奔赴四面八方,费心费力。最快也得来年才能完全将各家各户聚集到云中。届时还要一个个将已经成功建成的相应军驿的军士家属们送到目的地。

  蒙恬很担心这一趟跑下来,老辛胜能否撑持得住,但辛胜执拗之下,也只得点头默许。

  ……

  如今秦灭匈奴,威震北方草原,各部落一时胆战心惊,深怕大秦铁骑要再征北方,无人敢造次。

  至少明面上各部落不会有什么动静。

  暗箭秦远倒也不怕。

  所以秦远设定的路线很直接,直向龙城。

  沿途由随队的熟悉草原各部的斥候营将士分散出去,直接向各部落首领传达消息:“秦灭匈奴,与诸胡无关。秦与诸胡,无仇无怨,旬日之后,龙城会盟。”

  ……

  行进在辽阔的草原中,秦远忽然有了策马狂奔的冲动,这种想法大出他的意料,他以为最先控制不住自己,乱整的应该的是孟姜女才对。

  回头望望孟家姐姐,却不见人,问了问随行仆人才知道,从出发开始没多久,那位孟氏商社的主人便钻到马车里睡觉去了。

  秦远甩开了大队,信马由缰,任由胯下骏马风驰电掣。

  狂奔之中,秦远想起了蒙恬的嘱咐。此次龙城会盟,只需成功,不许失败。

  土豆红薯这样的粮食,是大秦天下的长远考虑,如果最终失败,对现下的大秦朝并无甚负面影响,倒是原本定好的重筑长城的国策,被他秦远否定推翻了,长城,是嘴现实的抵御北方侵略的屏障,这是一件可能造成眼前之危的事情。

  虽有嬴政力主支持,丞相李斯也表示赞同,但具蒙毅在咸阳发给蒙恬的家书提及,满朝庙堂,质疑声一点也不小。

  甚至有人说秦远是无知小儿,祸国殃民,是不知哪里来的巫术师,甚至隐晦的表达了皇帝陛下和丞相是被蛊惑了!

  在这样一个法制严苛,有明确律令不得妄议国政的体制下,竟然还有这样的声音,不得不说诡异之极。

  这对朝局的诡异之处,自由嬴政去操心,不论是复辟者的煽风点火还是真实民意,目前都不需要秦远取操心。

  秦远骑在马背上狂奔中,仍然没法松一口气的是,如果事情失败,或者即便成功了,最后嬴政为了平衡某些东西,自己都只有死路一条。

  秦远可以确定赵高一定在等着看自己的笑话。

  令人欣慰的是,蒙恬之弟蒙毅,身为廷尉,非常清楚有哪些官员到廷尉府告了秦远的状。

  想到此处,秦远突然勒紧缰绳,马儿挺身扬起前蹄,高昂嘶鸣。

  马儿的嘶鸣掩盖了秦远的冷笑声,他望着辽阔的草原,心中恢复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