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金手指 三四零、集风雷
作者:圣者晨雷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这几年来,随着大宋财政的宽裕,皇宫也多少增加了一些建筑。虽然比起前代君王宫殿非华美不足以威服四方的奢侈浩大,还算是节俭的,但新建的花月阁,还是这个时代少有的精致建筑。

  花月阁其实是一座以玻璃暖房为核心的院落,其名取自唐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之诗名,有水有花,加上透明穹顶的玻璃暖房,即使是冬天,暖房中仍有鲜花怒放,实是养性怡情的好去处。赵与莒建这个暖房的本意原是试验冬季蔬菜栽培,但觉成本太高之后便改为花房,从而成了大臣们冬天最喜欢的去处之一。

  这已经是芳菲殆尽的四月底了,原本不是来暖房的时节,不过赵与莒爱这里的风致,乘着暖风熏人,便来这里走走。去年有一批宫女们新进入宫,这些才十三四岁的小女孩儿们给宫中带来了青春的气息,她们对于皇宫里的一切都是好奇的,而这处处花开的花月阁,更是她们最喜欢的去处。

  杨太后薨逝之后,作为地位最高的后宫妃子,杨妙真成了后宫的女主人,但她基本上不太管事。因此,这些宫女的规矩是谢道清管教的,日常生活则是韩妤安排,比起杨太后在世时,她们少了些拘紧,多了几分灵动与活泼。看着她们蝴蝶一般在花丛中穿绕,赵与莒原本紧皱的眉头也不禁舒缓开来。

  整个园子里都是她们留下的芬芳气息,这也是赵与莒拼死拼活想要保护的。

  陛下,这等大逆不道的言论,臣实在惶恐,不知陛下为何会容忍

  跟在赵与莒身后的是洪咨夔,他板着脸。面上神情甚为不悦,手中抓着一份大宋时代周刊。

  最近周刊之类的报纸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京西行省生地大案之上,几件安子纠缠在一起,产生了几个让报纸关注的热点。随之而来的,是各家的评论,象周刊最近的评论,分别由赵景云张端义等人轮流执笔。

  让洪咨夔愤怒的。正是这二人的文章。

  张端义在文章中很指出,造成奸商草菅人命地根本原因,就在于朝廷的重商政策,而洛阳府官吏们之所以胆大妄为,只是为了追求地方的经济增长,而不顾忌民生疾苦。他极是悲愤地写道:此变人为兽之政也,故此官商皆化身为兽,以人为食。大宋八百万江山,一处处矿洞,都是那些被压迫被剥压被奴役的矿工骨架所支撑。工厂铁路乃至高楼大厦,处处皆是这些矿工冤魂之呻吟此情此景,天子难辞其纠

  张端义的白话文仍旧犀利啊。赵与莒回头看了洪咨夔一眼道。

  自从张端义写了铁屋之后。这种近乎口语通俗易懂地文体便流行起来。身为先驱地张端义更是当仁不让。在一切文章中都使用这种方式。听他这不知是夸赞还是愤怒地话语。洪咨夔板着脸:官家便是再宽厚。也不能让他这谤议朝政之语泛滥

  赵与莒笑了笑。没有回答。

  还有这赵景云。更是大逆不道洪咨夔见赵与莒不回应。继续说道。

  最初看到文章时。他在要不要弹劾赵景云上微微动摇了一下。毕竟这人乃是当今丞相魏了翁地弟子。而且相当得官家重视。这些年来。赵景云身无一官。却周游天下。无论是在大宋本土还是在海外都立了不少功勋。天子对他也算是另眼相待。不仅允许他直接上奏天子。甚至还多次表示要提拔重要他。可他这次却在报纸上表如此大逆不道地言论

  让洪咨夔恼怒之至地事情。便是赵景云在评论京西行省连串大案时地话语:此等惨剧竟集于一处。矿工求矿主不成。求官府不成。求报社名笔又是不成。何也此世之上。救世之圣君济民之贤臣。自古未曾有也。仙佛官府。皆不可靠。唯开民之智。使民知民有民治民享。虚其君于上而实其民于下。则官吏不唯媚上以图贵。商贾不唯损人以自肥。小民不唯束手而就缚。上下平衡。内外相持。方可保民安民。成万世不移之福祗也。

  赵景云此文一出。当真是让人目瞪口呆。较之张端义质疑天子地政策。更是将矛头转向最为根本地东西。

  魏了翁坐在马车之中,浑身在不停地抖,他的手中也抓着当日的大宋时代周刊。

  逆徒逆徒

  对于自己的弟子赵景云,魏了翁一向很是骄傲,学识已经隐隐过他这个师长不说,为人的品德更是高洁,既不是沽名钓誉地假隐逸,又不是热衷官职的投机。这么多年,可谓一步一个脚印,大宋的许多重大变化,都与他有密切干系,从当初的华亭府民变,到湖广去水蛊之症,再到金元合兵入侵他参赞军事,前几年甚至还远赴海外,去了海外细兰高郎步城宣化大宋威德。这些都让魏了翁很满意很骄傲,也曾不只一次拿出来与同僚炫耀,甚至于私底下与崔与之说,虽然崔与之的学生洪咨夔名高官大,但来日赵景云前途必在洪咨夔之上,故此吾为相也不及公,我为师也远胜公,让崔与之颇是嫉妒一番。

  可偏偏就是他最器重最钟意的弟子,却写下这样无君无父的文章来

  想到这里,他将报纸攥得更紧了些。

  马车很快到了宫门前,他是丞相,一下车自然有侍从上来见礼,他也顾不得往日里的丞相仪度,直接道:去替我禀报陛下,魏了翁请见

  陛下正在见洪咨夔洪参政呢。那侍从是个机灵的,见他这番模样便知道是有大事,便提醒了一句。

  魏了翁听得洪咨夔这个名字,太阳便突突跳了跳,心中颇不自安。洪咨夔如今是参知政事。离丞相也仅是一步之遥,若是论名望功绩,当这个丞相比起陈贵谊要有资格得多。而且,他还师门渊源,身为崔与之地弟子,在官家那里有着优势直到如今,天子也只是允许崔与之辞了丞相之职。却令他在临安闲住,以备顾问之用,而不让他回故乡养老。崔与之还挂着一个太师的虚衔,作为天子顾问,有时他身体好的话,天子还会登门拜访。

  若是洪咨夔借着这个机会,要掀倒他魏了翁,自己上去的话

  旋即,魏了翁将这个念头甩掉,暗骂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当初自己能接任丞相,崔与之地举荐有着很大的助力,而洪咨夔为人刚直,又向来与他交好,他这参知政事主管的便是教化这一块儿的事务,报纸上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若他现在没有入宫,自己倒要责他失职轻慢了。

  念头飞快地一转。他摇了摇头:罢了,不必替我通报,我先去办其余事情吧。

  这个时候,他突然觉得,自己似乎做出了错误的反应。现在来找天子做什么自辩此事此文与自己无关或是向天子建议将大宋时代周刊关闭将赵景云抓起来审问是否有幕后指使

  这个时候他无论做什么,都只能增加天子地怀疑,如果天子对于赵景云地文章真正耿耿于怀的话。

  最重要地还应该是如何保全邓若水与赵景云,此二人皆是难得的人才,若是因为这篇文章而惹下大错。于国家元气,实是巨大地损失。

  去大宋时代周刊公署。想到这里,魏了翁顾不得其余,上了车子又命令道。

  大宋炎黄十二年四月,初夏的临安城空气沉闷,湿热的天气让人喘不过气来,隐约之间,一股雷暴在临安上空形成。

  邓若水站在院子里,向上看了看天色,回头笑道:古人云山雨欲来风满楼。我倒看着是暴雨欲来黑云沉。若是有风倒也好了,至少会凉快一些吧。

  怕是此次要连累邓公了。和他说话的。正是赵景云。

  如今赵景云已经年过三十,而立之年让他气质更为沉稳。前几年的海外宣教,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他地肤色不再白皙,而是一种铜红色,额头甚至已经出现了皱纹。

  曼卿说得什么话来,我身荷君恩,为民喉舌,如曼卿之般振聋聩之奇文,若是任其湮没于故纸堆之中,才是对陛下之不忠,对大宋之不义邓若水傲然道:吾虽老矣,血气尚在

  吾虽老矣,血气尚在

  咀嚼了一下邓若水说的这八个字,赵景云点了点头,不再客气。这些年来,随着智学的传播,大宋的读书人越来越聪明,天文地理人世百态,仿佛都成了学问,但在这个过程中,赵景云却觉,那些敢于为民请命的呼声反而少了,那些愿意为了他人而一诺千斤的事情几乎见不着了。

  从官员到书生,从小吏到平民,大伙想的都是两个字:财。财之外的东西,人们反而不太重视,俗话说地笑贫不笑娼,此正其时也,没有人会因为你持正守义而夸奖你的人品,却只会笑你迂腐。

  这让赵景云很是迷惑,在他想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之前,他是不会出仕的他不希望自己出仕之后,也堕落从那些只追求今年国民财富又增值多少的官员,虽然他也知道这很重要。

  放在腐儒眼中,曼卿之语可就是无君无父了。邓若水又道:这些人倒是机敏,你看往日熙熙攘攘的报社,今日竟然没有人来拜访,呵呵,只怕不少人都攒足了劲头,准备痛打落水狗吧。

  以舌为剑,以笔为枪,我赵景云绝不退缩。赵景云道。

  二人相视一笑,突然听得门外有人笑道:你赵景云不退缩,我李仕民自然是要来捧场的

  话音未落,李仕民迈步进了来,他也三十余岁了,当年的迂气早消,前年才想通了出仕,不过没有在他的老师真德秀处,而是在临安府任一个孔目小吏对于他过往的志向来说,不免有些屈才。

  今日不是休沐,你如何来了赵景云哈哈一笑。

  我已经辞官不做了曼卿,看了你那文章,我这才明白,原来我这么多年地抱负尽是狗屁,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什么济苍生安黎庶,尽数是狗屁李仕民目光炯炯:我辈读书人,总是以天下为己任,狗屁,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岂唯是我辈读书人之天下

  他言辞比起赵景云文章就更为激烈,赵景云文章之中,只是说民众应当知晓自己的力量并学会使用自己的力量来保护自己的权益,而李仕民则直接批判长期以来儒生士大夫的理念,即由儒生士大夫来把持权力为民做主。

  说到这里,李仕民突然肃容正色,抱拳拱手,向赵景云深施一礼:请曼卿兄允我附于骥尾,为曼卿兄帐前一斗犬

  邓若水看着这二个书生,只觉心头血液又翻涌起来,他受赵与莒的吩咐,以报社为阵地,以报纸为武器,为民请命,而在赵景云的文章中却质疑天子救世的能力。若说出这文章时他没有犹豫,那完全是假的,他是个热情而易冲动的人,只是被这热血一激,最后拍板做出一字不改全文照地举动,方才虽然说得豪气,心中其实是有些惴惴,但见了李仕民之举,那些许惴惴已经荡然无存了。

  这番热闹原是由我而起,我吴文英也不能落于人后。又有人笑道。

  紧接着,吴文英快步进来,他脸上还留有伤痕,却是神采奕奕,一见着赵景云,立刻恭恭敬敬行礼:赵兄大名,早有耳闻,一直不曾拜谒,实在是失礼。不过能在今日于周刊公署见着赵兄,也算是了却平生心愿了

  众人寒喧未定,魏了翁地马车已经到了门前,他下了车,快步走了进来,见着这群人在庭院之中谈笑宴宴,先是一怔,然后勃然大怒。

  自己紧张得要命,这伙人却象无事一般

  见着他,众人慌忙起身见礼,赵景云更是知道自己为魏了翁惹下了多大的麻烦,他拜了三拜:学生文章之中已经是目无君父,自然更不会将座师放在眼中,如今学生自请破门,还望魏师成全

  他自请破门,也是怕连累魏了翁之意,在此时地读书人当中,这自请破门便是自绝于儒林,虽是保全恩师之意,却将魏了翁气得浑身抖,上来便是一脚将他踢翻。

  你既是有胆子做出这般大逆之事,何惧连累师长又为何摆出这模样来轻贱于我魏了翁苦涩地道:我此次来,也不是找你算帐明后日我便会在报纸上署文,与你对辩。但我虽不同意你之言辞,却也不忍见你们便就此遭难,今日有我在此,便是吏卒前来缉捕,也总不教你们失了体面

  说到此处,魏了翁长叹了一声,便止住不语。

  天子究竟会如何处置这场风波,赵景云的大胆言论,究竟会激起什么样地风雷,他心中一点底也没有。

  注1:赵景云所曰民有民治民享,为西夷尊酋林肯氏于葛底斯堡之役后之演说词句,唯吾国向来重视教化,大宋之变革又未经大量流血,故后辈小子冒昧,再为之补民知二字,非如此不足以变革华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