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娱乐中华 第247章 快速发展 (上)
作者:南宫小白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作为总导演,赵宇月底赶赴片场,行使自己的“监制”之责。

  下半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几个主角的玩命逃亡,大多是些室外场景。今天是的最后一场戏,是发生在高速公路上的一场追逐戏,也是一场重头戏。剧组选择了申海至钱塘的一条高速公路作为拍摄场景地。

  这场戏场面很大,会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一连串的爆炸和汽车连环碰撞,涉及车辆有上百辆。剧组特意请了香港陈龙的御用特技团队来操作,天娱传媒的特技组在一旁辅助学习。

  “怎么样,老高,这一条能一遍过吗?”

  光是这一场戏,天娱公司就另外拨出800万元的预算,要是能一遍就过,可就为剧组省了好大一笔开支。

  目前,海外销售顺畅,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天娱传媒对这部剧的预算也放宽到近7000万,剧中很多大场面的制作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升级。作品的卖相好了,也有利于下半部的海外销售。收益高了,投资也要相应提高,这才是良性循环之道。

  “赵导,只能说是尽力而为吧!”高群叔回答的颇为勉强,即使是初冬季节,赵宇也能看到他那光光的脑门上冒出的汗珠。

  高群叔解释道:“我们把这场戏放在最后,也是希望能准备的尽量充分些!不过,这么大的场面,大家也都没绝对的把握!”

  高群叔今年也就三十多岁的年纪,导演经验也算不得多么丰富,这次能作为的两个副导演之一,既是深感荣幸,同样也是压力甚大。特别是的后半部分,赵宇放权很大。后半部分中,几乎六层左右的内容都是由他自己来操作执导的。就如眼前这一场戏,投资预算就是800万,这在他以前是绝对不可想象的。他以前拍一部电视剧,总预算能有800万,那就相当不错了。高群叔也从中看出,天娱传媒与国内电视剧制作商的距离是越拉越大了。

  赵宇对高群叔的谨慎也没说什么,这种大场面的戏,就是让他自己来,也不能保证一遍就过。他默默凝视着前方正在忙碌的工作人员。香港来的特技组成员,有的正在按照预定的行车路线在试车,有的正在给剧组演员讲解各项注意要领,在他们身边围着一群天娱公司的特技组成员,正在认真的学习当中。更远处,一排排的交警正在努力的疏浚交通,为剧组腾出拍摄场地。

  道路两边还有不少的新闻记者,在架着摄像机,做着现场的采访报导。如此大场面的拍摄。也算是很有价值的娱乐新闻了,这些记者朋友们又岂会错过。不过剧组上下也没有接受采访的意思,这些记者们被场务们隔离在片场较远的地方。

  “老高,听说你这几个月。每天都是只睡4个小时的?用不着这么紧张吧!”

  赵宇也不是在假惺惺的关心下属,他固然是希望手下的工作人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但凡事都有一个度。如果连工作人员正常的休息时间都不能保证的话,是不会有什么工作效率的。

  “也不是不想多休息。就是晚上睡不着,这段时间,整个人的身体状况都很亢奋!”高群叔对此也很苦恼。或许,这部剧拍摄结束后,该给自己放个大假了。

  “而且,公司转过来很多观众来信,对我们剧组的拍摄都很有借鉴意义,我们也不能不去看,不去研究!”

  剧组现在每天都会收到全球各地迷的众多来信,全球各地剧迷的口味千差万别,又岂是那么容易协调平衡的。无论是编剧部门还是拍摄剧组,修修改改间,花去了不少时间精力。

  剧组的演员们正在做着准备工作,大家脸色凝重。赵宇见此,对高群叔劝道:“这场戏确实有不少危险,我们还是完全由特技演员来替代吧?”

  “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刘曳、胡歌这些人都坚持,能不用替身的尽量不用!”大家也都是专业演员,自然明白用了替身,对剧集效果多多少少都有些影响……

  胡歌说“赵导,你不用担心我们的,最危险的镜头我们也不会逞强,其他的,特效组已经对我们培训多遍,问题不大!”

  刘曳道:“赵导,听说我们这部,已经卖到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了?”

  “嗯,不错!刘曳,我要说你现在是全球巨星,那肯定是有所夸张,但确实,你已经有了全球知名度!”

  刘曳到底是年轻人,听完后,脸上笑得乐开了花。

  赵宇看了看周围的一众演员,鼓励大家道:“不光是刘曳,咱们剧组中大大小小的主角配角们,这次算是在全球观众面前,都混了个脸熟。”

  这就是这部剧编剧的功力了,将每个大大小小的配角们,都刻画的性格特异,形象丰满。这对于提升天娱传媒旗下艺人的明星价值,作用非常明显。

  “尤其是你们当中的一批坏蛋,真是越坏越招人喜欢。就比如t-bag,现在的人气怕是不比刘曳低多少!”

  t-bag,惊艳了无数电视机前的观众,他在观众中受到的欢迎,就连t-bag自己都没有想到。不过,对于自己眼下如此出名,他也不知道是欢喜还是忧愁。他如今差不多已经成了坏蛋的代名词,其名头是治小孩夜哭的灵丹妙药。

  “赵导,说起来,这段时间,我给你添了不少的麻烦,你别怪我就好!”前段时间,媒体风风雨雨的一通炒作,给剧组也给t-bag自己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赵宇笑骂道:“靠,哪有演员会因为演技太好而挨骂的,我这个导演还没这么浑。再说,这一切都过去了,我们要把这些不愉快的事都忘掉。”

  他最后扯着嗓子,向大家喊道:“我知道你们现在已经很累了,杀青后,公司放你们一个假,你们回去休息一段时间。回来后配合剧组进行一轮全球宣传,争取我们下半部的海外销售也能一路飘红,大家说,好不好?”

  “好!!!”

  的最后一场戏杀青后,赵宇返回了公司,下半部的后期制作,还需要他自己亲自操刀。在投入后半部分的后期前,他见了见从新西兰刚学习回来不久的张记中。

  “胡子叔,你怎么一去就那么久啊,这都大半年了!你是个老制片人了,去最多也就是开开眼界,用得着一呆就是大半年吗?”

  赵宇颇有些埋怨,公司的金庸剧,还等着大胡子来操刀呢。

  “大项目组的管理,我还是有许多需要学习的,我还嫌半年多时间太短呢,公司其他人大都要学习一年以上的。”张记中意犹未尽的回道。

  应该说,剧组确实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天娱传媒派过去的服装、道具、美术、摄影、化妆、烟火、灯光、场记、场务等各个影视剧幕后工种的学徒,都在这个项目中得到了很好的训练,这些人大多要学习一年以上,学好一批再换一批,为天娱传媒影视剧工业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

  赵宇笑道:“你是这行的老鸟了,哪能与这些新入行的新人相比!胡子叔,既然你回来了,咱们就赶快挖掘金镛剧这座金矿吧!很多武侠迷来信,说天娱买了金镛小说的改编权这么久了,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他们都等急了。”

  “嗯,金镛剧我是很有兴趣的!”张记中一直就有武侠情结,购买金镛剧的改编权,就是由他代表公司去谈的。不过,在参与过后,他的想法有了些许的转变:“我们不拍吗?咱们上部的特效,一直留下了不少遗憾,咱们为什么不拍,把这个缺憾补上?”

  赵宇对张记中有拍的想法,也是了解的。他解释道:“这个项目还是再放几年吧,飞腾公司正在做一些技术的预研。你也知道,特效片最重要的是要给观众带来惊喜,要超出观众的预期,这就要求在技术的创新以及画面的想象力上,花一番大功夫。国外哪部视效大片不是要准备个好几年的。这个项目,公司是希望做成一个系列电影的,我们还是给飞腾几年的时间做技术储备吧。”

  他看了看张记中,又向他许诺道:“等你将几部金镛的长篇武侠小说拍完,飞腾的技术储备应该也差不多了。我保证,如果到时候你的身体健康没问题,系列电影,公司交给你操刀负责。”

  “好的,金镛剧我也是很喜欢的!”张记中捋了捋自己下颚的长胡须,问道:“第一部是吧?编剧部门对原著的改动大吗?”

  赵宇微笑道:“改动相当的大!编剧部门说大部分金镛剧都已经拍摄过好几个版本了,他们不想简单的重复,想写出新意来。呵呵,我本人也赞同他们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