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军 慈禧的故事
作者:wanglong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以现代科学的观点,人的性格自然受遗传的某种决定,但其形成与自身的成长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后者往往重于前者。因此,假如你知悉某人成长,特别是其童年和青年成长的过程,那么,你只要稍许留心,便能把握其性格的特征,便能更轻易地赢得其信任。

  慈禧是满族人,姓叶赫那拉,小名兰儿。其父惠征,曾为徽宁太广道。兰儿自幼跟随父母生活在江南,江南的青山绿水熏染了这个北方女孩子少有的妩媚柔情。她小时候便表现出聪慧的特征,在音乐上流露出不俗的素质——南方软绵绵的小曲,只要听一遍就可以哼唱出来,加上其天生丽质,其父母便有“红颜薄命”之忧了。

  满族的女孩子是要接受秀女遴选的,这是满洲奴隶制的残余。即使是满族人,也不认为将女儿送入皇宫便是幸福的归宿,他们知道,偌大的皇宫,没有几个秀女能真正得到皇帝的宠爱。宫深如大海,秀女如浮萍,入宫的女孩子多是悲剧结局。但兰儿还是被选中了,她走入皇宫的那一刻,便是改变历史的开始。

  当时的皇帝叫奕拧,年号为咸丰,是道光帝第四子,咸丰帝即位的前两年,是勤奋的皇帝——其实满洲皇帝比起前朝那些汉族皇帝来,勤政是其主要的特点,即使是带有对异族统治不满的汉族文人也难以否定这点。

  “上诞膺天命,四方多事,旰食宵衣。每日披览奏章,引对臣工,指使周详。军兴以来,所授机宜,无不惬当。建元之初,诏免天下钱粮千有余万﹍﹍或述志以示延臣,或手诏以褒直谏﹍﹍饬内外大臣保举人才,不拘资格,一秉大公﹍﹍”完全是好皇帝的标准模板。

  但咸丰只坚持了两年,便选择了逃避——洪杨乱起,西方列强渐次入侵,咸丰实在是对祖宗留给他的江山感到失望了,“咸丰季年,天下糜烂,几乎不可收拾。故文宗以醇酒妇人自戕。”《清稗类抄》竟然说皇帝以美酒美女自戕——这似乎太过了。

  好色之心皆有,中国的皇帝却是天下最容易满足要求的男人。咸丰的好色成就了兰儿。或许擅长吴歌,喜欢穿汉家服饰,说着带有江南韵味的汉话的兰儿迷住了躲在圆明园中被政局搞的焦头烂额的皇帝,兰儿怀上了皇帝的龙种!

  那年兰儿二十二岁。

  兰儿所生的男孩,是咸丰帝唯一的儿子,皇帝自然喜欢异常。母凭子贵,兰儿的地位也直线上升,从懿贵人而懿妃,再升至懿贵妃。

  皇帝是最滥情的一类人,咸丰对兰儿的宠幸很快就转移到了他人身上,失宠的兰儿没有消失对生活的渴望,而是刻苦练习书画和作文,达到了可以代替咸丰批阅奏章的水平,以期引起皇帝的注意,但没有用。从那时起,这个对皇帝心怀怨恨的美丽女人开始显示出惊人的毒辣和褊狭,伺机报复且毫不手软的性格贯穿了她的大半生。

  一部叫《十叶野闻》的野史讲,“那拉氏久居园中,且无宠,因习书画以自娱,故后能草书,又能画兰竹,皆此失宠时之成绩也﹍﹍有吴中女人不得幸,退居某内侍房,那拉后游园偶遇之,斥为内侍匿小脚女人,立命缚之,且命与内侍对缚。二人俱极口呼冤,言此皇上之命许入也,今因退值,暂憩此房,二人并无感情。且不知此女子姓名也。那拉后不允,强指为外间妇女阑入,有违禁令。时左右俱那拉后心腹,更无人传达与帝处。那拉后乃使其党裸女子而挞之,丑辱万状,女子求死不得,既乃缚之于柱,以示大众。复恐文宗驾至究问,故名饮以冰水,遂绝,私掩埋之以灭迹也。”

  我们姑且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一个无辜的女孩子就这样被慈禧折磨死了。这样的例子在历朝历代的皇宫不断上演着,所以,皇宫在其威严和美丽的外表下,包藏着是人间至惨的现状。但故事的导演是一个女人,并不是无情的皇帝,就必须相信历史告诉我们的现实,慈禧是个极端残忍,心胸狭窄的女人。

  为什么杀死这个女人,作者相信慈禧其实是相信这个女子是无辜的,但因为她的小脚,或者美丽,被慈禧找个理由干掉了。为什么慈禧痛恨女子的小脚,据说是咸丰喜欢汉族女子的小脚,圆明园中便有“四春”——四个美貌的汉女,其中甚至有妓女,她们夺走了咸丰对慈禧的宠爱,那四春是动不了的,慈禧完全可能将怒火发在了无辜的宫女身上。

  慈禧仗着自己生育了唯一的皇子,借势弄权也引起了大臣的警惕。为此,咸丰的心腹大臣肃顺曾想皇帝建议,效仿汉武帝处置钩弋夫人的前例,“杀母而留其子”,但咸丰处理家事与处理国事一样优柔寡断,等他终于意识到肃顺建议的正确性时,自己病的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咸丰被选为道光帝的继承人完全是历史的偶然。在道光帝的九个儿子中,继位呼声最高的是老六奕䜣,就是后来著名的恭亲王。奕䜣才思敏捷,才具开阔,勤于国事。有贤王之称。为什么道光帝选择了才具平平,体质也不那么健康的老四呢,据说是因为几件小事:在南苑打猎时,老四什么也没打着,在道光的责问下,老四搪塞道:正值春天,鸟兽繁育,颇不忍心杀生。这个说辞竟然让道光帝大为感动,认为老四有帝王最美好的品德:仁心。还有一件事,说道光晚年时,曾将老四和老六叫到面前,就国事亲加垂询。奕䜣知无不言,侃侃而谈。但咸丰则伏地流涕,对父皇的垂老表示出深切的关心和痛心。这番表演令道光帝深为满意,遂确定了咸丰的太子身份。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咸丰帝在热河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斋病故。据说,咸丰在临死前,出于对慈禧的巨大戒心,曾给皇后慈安留下一道防范慈禧的密诏,明确赋予了慈安这样一个权力:一但发现懿贵妃“失行昭彰”,皇后即可“召集延臣,将密旨宣示,立即赐死,以杜后患。”

  自认为对后事有所安排的咸丰不知道,他的顾命大臣们也不知道,慈禧是知道这份密诏的。不仅如此,她还知道另一道密旨:为防止慈禧垂帘听政,任命八个顾命大臣辅佐六岁的小皇帝行使帝国的统治权力。

  慈禧哪里能咽得下这口气?咸丰一死,慈禧便断然发动了决定大清帝国未来走向的“辛酉政变”,联合颇具韬略的“鬼子六”奕䜣,将八位顾命大臣或押至菜市口砍了脑袋,或革职回家。这个过程,几乎可以囊括宫廷政变的所有要素:指鹿为马,篡改真相,利益联盟,蓄意陷害,残酷谋杀﹍﹍那年,慈禧年仅二十七岁。

  这件事的另一个主角就是恭亲王奕䜣。相信奕䜣并非不了解寡嫂的政治手腕和野心,但出于对失去皇位的怨恨,奕䜣还是断然与慈禧结盟了。如果没有奕䜣的帮助,慈禧绝对不会实现政变的成功。奕䜣帮助慈禧度过了她生命中最艰难、最危急的时刻。入主军机处当上了议政王的奕䜣也没有过了多久的好日子,慈禧绝对不能容忍奕䜣对朝政的把持,她耐心地等到了机会,借中法之战,议和失策,慈禧毫不犹豫地借皇帝的手将鬼子六赶出朝廷,不过没有赶尽杀绝,世袭罔替的亲王王冠还在,亲王的俸禄也照拿,不过双王俸禄是没有了,回家去养老吧。

  至此,慈禧掌控了大清的最高权力。

  如果说慈禧的性格只是猜忌和冷酷,那未免过于脸谱化了。慈禧的另一面是报恩。一般而言,报仇心切的人对报恩同样看得重。这方面,有一个看上去更暖色调一些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吴棠,故事开始时是清河县令。

  吴棠的朋友父亲病故,护送灵柩的船只经过清河,吴棠念及故交,派人送去三百两纹银表示慰问。执行完任务的仆人回来一禀告,吴棠才发现银子送错了地方,三百两白银竟然给了另一条船,那也是一条挂着白布的丧船。吴棠气得要死,将那个不会办事的仆人臭骂不止。一个幕僚解劝道,事已至此,银子肯定是要不回来了,听说那条船上有两个满洲秀女,是去北京参加选秀的,万一她们成为宫中贵人,大人这事不就做对了吗?吴棠一听,立即取了三百两银子,亲自跑到码头给朋友送去,而自己则到那条错收重礼的船上去吊唁。

  吴棠这边惊叹女孩子的美丽,而深为感动的姐姐对妹妹说,咱二人若他日得志,千万不要忘了这个好官。

  俗话说,老爷死了没人问,太太死了压断街。人情冷暖本来就是这样,但这位素昧平生的县令大人竟然如此仗义,让身处困境的兰儿死死地记住了吴棠。

  后来,吴棠自然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官至四川总督。尽管不断有人弹劾吴棠索礼受贿,横行霸道,但所有的折子都过不了慈禧那一关,吴棠一直逍遥自在地当着他的大官,直到死,没有任何的风波降落在这个幸运的人身上。

  假如知道慈禧的故事,在慈禧身上投机难道不是野心家的最爱吗?

  这段文字是原稿中的,现在作为饭后谈资献给书友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