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商途 第73章 高频交易
作者:三千烦恼噝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被陈李月华“高频交易”,萧尧不由的在脑中问了下残魂。等到残魂回答后他才知道,原来前世到明年,也就是1998年,米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另类交易系统规定的出台,才有了这个交易策略及技术的兴起。

  “托尼,你还在吗?”

  听电话里的萧尧半天没吭声,陈李月华以为是电话掉线了。

  “在,月华姐!”萧尧应声道。

  对于商业有着敏锐嗅觉的陈李月华听到萧尧应声。她马上继续追问道:“托尼,什么是高频交易工具?”

  “哦,高频交易工具就是高速计算机。”萧尧回答道。

  陈李月华虽然因为此时高频交易发展没有开始,而且萌芽期的高频交易公司还都很低调,所以以至于她对这方面的消息还很匮乏。但作为证券从业人员,对于从1993年向客户提供自动化交易服务的网络经纪商InteractiveBrokers(盈透)还是知道一些的。

  心中将自动化交易与高频交易完全划等号的陈李月华,有些无所谓的问道:“托尼,你说的高频交易是不是就是算法交易啊?”

  “对,高频交易是自动化交易的一种形式,它以速度见长,利用计算技术和系统,以超越人工无数倍的速度进行交易,且日内短暂持仓。”萧尧爽快的对陈李月华解释道。

  虽然高频交易现在还没有普及,但毕竟不是什么时下世界没发生的事情,所以之前说漏嘴的萧尧也并没有把这件事当做什么不可与人言的“天机”一般的设法遮掩。

  陈李月华听到萧尧的解释后,她马上意识到,萧尧口中的高频交易和她脑中的算法交易绝对是两码子事情。金融嗅觉敏锐的她心想:如果自己没猜错,萧尧口中的高频交易应该是一种她暂时还未接触的新交易策略及技术。

  “托尼,你能给我详细解释一下高频交易吗?”产生猎奇心理的陈李月华商量萧尧道。

  萧尧听陈李月华要他详细解释高频交易。他思考了一下后,觉得此时外界虽然因为高频交易商的低调而对高频交易不太了解,但在米国华尔街,高频交易已经不算什么秘密了。所以萧尧根据残魂给他传递的信息,把残魂在前世了解的有关高频交易的一些可以此时讲给陈李月华的部分,在电话里讲给她听。

  陈李月华听完萧尧对于高频交易的讲述后。她兴奋的说道:“托尼,比起“基本面”,做高频交易只需要更关注“抢跑道”,我们只要是利用计算机抢先下单,哪怕从每一个市场单中刮取几分,那一年下来就是几千万到上亿的收益啊!如果有足够的资本投入,新鸿华完全可以在数年内晋级高投行。”

  “确实是这样,高频交易不仅稳定而且还是暴利,再不追求单笔利润,只做市场相对确定,有爆发性的节点。”萧尧先是认同陈李月华前半部分的说法。然后对其增加资本总量的说法加以驳斥的说道:“但是高频交易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它并不适合总资金量太大的操作……”

  “为什么?”陈李月华不解的问道

  萧尧联想到之前他在看到一篇经济刊物中偶然提到高频交易后,残魂给他予以讲解的时候。在所举例子中就有马上明年,也就是1998年因为投入资金总量过大,又因为电脑自动系统出现小概率错误而阴沟翻船的LTCM(米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萧尧回答道:“很简单,因为任何分析方法都是不是完美的,当投入资金量过大,如果电脑系统出现小概率错误,就会很难止损……”

  “托尼,你这是又在借机提醒月华姐吗?”因为萧尧刚刚的话,陈李月华联想到萧尧之前提到让她控制风险的话。

  “没有,我只是就事论事,”萧尧摇了摇头,说道:“虽然高频交易这块不适合大资金量运作,但是高频交易却是成长性、效益性非常好的资产。”

  “托尼,你说如果新鸿华在港股引入高频交易……”

  “不行,月华姐!”没等陈李月华说完,萧尧便直接否定了她的提议。

  “为什么?”

  “因为香巷市场面没有高频交易的土壤。”萧尧继续解释道:“香巷市场对于证券交易设有印花税,原本高频交易的套利就不高,这样在成本上就不合算。而且港交所2毫秒的交易延时,高频交易与散户的交易速度没有拉开,也就失去了‘抢跑道’的意义。而且高频交易只适合在成熟市场运作,所以内地市场就更不用考虑了……”

  听完萧尧的解释,陈李月华不禁有些失望。她叹声说道:“托尼,咱们公司也不知道还需要几年才能有能力去拓展海外业务……”

  “慢慢来,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萧尧学着俄国大舌头,搞怪的说道。

  “呵呵,”听到萧尧怪腔怪调的声音,陈李月华不禁莞尔。他笑着说道:“估计到哪儿时候,金丰的规模估计可以赶上现在的高盛了……”

  高盛!

  在陈李月华拿金丰与时下高盛作比较的时候,体内残魂没接收萧尧的指令情况下,自主的便给萧尧传递了一大团有关前世1998年6月份由合伙人表决同意的高盛公开发行,于九月末搁浅,并正式“撤回”。以及公开发行所暴露出的高盛的弱点。包括:

  业务组合过分依赖交易运作,导致盈利不稳定……

  资产管理业务不足……

  公司内部矛盾公诸于众……

  但这些消息传递到萧尧的脑子里后,他对有关高盛弱点内容并没有太在意。他反而对其中附带的一条有关1998年9月末公开发售失败后,高盛欲出资9亿欲收购Peterffy的业务,但Peterffy要价30亿。最终高盛放弃了这个收购,转而将目标转移到当时的BlairHull身上,最终在1999年4月花费5亿美元成功收购的消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BlairHull这家公司正是刚刚他与陈李月华聊天时提到的一家以高频交易业务为主的自动化交易公司。

  在萧尧就BlairHull这家公司与残魂详细交流后。当他得知前世的这个时候BlairHull因为投入巨额资金研究下一代算法系统未果,导致私募股东退场,BlairHull的创始人布莱尔·赫尔准备以公司35%的股份为代价融资500万美金来完成下代系统的研发。

  1997年12月初米国岚山风险投资金注资BlairHull……

  1998年2月BlairHull下一代算法系统“Company”研发成功……

  1998年9月,凭借算法系统“Company”,BlairHull公司被高盛作为次选目标收购。

  从残魂的消息中,萧尧联想到,如果出资收购BlairHull35%股份的人是自己!等到高盛收购BlairHull的时候,一年时间500万美元变成1.75亿美元,那就是35倍的利润!

  想到这儿,有些脑热的萧尧忙在心里告诉自己要冷静,在问清楚残魂如果前世记忆出现差池,高盛放弃收购BlairHull的情况下,BlairHull的预估盈利状况后。他开始在心里盘算,该用什么借口来告诉这条消息的出处。

  “对了月华姐,如果我想在米国找到一家公司,该怎么做?”萧尧试探的问道。

  “什么公司,知道名字和地址吗?”纳闷的陈李月华好奇的问道。

  萧尧回答道:“知道,名字叫BlairHull,地址应该在华尔街,是一家高频交易公司……”

  高频交易公司!

  陈李月华因为之前和萧尧的谈话,对于高频交易很是敏感的她,问道:“托尼,你找这家公司做什么?”

  “哦,月华姐,”萧尧装作刚刚想起的样子,说道:“我突然想到在我hotmail里的一个米国BlairHull公司的软件工程师朋友和我说起的一件事……”

  萧尧便将残魂告诉他有关BlairHull因研发下一代算法系统而导致资金断裂的事情向陈李月华复述了一遍。

  听完萧尧的陈诉,陈丽云心中已近有七成把我感觉到,萧尧应该是准备拿他从新鸿华所获的股利进行投资。单位了确认,她还是试探性的问道:“托尼,那你找这家公司是为了投资?”

  “有这个想法,但前提是我得看到BlairHull的融资报告,如果可行,我自然不会放过这种赚美刀的机会!只是今天天月华姐你不提高频交易,我差点就把这事给忘了。”萧尧故作随意的说道。

  虽然陈李月华不知道萧尧是怎么通过互联网结识到米国朋友的,但妖孽的萧尧能熟练的掌握几门外语这件事,她在之前却早就知道的。想到对金融经济方面一直不太主动的萧尧,居然会自己提出投资的想法。陈李月华对于这家名为BlairHull的高频交易公司不由的重视起来。

  “好吧,托尼,我尽快联系米国的朋友,有消息我给你电话!”

  “行,月华姐,你办事,我放心!”

  随后,两人聊完工作上的事,陈李月华又将冉晴一家留港,以及安排十一月中旬安排新鸿华投资发展部赴百湖市的事情的进展情况向萧尧简单交待了一下。

  等到和陈李月华通话结束后,感觉到已经饿的前胸贴后背的萧尧便匆匆出门,来到小区门口的一家小面馆要了一大碗拉面。

  当萧尧狼吞虎咽扫完一碗面,付完帐返家走到楼下的时候,他忽然意外的发现,原本在他租住房楼下,南北阳台玻璃上一直贴着招租的一楼,此时屋里居然亮起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