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意通玄 第五章 八面城
作者:将心比肝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四月份的天气,饶是太阳再如何毒辣,散发的也只不过是早春的阳光——温暖更多于毒辣。然而当人们每次呼吸的时候,除了吸进一些东南风来的暖意之外,更多的则是让口鼻和嗓子极为不舒服的一种干燥。

  这里一边靠着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一边靠着连绵不绝的山峦,冷厉的土黄色与清新的翠绿色交融在一起。

  这里就是八面城。

  四周的土制城墙被垒得极为厚实,但却难以用高大来形容,仅仅一人高一点的城墙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敦实的土围子。在八面城中居住的老百姓们对四周破烂的城墙却没有丝毫的不满,因为城里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这片看似无边无际的大戈壁对身体强壮的野蛮人根本不算威胁,经常会有一些草原上的野蛮人穿过戈壁滩来袭击,在这座只有二百名士卒的小城里,四周的城墙虽然提供不了什么实质性的保护,但总会让老百姓们心安一些。

  城门处几名士兵笔挺地站在打扫一新的城门前,甲胄虽然有些陈旧,不过依旧清洗的十分干净,在这座小城里,如此整洁的军容不是每一天都能看得见的。

  陈墨站在城门口,擦了擦额边的汗迹,抬头看了一眼还没落下西山的太阳,耳边似乎还有茶铺里金铁交鸣的声音,心有余悸地呼出一口气。

  从茶铺到八面城如果按照步行的正常速度至少也要到入夜前才能到达,那时候的城门也就关闭了,不过陈墨在脑袋里不停地回想着刚才那一行人和那个极为怪异的店小二的情况下,竟然是在日落前就赶到了八面城。

  陈墨不是愿意与坐在马车里的贵人同行,与此相反陈墨自己知道如果能与马车里的贵人搭上一条线的话,想必未来的日子也可以轻松许多,不过看到每次路过身边的马车上极深的箭眼,还有那些侍卫们身上增加的新伤口以及他们背上有些卷刃的大河剑……

  最为重要的是那些被甲胄包裹地极好的侍卫们不经意间露出甲胄里面那一抹金色。

  北魏的疆域一直都很大,史书上也曾经这样记载:大河以南为大楚,大河以北为北魏。然而北魏的的北方还有广袤的草原,草原上生活着许多在史书上被记载为蛮族的蛮人,而北魏看似广阔的地域其实始终被蛮人和强大的大楚夹在中间,日子其实并不好过。不过好在蛮人虽然体型高大,身材壮硕,个体战斗能力极强,不过大多数的蛮人缺乏教化,难以形成对北魏强有力的威胁。

  不过就在北魏上一任太祖皇帝在世的时候,草原上出现了一个“天可汗”,统一了草原上的诸多蛮人部落,并率领十万大军挥师南下,北魏虽然常年都压制着蛮人的一举一动,然而终究没有面对过如此数量庞大的蛮人部队,加之大部分军队都在大河畔随时准备抵御大楚的进攻,回援不及,于是“天可汗”率领着强大的蛮族一路南进,所向披靡,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攻下了北魏的都城——汴京。

  而就在援军迟迟未至,而且外城尽失的情况下,仅仅两千人的御林军面对着数万战斗力极强的蛮人大军,硬是坚守皇宫那并不坚固的城墙长达十余天,让敌人寸步未进,也给南边回援的大军争取了极为宝贵的时间,最终剑圣凌霄横空出世,于蛮人的金帐中斩杀了蛮人的领袖——“天可汗”,于是数万蛮人群龙无首,很快便被北魏大军击溃,退回了北方。

  据后来人们口耳相传,皇宫那一战可谓惨烈之极,面对蛮人的强烈攻势,箭矢用完了便用长戟,长戟折断了便用刀剑,刀剑卷刃了便用双手,甚至有人还用牙齿去撕咬蛮人那强健的身躯……可这都是人们的传说,因为那一战之后,两千御林军最终活下来的也不过几十人,而活下来的这些人对于这场战斗均是不愿提起,而老百姓们也就很难知道这场战斗的详情,不过随后北魏的太祖皇帝一纸令下,御林军中活下的那些人都获得了最为丰厚的赏赐,而与此同时太祖皇帝还不顾反对,在国库极为空虚的情况下将两千人的御林军全部改换为在北魏独一无二的黄金战甲以示表彰。

  自此,金甲御林军名动天下。

  陈墨相信即使金甲御林军比起当年的那支千人挡万人的金甲御林军差一些,但仍然会是北魏最为精锐的力量之一,而山中的这些土匪——会强大到了让金甲御林军都伤痕累累?

  而正是这些人的到来,让原本气氛松散的八面城感到了一丝紧张,尽管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份紧张感从何而来。

  孙凤武是一名八面城的校尉,除了自己有一个在八面城做将军的叔叔之外,孙凤武本身也是能很好的完成任务,在接到叔叔的通知说要严加把守城们,并且要严查携带兵器的人之后,孙凤武便是亲自披甲上阵,确定眼前这个少年背上的不是一根烧火棍而是一把剑之后,孙凤武便拦住了他。

  而当孙凤武看到包裹里那枚木制的牌子之后似乎隐隐想到了什么,便客气地对着陈墨说道:“大人,您请稍等。”随后便拿着木牌赶紧跑到了将军府上。

  将军府内,孙寅正穿戴整齐与一名青衫老人喝茶。孙寅虽然是一介武夫,但家中却有一套上好的紫砂茶具,但孙寅平时极少使用,而今日却是拿在手中。

  “将军,末将在城门检查时发现了这个!”虽然面前的是自己的叔叔,可是孙凤武知道边上的老人是一位大人物,不敢造次,躬身递上了牌子。

  “嗯。”孙寅显然对于自己侄子的表现极为满意,接过牌子,但却把木牌又恭恭敬敬地交给了边上坐着的老人,老人摆了摆手示意孙寅不用给自己看,然后说道:“这确实是剑阁的信物。”

  想到那位即将到来的大人物身份的尊贵,除了眼前这位老人之外再来一个剑阁的高手来暗中护卫也并不是很过分,孙寅点了点头,把牌子交给孙凤武:“你马上回去,给那位大人也接到府中来。”

  这时喝茶的老人起身说道:“孙将军,不如我们也一起过去,那位贵人也差不多快到了。”

  孙寅对于老人的话自然是满口应允,于是三人从将军府赶往城门。

  孙凤武自己孤身一人从城门到将军府只用了极短的时间,可是回来的时候因为青衫老人的步履极慢,孙凤武和孙寅叔侄二人也不敢逾越,走到城门时太阳已经完全落山了。

  陈墨在城门口有茶有座,也不着急,不过脑子里却是在想着刚才小校尉的态度转变,似乎松柏给的木牌除了能让松柏知道自己的位置之外还能有一些额外的福利。

  看到向着自己的方向走来的三人,陈墨还是恭谨的站起身,向着三人打了一声招呼。

  孙寅并没有因为陈墨的年少而轻视,赶紧虚扶一下陈墨的双臂,拱了拱手:“在下是八面城裨将孙寅,见过……大人。”

  孙寅又介绍身边的青衫老人:“这位是周兴老前辈。”

  而青衫老人则是微微了皱了皱眉,随后便点了点头,对陈墨保持一种极为适度的友好。

  陈墨完全没想到一块剑阁的木牌子竟然有如此的待遇,一时间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

  孙寅丝毫不怀疑陈墨的身份,因为身旁的青衫老人可是一位地道的修行者。同时孙寅把陈墨的无言理解成了害怕人多嘴杂的意思:“二位,这边请,我们坐下说。”

  三人就坐着三张最普通不过的板凳,孙寅给老人和陈墨一人斟满一杯茶,然后对陈墨说道:“大人,有什么末将能效劳的?”

  陈墨极为客气的笑道:“哪里哪里,孙将军太客气了,效劳谈不上,不过我却有一件事想要麻烦孙将军。”

  孙寅虽然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可是生平还是第一次接触剑阁的人,剑阁在北魏的影响力是超乎想象的,不过即便如此孙寅也不会如此卑躬屈膝,因为他是一名北魏的军人。

  只不过这两位修行者都是给那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大人物效劳的,这就让孙寅即便有些不满也只能憋回腹中。

  见到陈墨并没有传说中剑阁人士的那种对常人不屑一顾的傲气,有些忐忑的心情平复了许多:“大人尽管直言,末将一定办到!”

  “我要入伍行军。”陈墨缓缓说道。

  孙寅先是一愣,随后似乎是想到了隐藏在军卒中暗中保护的可能性,便是一口答应了下来:“末将遵命!”

  陈墨此刻已经习惯了眼前这个孙将军的态度,于是便又提了另一个要求:“孙将军,如果可以,最好再帮我弄一张军部到剑阁的举荐信。”

  “大人真是考虑周全,末将这就派人去办。”孙寅自然是满口应允,“不过小城偏僻,早春露重,夜间极为阴冷,还请大人晚上到将军府入住。”

  陈墨忽然觉得剑阁在北魏的影响力似乎还是很大的,不过一口气说了两件事,晚上再去占人家的房子住似乎有些过分,于是陈墨推辞道:“不必,我既是军人,住营帐就好。”

  孙寅自然不敢忤逆陈墨的话,不过也不敢让陈墨真的去住普通军士的营帐,便安排手下领着陈墨去了条件最好的北大营。

  天色渐晚,可是贵人还是没有到来,这让孙寅有些焦急,不过这时身边一直闭眼的周兴站起身来,淡淡地说道:“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