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富贵闲农 第七十二章 喝豆浆绝配油条
作者:攸月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敖浩饶有兴味的看着李各安排人手,并没有说什么,暗自思腑着,到底是贵族精英,自己在后世这个年龄的时候可没有这么精灵,知道察言观色,会注意到这些细节。

  唐朝的早点自然没有现代的早点丰富,油条还没有出世,馄饨却有了,不过现在是夏天,却不适宜,古代人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张蛮子为敖浩叫的早点是一碗豆浆,一碗“不托”,几个蒸饼,这都是大众化的早点,豆浆就不说了,绝对的原汁原味,我们来看下“不托”是什么。

  一碗浓汤,里面漂浮这一些拇指大小的面片,还有几个稍微大点的倒像是面疙瘩,这让敖浩想起自己小时候很喜欢吃的疙瘩面,把面粉调成糊状,倒在漏勺里面,在汤锅上抖上几抖,面糊就成雨点样被抖落在锅里,这就是他自己做着吃的疙瘩面了。

  蒸饼,并不是指蒸过的饼,而是馒头、包子、花卷、烧卖、蒸饺等等的总称,像敖浩现在吃的就是蒸饺。

  早点吃这么多的食物,这也是敖浩最近才有的,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况且他由于力量和练武的因素,食量比之普通人要大些。

  “可惜没有油条。”敖浩喝着豆浆,有些遗憾道。

  “油条是何物,还请赐教。”李各对敖浩的一举一动都很关注,这句还便被他听见了,询问道。

  “油条,是一种食物,将发酵过的面切成条状,长半尺许,放入油锅种煎炸,待到表面金黄酥脆取出,与豆浆同食,美味无比,实在是绝配。”敖浩说的油条指的是现代的油条,可不是古代那种油炸果、油果子,相传油条最初叫做油炸桧,来历与宋朝秦桧有关。

  李各等人虽然没见过,更没吃过,可敖浩说得有模有样,便留心的记下来,打算回去以后就让下人给做出来试试。

  敖浩本来只是为了给李各等人解释,却正好被来上早点的小二给听到了,听到敖浩的话,眼前一亮,油炸的食物也不是不会制作,但似乎没听说过这种做法,这处小店是小二父子几人的生活来源,所谓子承父业,以后少不得要在这个行当里做一辈子。

  这个小二是个机灵人,急忙去到厨下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父亲,说是客人想吃点油炸的面点。

  油炸的面点食物早在北魏之前就有了,《齐民要术》中就有记载,所以也难不倒小店这位厨师。

  发酵好的面是现成的,用的是做蒸饼的面团,依着敖浩的法子,切了一个长条,这店家实在,取了能做一个包子的份量,放到油锅中去炸,等到表面金黄了才取出,也算是有心了。

  “这位客官,小的刚刚不小心听到了客官的话,还请客官海涵,家父依着客官的方法,炸了一个‘油条’,客官品尝一下,是不是此物。”小二将炸好的油条呈到敖浩的面前,希翼的等待敖浩的品论。

  这盛上来的“油条”长倒是有半尺多,表面也是金黄,却说不上酥脆,典型的没膨胀起来,与麻花有些相同,只是没有麻花那样扭转卷曲。

  不用吃敖浩也知道这是个失败品,不过为了表示对劳动者的礼貌和尊重,他还是夹着咬了两口,皱了皱眉头,这也太粗了点,里面的面竟然还有没熟的。

  敖浩摇头道:“油条不是这样做的,小二,带我去厨房。”

  这个小二本来看到敖浩皱眉就知道失败了,正面如考妣,听到敖浩要去厨房那真是喜出望外,赶紧在前头领路。

  其实哪里需要人领路,这小店自然面积自然也小,三两步就到了厨房,敖浩亲自示范制作了一根油条,材料还是那些材料,他只是把面条切得小了一点,炸油条的时候是有诀窍的,如果单单一根面条是很难炸起膨胀的,一定要两根面条叠在一起,压扁,用筷子在中间压道沟出来,这才是处理好的油条坯子,把油条坯子放进油锅中,起炸,用筷子不断的拨动,让油条在油锅中翻身,这回炸出来的油条才真的是有模有样了。

  别看敖浩以前没做过这样的营生,但读书的时候在路边的摊子上吃过不少,路边摊那都是一边炸,一边卖的,看得多了,自然也就会了,只是还无法达到后世油条的膨胀度,起因当然是面团没有发好,如何发面,这就是敖浩所不知道的了。

  “嗯,有些样子了,只是用做馒头的面团还是不行,要另外专门发面,这一点就要靠你们自己去研究和尝试了。”敖浩指点道。

  小店父子几人对敖浩是千恩万谢,并且要免除他们早点的开销,不过敖浩并没有同意,自己等人人数可不少,小店又是小本生意,若真免了,怕是这父子几人几天的买卖算是白做了,况且自己又不是很缺钱,这点开销实在算不得什么。

  朴实的老板怎么会同意,一直道谢,哀求,不然于心难安,最后也就免了敖浩一人的费用了事,并很快给每个人炸了一根油条送过来才算。

  一番折腾,用了一个多时辰才把早点吃完,这才重新启程往市场赶去,不料来得太早,市门还未开启,这就是敖浩范了经验主义的错误了,以为还像以前一样去到市场,自己选个地方把摊子支起来就可以做买卖。

  其实不然,城里的市场是有专门的区域的,而且还规定了开关门的时间,有专门的人管理,这人叫做“市令”,像洪州这样的上州,“市令”是九品上的官职,再往下“市令”就没有品级了。

  唐初,对市场的管理没有后面那么严格,一些小地方往往市场较为混乱,“市令”也就没有很好的执行管理的职责,像之前的阳乐老县城等地方,就是如此。

  没有办法,敖浩一行只能寻了各地方歇脚,让小虎继续带人去做市场调查,这回却是统计附近都有什么店面,主要是饮食方面的,一直等到了接近午时,市场的大门才在鼓声中打开。

  这期间刘奇和刘玄意也寻过来了,有了刘玄意这个地头蛇,之后一切顺利,找到“市令”将牙膏牙刷登记造册,并报上了价格,这才在市场杂货区里有了一席之地。

  登记的时候,敖浩谨记读书人不从商的原则,登记的是一个族人的名字,把自己撇开了去。

  看着摊子支开来,敖浩便不再管,带着小虎等人去逛市场,并分派了任务,让对市场里琉璃的买卖做专门的观察。

  小摊第一笔买卖是李各做下的,三个皇子和他们的随从一人买了一套牙刷牙膏,对于牙刷,李各早就垂涎很久了,太子就曾得到父王的赏赐,有那么一套,现在自己总算也有了。

  这三个小跟屁虫真的是很敬业,不论敖浩去到哪里都要跟着,索幸一同跟着的还有刘奇兄弟俩,刘奇主动要求分派任务,去与小虎做搭档,走访各个玉石坊。

  李各开始有点明白了敖浩的做法,也将随从分出几人跟随小虎刘奇,势要得到第一手的情报。

  敖浩带着大家乱逛,除了吃饭的时间,一直逛到了闭市,期间孙老道路过药材区域,便离开了队伍,老道就是老道,对其他的东西从不上心,唯有与医药相关才会关注。

  大队人马重新汇合,敖浩询问今天买卖的收获,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答案,牙刷牙膏岁说不上大卖,但这还只是初来乍到,能卖出上百套已经是很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