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双龙之变身魔女 第九章 线索
作者:天天吃泡面.QD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也从未,想过从杨广身上,获得宝藏的信息。

  因为苏言认为隋炀帝并不知杨公宝藏的秘密,不然以他的性子,如果知道这个秘密,在三征高丽,和大运河后导致的财政奔溃,就不可能放着眼皮下的财富而不用。

  只从这一点,就能确定隋炀帝即便知道,也没确切的消息。他本来觉得这在原著中,是一个BUG,按照常理,作为儿子继任人,居然不知道老子的遗产。这显然不是一件不科学的事情,但是现在经过思考,结合了历史。又觉得合情合理。所谓的BUG只是他思虑不周而已。

  历史隋炀帝夺得皇位的手段,可说不上什么名正言顺,光明正大,跟下一代的太宗比也就伯仲之间。只是这位帝王,没利用权力篡改历史自己杜撰。或者不是他没有改,而是朝代太短命,没有子孙替他擦屁股掩饰。比起李唐,隋就没那么长的气运。

  从这一点就可以推断出,隋文帝当年修建宝藏。本来是为了给自己的合法继承人开小灶,这摆明了偏心,不公平。当然是不会是告诉给隋文帝这个被排除在外的继承人。只是他恐怕并没有想到,隋炀帝会谋朝篡位,并且篡位成功。所以隋炀帝不知道也是合情合理。

  但是有一点,他却没法理清,那就是傅君倬!

  他想不明白,这位远在高丽的刺客,是怎么知道这个秘密,高丽与洛阳,刺客与太子,天南地北,天差地别,根本就无法联系在一起,而且原著来看这个消息还是由她散步出了来,似乎她才是这个消息的第一知情人。也就说除了她,在无人知道宝藏的地点。这明显是不合理,即使退一万步,宝藏秘密泄露出来,这个秘密怎么也不会,只有她一人知情。

  按理来说,真正知道这个秘密的人,是隋文帝本人认定的皇位传人。也就是前任太子,除非这位太子把消息告诉给了傅君倬,或者傅君倬本人就是太子势力或者后人,但是这显然是……不对,如果前太子,为了躲避杨广的追杀,或者他的势力,逃入高丽的话。这一切并不是不可能的。

  这么一想,一切就可以解释得通了。恐怕前太子的势力,在被追杀中,逃到了高丽。在这种情况下,傅君倬知道了这个秘密就合情合理了。或许这就是隋炀帝为什么几次都要消灭高丽的原因。很少有一个帝王,会容许威胁到自己皇位的势力存在。何况他本身名不正言不顺。

  苏言越想越觉得可能。皇宫内根本不可能有宝藏的线索,他潜入皇宫希望找到宝藏线索的计划只能落空。

  是他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如果他的推理没有什么问题的话。他之前所作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思维不得不再次回到了傅君倬身上。现在看来这是找到的宝藏的线索,唯一一条可行线索,可是他费劲脑子,在这条线索上,依旧毫无头绪。

  不得已,苏言转变了思路。虽然宝藏明面上确实只有一条线索。但是并不是没有隐秘的暗线。在小说中,还有一条更为隐秘的线索。只是这条线索,他至今没有头绪,那就是邪帝舍利,试想看看为什么魔门的邪帝舍利,怎么会放到了宝藏当中。这不奇怪吗?事实上在大隋没有人能够从向雨田手中夺回来。除非他愿意。

  当然这并不重要,重要的他曾经想通过舍利这一条线索。找到宝藏的所在。所以如果能够推理分析出向雨田把舍利放在宝藏中的原因,理论上或许他能够猜测出舍利为什么放在宝藏中,他就能够找到线索,

  但是向雨田这个人,性格之恶劣,难以以常人度之。从边荒传说的描述当中,他收几个徒弟,仅仅是为了坑徒弟。完成他自己的恶趣味。就可以看出来。他的行事风格,即便是魔门中人都为罕见。根本无法以魔门中人去理解。

  按理来说,从边荒传说到了大唐,到了这个时候,向雨田的功力,自然再也无须邪帝舍利加成。与他同期的不是破碎就是死亡。他早就没有了对手。这个时候邪帝舍利,对他早没了什么作用。也就是跟普通东西没什么差别。他在游历人间,玩够了吃够了,历经人间百态,恐怕对人世在无留恋。准备破碎,自然是要把。邪帝舍利传承下去,但是由于他徒弟,他本来就是为了坑着玩。又怎么会把邪帝舍利传给他们。

  以向雨田的恶劣的性子,或许随意一仍就了事,可是苏言觉得这个想法并不严禁。毕竟这是千年的传承,即便他已经达到了无欲无求。但涉及到魔门理念传承,他怎么也无法儿戏。只是他只能够推断出向雨田对待的舍利的意图、却想出他这么处理舍利的心思。

  想到了这里,苏言又想起了,在小说里面,祝玉妍是知道邪帝舍利藏在宝藏里面。但是她并不知道宝藏在哪里。也就是说,魔门中并不清楚关于宝藏的位置,假设向雨田想把舍利传给门人。又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于是他把舍利放在了一个他地方,一个能够为他挑选出合适继承人的地方,那么杨公宝藏就是他认为最好的选择。

  只是一个财富,一个真气,他一时间无法联系在一起。向雨田如此作的用心是什么,保藏,舍利,苏言在心中反复琢磨,宝藏……代表财富,财富……代表……代表天下,这么一想,他就明白了。向雨田如此作为的苦心。这是为了复兴魔门而准备。宝藏以舍利,或者他就是希望,获得舍利的是魔门有志在天下之辈。

  但是这些猜想,最终并没有给他带来头绪。

  苏言不得不把思绪再一次转到傅君倬身上,他苦苦的回忆着,希望在原著中找到关于傅君倬的细节。他记得这个原著中,早早出场她先是把消息,散播出去,希望以此来搅乱隋朝的局面,所谓得宝藏着得天下,恐怕就是出自她的口中,然后又把这个信息留给了双龙。让双龙最终获得了宝藏。或许在她看来无论是双龙获得宝藏,还是有人从双龙口中获得宝藏,都会看在双龙面上。不会为难高丽。

  通过现象,看本质,傅君倬的所作所为,从刺杀隋炀帝开始,到散步消息。无论是刺杀也好,还是散布消息也好。本身本质都是在为消耗中原王朝的实力。

  以这个思路,去推测。那么她所有的行为就合情合理了。

  只是从傅君倬的种种行为上来。这并不向是个人行为。表面看来是奉了师命。但是这背后的思维战略,他不认为,是一人一派的个人团队行为。更像是国家战略。

  如果从高丽的角度来看。傅君倬不过是一条线路。放到了一个国家上。这一条线就变成了千丝万缕。他傅君倬,之前他们就不想刺杀隋炀帝了吗?就不想削弱中原帝国吗?

  他显然是因为过于局限,而陷入了误区。微观上来讲,确实是只有一条线索。但是宏观上。以两个国家之间的恩怨情仇。三征高丽,岂是傅君倬一人,所能够替代。

  让中原帝国,无力进犯高丽,就是高丽的战略目标。一切行动都为了达成这个战略目标。

  这样一来,他要找的不应该是傅君倬,而是高丽在潜伏的势力。作为目标。

  根据这份推断,他重点就是想办法找出这一条线,这条线索他迅速作了梳理,就刺杀而言,虽然是简单的事情,但是想要临时起义刺杀皇帝,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傅君倬没有经过周密的计划连接近杨广的不可能,想要实现这个计划,皇宫内很有可能存在高丽的内因,或者说潜伏起来的势力在,这样一来潜入皇宫,到不算完全无用。只要能够找到他们或许就能够找出更多的头绪。

  苏言默默潜伏起来在皇宫中了解情况,他并没有开口询问,只是察言观色,就能够判断出几个重要的位置。如皇帝的寝宫,妃子的等等。只要从出入的太监宫女,面上的重视程度,他就能够分辨出他们将要去的是什么地方。但是这一个月他并没有找到丝毫头绪。苏言到没什么失望,这就是他预料之中的结果。守株待兔,讲的是运气。他还没好道运气爆棚的程度,不然也不可能穿越到武侠世界这种好事情,结果却变身成女。空欢喜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