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804来自未来 第一百一十九章 火车头上
作者:脸上长痘痘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霍肯人这半年来在孔驰的帮助下生活已经得到了巨大的改观,“穿越牌”良种更是在这块大地上生根发芽,获得了收获,亩产小麦竟然达到了两千公斤,分在原来霍肯人的头上竟然每人达到了一万二千公斤,这让一向处于原始生态的霍肯人连续举行了十几天的敬神仪式,孔驰的大祭司地位越发的稳固。

  半年来,陆陆续续又有两万多的布须曼部落投靠了过来,还有一部分饱受战争之苦的其他民族,在孔驰的示意下,全部都收纳了过来,到9月份的时候,全领地的人口达到了6万余人。

  当然这些人毫无疑问的药加入火神教,经过了祭司的检验才能加入新的霍肯人领地,这些人一到这优美的东部海岸,就开始建设起来。

  制药厂调和的新药也陆陆续续通过个中锋渠道流传了出去,本来一些发达国家对这些东西并不感冒,但是在一个传媒大亨默克尔除了这种药之后一切都改变了。

  “医生,怎么样,我还能活多久?”默克尔此时躺在家里的病床上,问着私人医生维克多。

  维克多久久没有说话,样子很惊讶,不解,还有其他的一些情绪。

  ”怎么样了,维克多,我的身体是不是恶化的很快?”作为身家上百亿美金的大亨,此时在死神的召唤下也没有纵横捭阖的手段,只能默默地等待死神的降临。

  “噢,不,不是的先生,您的身体里的癌细胞已经大部分消散了,您的身体正在恢复健康,是的正在恢复着健康,简直就是奇迹啊!”维克多此时突然大叫了起来,脸上的兴奋的颜色怎么爷克制不住了,默克尔是一位慷慨的雇主,对于维克多来说,那就是衣食父母啊。

  “消散,哦真的吗?难道董华没有说错?哦。我的天,中国竟然研制出了克制癌症的药物,简直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看来你要去学一学中医了,我亲爱的维克多!”默克尔突然从床上跳了下来,再也没有了刚才那种绝望的神情,此时的他满脸兴奋,嘱咐维克多要好好学习中医。

  于此同时,通过秘密渠道传出去的“神药”在很多的地方都引起了轰动,但是大多数都是在符号的圈子里,因为大部分病人的情况只是得到了改善并没有立刻治愈,而且一部分爱美的妇人使用过后发现自己的皮肤和身体机能至少年轻了十年,这种药物顿时在富豪中流传开来,董华也陆陆续续收到了十几亿美元的药款。

  其中的十亿美元被存在了孔驰的瑞士账号,其他的作为董华的劳务费和辛苦费,此时的孔驰正呆在家里,陪着大肚子的李婷晒着太阳。

  “老公,我怎么觉得你最近忙了很多啊?”李婷抚摸着肚子,一脸嗔怪的看着孔驰。

  “恩,是的,我在非洲开发了一个新的地盘,那边已经开始建设了,哪里以后就是我们的新家!”孔驰并没有打算瞒着李婷,当然回到另一个时空的事情那是打死都不能说的,只是当时一时冲动带李婷来了一次穿越之旅,现在孔驰都还后悔不已,事实证明,女人很聪明,隐隐察觉到了孔驰的一些事情。

  “上次董先生拿来了一些药丸子给我和爸妈,效果很不错哦,我看你爸妈和我爸妈就年轻了十几岁的样子,是不是你弄出来的?不要撒谎,董华明知道这么名贵的东西还敢赠送,和你没关系我不相信!”李婷先阻止了孔驰找借口的话。

  “恩,是我在非洲一个部落发现的,他们那里虽然有那种东西,但是没有经过调配使用,没有效果,现在我怕是那个部落的领头人!”孔驰觉得此时再瞒下去也起不了多打打呃作用,此时夸大一些以后也可以在另一个时空多呆一些时间。

  “啊,老公,你怎么越玩越大了!”李婷拍着自己的额头。

  在孔驰陪着李婷的同时,董华也在联系相关的业务,这些都是孔驰没有出面的,现在董华注册了一个国际商贸公司,专门做一些关于非洲的贸易项目。

  作为孔驰的合伙人,董华此时已经从一个珠宝世家的公子逐渐转换成了国际贸易大亨,天迹缘的生意早就交给了自己的兄弟,董华现在一心一意帮孔驰干些“粗活”,在半年内,身家至少翻了两番。

  此时的他正在联系国内的一个进出口贸易公司,帮助孔驰的进口一些货物,孔驰在非洲的事情董华也是比较清楚的,除了神药之外,懂啊胡每一偶想到孔驰竟然还组织了一个宗教和几万人的信众,这简直就是神一般的节奏,本来一开始董华还想打点小算盘的,但是现在不敢了,玩意孔驰哪天看他不顺眼,直接派遣几十号信众干掉他那就不好玩了。

  董华联系了一个负责人叫周蕙,此时两人正由合作伙伴发展到另外一个层次,恋人关系逐渐的暴露出来,董华很多的项目都是通过周蕙给他带来的。不然如果全让董华去办,不知道还要打通多少关节,花不少的冤枉钱,周蕙刚刚三十,算是一个事业型的女强人。

  最近周蕙还给董华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宁夏手扶拖拉机厂库存很大,老款单缸手扶拖拉机机头存了一万多台,愿意用原市场价的一半,一千二一台打包出售,去年一条生产线卖给非洲人,只要了20万。周蕙和他们谈妥了,全厂设备带挤压库存一股脑打包全收,2000万人民币。

  这是个好消息不错,孔驰正准备革新换代在湖南全境的种植技术,当然大部分都只是提供给自己的手下的军属使用,其他的卖给当地的仕绅,手扶拖拉机的功率不大,但是适合在多山的地带种植,生产线这个东西在霍肯人那里也能装配一条,提供给当地人耕作使用,顺便也提升一下技术。

  只是油料问题此时让孔驰焦头烂额,只好打着援建非洲的旗号,董华帮他弄到了两万桶,这又是一千多万没有了。

  此时恰逢国内的一个城市要改建铁路,大量的老式铁轨和火车头要出售,但是孔驰却提出了一个让董华伤脑筋的问题,他要一些蒸汽车头,还要一些老的技术图纸和基本的车机床生产线。

  国内此时出售的火车头那基本都是八九十年代的技术了,那是柴油机车,孔驰哪里能带到自己的地盘去,没有油料,跑个屁啊,而且操作比较繁杂,还不如蒸汽的车头呢,至少使用方便,易学会,这些超时代的科技其实在当时的欧洲已经开始试行了,再不弄过去,就落后的不是一点半点了。

  董华较劲脑汁,最后在周蕙的帮助下,直接找了铁路公司,因为目前国内用的是120吨重载钢轨很多五六十年代,或者是七八十年代的轻载钢轨已经报废了,现在的报废钢轨拿去古代去等于是比精钢更优质的材料,这些旧轨道卖得还十分便宜,基本和废钢材一个价,铁路公司的废旧物资中心听说要购买一部分废钢,本来以为是收废钢的小企业,没搭理他,毕竟是钢材不是?这东西在国际市场上还是比较抢手的,可是一看董华的报价,比目前的收货商高出三成,这就不能不心动了。

  说起国内现在几十万公里的铁路网,在现在的运输条件下年运载量特别大条件下,每年报废钢轨数量惊人,一年下来,需要更换的报废钢轨就已经超过了很多国家的铁路总里程,这些要是能提价三成卖出去,这对于需要大量改换铁轨的铁路公司来说算是一道可口的小菜。

  现在国内的审批手续已经很快了,在董华出示了霍肯人花了大价钱在当地政府的弄到了批文下,很快就通过了。有了价廉物美的优质旧钢轨和旧枕木,孔驰借着和铁路公司刚刚建立的关系,又打起了机头的主意,联系了国内的铁路公司,问题是现在的国内根本没有蒸汽机头可卖了,早就停产的玩意,那里给你找新的。只有几十台还在路上当观光车的玩意,使用寿命也不过十几年了,恰好还有一些偏远地区的铁路才淘换不过十来年,还存了一些六七十年代的老货,这下被董华一口气包圆了,也只有二十来个,花了三个亿,最后还花了五千万请一个船舶公司弄到霍肯人的领地。

  其实蒸汽车头没啥技术难度可言,找齐了材料,熟练地焊工就能给你焊一个出来。你只要有高压水管和锅炉,外加翻沙铸造的汽缸和活塞,还有车轮、车轴和转向架是有点难度的东东,但是1805的厂子可是生产不出来的,这些技术再过两年,看当地的工人能不能复制,幸好现在这些技术资料几乎就是完全公开状态,顺便董华还帮孔驰要了一份。

  经过董华的建议,孔驰决定,再从现代引进了一些高压锅炉钢板,回去焊接成机头锅炉,又购买现代一些简单的的活塞、气缸、轮对、转向架等,等回去之后就能找人专项研究和复制,这对技术和工人的储备那是相当的快速。

  要不是打着非洲进出口贸易公司的名头,董华的解释根本就说不通,而且孔驰也没有直接跟董华解释那么多,说是当地现在还没有发现石油,现在还用不了这些精贵玩意。

  铁路公司的负责人为了防止诈骗,还专门让非洲援建的同事去了一趟,发现那个地方出了一些和现代有关的建筑之外,和原始社会差不多,这才相信了董华的话。

  反正狗大户有钱,于是便张罗着把各个路局的废品和废机头一股推荐给了董华,比废钢价格高三成,董华推脱没有那么多的钱,但是以后可以长期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