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小捕快 第四十六章 如此炒作
作者:牛观察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生铁佛崔道成喘了一口气,惨然一笑道:“牛兄弟,你费尽心思,与小僧结交,一路同行,想必就是为了《兰亭序》吧?”

  牛二一愣神,但随即握住了崔道成的手:“崔大师莫怪,小弟也是迫不得已。”

  “小僧感激你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有怨言?”崔道成道:“死在这里总比死在大牢里强得多了,如果不是牛兄弟,小僧怎么能有这几日的快乐?”

  牛二知道崔道成此言非虚,但是内心还是有一种莫名的痛楚。

  说话间,钱刚又是一箭射来,竟然几乎射穿了崔道成那坚实的身躯。

  “想不到我生铁佛也有利箭穿身的一天!”崔道成低头看了看胸前的箭簇,又是一口鲜血喷出,“牛兄弟,你自去江州城浔阳楼,到二楼靠江阁子里的墙壁上写下‘万家生佛’四字……”

  生铁佛崔道成一句话没有说完,便已经气绝身亡。

  岸上的钱刚箭如连珠,又是几箭射来,皆是擦着牛二的鼻尖飞过,一张脸竟然也隐隐作疼起来。

  情急之中,水下的林壮忽地一声大吼,如半空中响了个惊雷,那条猛地打了一个弯,正好进入了急流之中,一下子窜出了好远。

  钱刚一连几支雕翎箭都仅仅到了船尾便落入了水里。

  钱刚大怒,一下子并起了两张铁胎弓,待再要射时,目光所到之处,已经不见了小船的踪影,只得引着众察子恨恨而去。

  牛二反应倒也极快,就在小船进入急流那一瞬间,一手抓着船帮,另一手猛地一带,已经将水里的林壮扯到了船上。

  急流带着小船,瞬间直下,待到了下游平缓处,已经是七八里之外了。

  “林老伯,您怎么样了?”

  牛二也只是略懂水性,在游泳池里狗刨过几下而已,哪里经历过如此场景?等他惊魂稍定,再看林壮时,已经是面如金纸一般,吸的气少,吐的气多了。

  林壮指着那把跟了他数十年的竹篙,断断续续地说道:“你此去江州,可拿着……铁篙头去见……我那两个……徒儿,必定助你一臂之力……”

  这也是林壮听了生铁佛崔道成的临终之言,知道牛二要到江州去,这才强提着一口气,说出了这么一番话来,否则,以他的伤势,早就断气多时了。

  “林老伯,您那两个徒儿姓甚名谁?”牛二待要再问时,却见林壮的瞳孔已经散了。

  不过是小半个时辰的光景,两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去,如何不让人心酸?

  “雕弓钱刚,这笔帐牛某记下了!”牛二猛地一拳,擂在了船帮上。

  拿过林壮的竹篙,牛二取下了铁镐头,仔细打量着。

  只见篙头乃是精钢炼制,寒光逼人,有一尺半长,粗若儿臂,一头镂空,一头篙尖锋利无比,篙身上刻着一个鹅卵石大小的“林”字,竟然是此时风行于世,由官家赵佶所创的瘦金体。

  牛二试着将手伸进了篙头里,感觉里面还有一个手柄,握实了,不就是一柄水下惯使的大号的分水峨眉刺吗?

  有这件物事作为信物,当真是再好不过了。

  只不过,江州府那么大,谁才是林老伯的徒儿呢?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牛二再仔细思量,觉得遍数江州府,有资格成为林老伯徒儿者也不过三五人而已。

  混江龙李俊?

  浪里白条张顺?

  船火儿张横?

  出洞蛟童威?

  翻江蜃童猛?

  自己到了江州,想要顺利取得《兰亭序》,就少不得要与这几人厮混,到时还怕打听不出来哪两个是林老伯的徒儿?

  林壮留下来的半句话还好破解,可生铁佛崔道成留下来的那半句话,就要人多多思量了。

  在浔阳楼粉墙壁上题写“万家生佛”倒也不是难事,牛二在后世时喜欢书法,每天都要写上一页毛笔字,在警校上学时,黑板报就是由他执笔的。

  问题是,写上了字,人家不来联络怎么办?

  虽然守株待兔不失为一个办法,但是小王都太尉可是许下期限的,自己总不能在浔阳楼守着“万家生佛”这四个字等他一个一年半载?

  这个时候,寻找飞天夜叉邱小乙这个人就成了重中之重。

  而想要在江州地面上找人,除了借助水中那五位豪杰之外,地面上就要靠揭阳镇上穆氏兄弟,以及江州两院押牢节级神行太保戴宗了。

  当然,还不能忘了那个小牢子黑旋风李逵!

  这些人,及时雨宋江不过是靠着名声与银子这两样东西,就轻而易举地将他们收服了。

  银子自己有,牛二摸了摸怀里的蒜条金,还有三十两没用呢?

  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名声了。

  要说名声自己也有,自从打了京畿转运使崔万山之后,自己就声名大振了,要不以拼命三郎石秀那种人物,也不至于一见自己就纳头便拜,但仅限于京东京西两路而已,到了江州,人家江州豪杰认识自己是哪根葱?

  小旋风柴进、托塔天王晁盖、及时雨宋江三个名声在外,靠得是仗义疏财,口碑传诵,但是那种方式需要循序渐进,自己哪里等得起?

  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名声在短短数日之内,名扬江州呢?

  牛二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牛二下了船,到集市上买了一匹马,行了半日,便来到了南京应天府。

  宋时的南京应天府与明朝时不同,不是金陵,而是后世的商丘。

  商丘起初叫宋州,后来成为了南京应天府,与东京汴梁、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一起,成为了大宋四大超级都市,与它们比起来,欧洲的一些著名城市简直弱爆了,那么大的欧洲,大概也只有威尼斯还有掰一掰手腕的实力了。

  牛二到了应天府之后,头一件事就是找到当地的茶肆与行院,拿出银子来,让那些说书的、唱曲的,把自己怒打贪官之事写成剧本,每天不间断地说,不间断地唱。

  那时候没有电视,广播,报纸倒是有,但是一般老百姓看不到,想炒作就只有靠这些卖嘴皮的了。

  要知道应天府乃是南北交汇之地,天南地北的客商都有,这样,用不了多少时日,自己有可能就会名声大震。至于能不能名扬江州,那就要看运气与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