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小捕快 第六十九章 江州司马
作者:牛观察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却说牛二与黑旋风李逵痛痛快快打了一架之后,又进了琵琶亭内,接着吃酒。

  那李逵酒量虽好,但怎比得上牛二,那可是在后世喝过高浓度白酒的人。

  又是一坛子玉壶春酒下肚之后,牛二只不过是四、五分醉意,李逵却一下子趴倒在座头上睡着了,把呼噜打得震天响,任牛二怎么叫也不醒。

  “这个铁牛,还真是酒品见人品!”没了李逵这个大号开心果,牛二顿时觉得无趣起来,就站起身,端详起这个在后世由于白乐天的一首《琵琶行》,而闻名遐迩的琵琶亭了。

  只见这座亭子四角飞檐,下坠风铃,四根合抱粗细的柱子,左边两根雕刻着一个唐装女子坐弹琵琶的样子,右边头一根柱子是丰神俊朗的白乐天吃酒的模样,第二根柱子上却是白乐天在奋笔疾书,每一根都是惟妙惟肖,为此处胜景添色不少。

  亭子正中间矗立着一个石碑,上面刻得正是那一首千古传唱的长诗《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牛二举目望了过去,见整首诗都用的是王羲之的行书,婉如行云流水一般,颇见功力。

  这并不奇怪,宋时乃是书法的鼎盛期,苏、黄、米、蔡,四大家辉映当世,在偌大的江州府,找出一个书画高手来,应该不是太困难。

  这首《琵琶行》长诗,牛二上初中时学过,并被那个戴着眼镜的语文老师逼着背得滚瓜烂熟,一字不错,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能记在脑海里的,也不外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大珠小珠落玉盘。”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几句家喻户晓的名句了。

  牛二站在这琵琶亭上,高声读着那些曾经或永远耳熟能详的诗句,不由唤起了自己当年那青涩而又激昂的青春,心中更是感慨万千。

  待牛二读到“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时,牛二已经是百感交集,凄然泪下。

  “江州司马?”牛二忽地眼前一亮:“飞天夜叉邱小乙留下的这四个字,难道不是指现任江州司马,而是唐代那位最有名的江州司马白乐天呢?如果真的是白乐天的话,那么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应该就藏在这琵琶亭之中。”

  牛二一念至此,便抹干了眼泪,急忙唤过了酒保,先奉上了二两银子的赏钱,然后描述了一番飞天夜叉邱小乙的尊容,再问了声:“店家,可曾见到过此人?”

  好在飞天夜叉邱小乙长得与众不同,牛二只是简单一说,那酒保已经叫出声来了:“原来客官问的是他呀?半月之前,这个人倒是经常来,每次都是一条鱼,一瓶玉壶春酒,吃光了便走,从来也不多话,但是这四五天却不见来了。”

  酒保的话起码证实了一点,那就是邱小乙完全有可能将《兰亭序》藏在琵琶亭中的。

  可是琵琶亭这么大,到底被他藏在哪里呢?

  最可能的地方应该就是梁上了。

  牛二纵身一跃,抱着柱子三下两下便窜了上梁上,四下看了看,却并没有发现有人藏东西的痕迹。

  《兰亭序》真迹应该是裱好的画轴,上面有历代藏主的题跋和印章,不是小件东西,并不好藏。

  “难道是被邱小乙藏到了石碑之中?”

  牛二落地时宛如狸猫,再加上有李逵的呼噜声掩护,在厨下忙前忙后的酒保并不知道他已经去梁上走了一遭。

  等酒保过来送了些时鲜瓜果之后,牛二便来到了石碑前,上下打量起来。

  这个石碑有一尺来厚,四五尺宽,高则有八尺有余,刻上了整首《琵琶行》,也并不显得拥挤。

  牛二一直往下,在长诗的最末处,寻着了“江州司马”四个字,悄悄掏出蝴蝶银刀,前后左右都轻轻敲了敲,听声音里面不像是空的,根本不可能塞下《兰亭序》那样的画轴。

  牛二几乎是挨个看了看地上的青砖,并没有发现被人撬动过的痕迹。

  忙活了小半个时辰,却一无所获,牛二便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推断出现了偏差,刚要唤醒黑旋风李逵,问一问现任江州司马的情况,柱子上白乐天的一袭青衫仿佛正随着微风飘动。

  这让牛二不禁想起了在学校时与一个同学的辩论,那个同学引经据典,说什么唐代官分九品,三品以上穿紫色,四品深红,五品浅红,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

  白居易“江州司马青衫湿”,所以应该他这个司马应该是是九品或八品。

  但牛二的意见却是不同,他认为那位同学说的只是官服的颜色,但此时白乐天是在赴私宴,不可能穿着官服去吧?而青色是当时最普通的颜色,古代的常服很多都是青色的,所以他觉得这里的青衫,仅指常服,而不是官服。

  那时候还没有度娘,后来两个人还闹到了那个戴眼镜的语文老师那里,虽然以牛二的胜利而告终,但是两个人“求甚解”的精神一时在班里传为佳话。

  白乐天的青衫一动,牛二的心也随着动了:“《琵琶行》的最后一句便是‘江州司马青衫湿’了,难道奥妙就在此处了?”

  牛二故技重施,又拿蝴蝶银刀敲了敲柱子,一时却判断不出来里面是否有夹层。

  “诗中江州司马的青衫应该是湿的,但是这个青衫却是干的?”牛二好像想起来了什么,抓起一个空酒坛子,打了满满一坛子江水,对着白乐天的青衫就泼了过去。

  青衫不但一下子湿了,而且还脱落了许多,斑斑驳驳的,牛二再拿刀一敲,却见里面出现了一个精致的小门。

  牛二用刀将门撬开,果然见到了一幅画轴,抽出来打开一看,可不正是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

  原来,邱小乙留下的只是半句话,整句话应该就是“江州司马青衫湿”,意思就是说,只有将江州司马白乐天的青衫打湿了,《兰亭序》真迹就算是找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