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小捕快 第八十章 巾帼豪气
作者:牛观察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有人说,李师师就是北宋那面墙上一幅人人争睹的画,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经过特殊培训,她十三岁就在东京汴梁城“上岗”,很快便以绝代风华征服了京都,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王公贵族和文人骚客不计其数。

  才情兼备的李师师,还对北宋文学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她赋予文学家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张先惊叹:“不须回扇障清歌,唇一点,小于花蕊。”

  晏几道也说:“看遍颍川花,不及师师好。”

  牛二想着那些名人对李师师的评语,再听着这宛如的琵琶声,不由得暗暗称奇,忍不住鼓掌叫好。

  李师师一曲终了,才回过神来,歉然施礼道:“奴家方才醉心于曲调之中,怠慢了,望贵客莫要见怪。还请进来叙话,品一品奴家泡的香茗。”

  牛二这才发现,原来自己依然站在门外,不由脸色一红,暗道:“想不到我牛二也有如此失态之时?”

  眼前虽然是温柔乡,但在牛二看来,无疑比那枪林剑雨更加可怕,却也更加让人向往。

  也许是心理作用,也许是李师师的确技高一筹,同样是碧螺春,味道却比楼下茶坊里好了不知多少。

  牛二品了几口香茶,望着李师师花一般的脸庞,暗道:“比之甜儿妹子,还有扈三娘,李师师多了几分书卷之气,但却少了几分英姿飒爽,三个人称得上是春兰秋菊,各擅胜场。”

  “敢问贵客高姓大名,来自哪里?”李师师倒是落落大方。

  牛二也不想隐瞒着:“在下牛二,乃是天汉州桥人氏。”

  “莫不是名满京师的牛观察?奴家有眼不识泰山,失礼了。”李师师一时间是又惊又喜,脱口道:“可是有了梅香的消息?”

  “哪有那样快?姑娘恁是性急?须知在下只是牛观察,并不是神观察!”牛二汗颜不已,先是打了一个哈哈,方才说道:“在下只是遇到了一件不平之事,故此冒昧前来,希望姑娘能够仗义相助。至于梅香之事,姑娘只管放心,在下定当尽力而为。”

  “噢?你牛观察如今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却有心思来管别人的闲事?”李师师倒是和牛二开起了玩笑。

  “如此‘闲事’,在下却不能不管!否则,枉为这三都缉捕使臣!”

  牛二说着,把目光扫向了李师师,道:“姑娘乃女中豪杰,侠骨柔肠,想来不会坐视不理。”

  “牛二哥既然如此说了,奴家若是不管,便是枉费了这天大的赞誉。”李师师倒是毫不推脱,爽快至极道:“牛二哥不妨说来听听。”

  牛二品了一口香茶,接着正色道:“姑娘久居东京,可听说过殿帅府粘杆处的名声?”

  “粘杆处?奴家当然听说过,以前据说是高衙内的一伙帮闲而已,如今却成了东京殿帅府的紧要部门。”李师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怎地牛二哥所说之事与粘杆处有关吗?”

  牛二先说了扈三娘的遭遇,接着正色道:“来甜水巷之前,我已经勘察了其余七处案发现场,均发现了五鼓返魂香残留的痕迹,由此,在下敢大胆断定,这个扈三娘很有可能就是第九个受害者,只不过她手段高强,才免遭毒手而已。此次如果将她交给殿帅府,必然是有去无回!”

  “有这等事?”李师师有些惊讶了。

  牛二点了点头道:“确有此事!在下身为官差,岂是胡言乱语之人?”

  “没想到高俅这厮深蒙官家宠信,却任由粘杆处干出了这般人神共愤的下三滥勾当,真的是气煞奴家了!”

  李师师拍案而起,朗声道:“牛二哥说的没错,此事奴家不知则罢,既然知道了,如还是不管不顾,那真是枉披了这张人皮!”

  “这么说,姑娘答应管这件事了?”牛二放下了心中那块大石。

  “牛二哥既然是有备而来,就应该知道奴家的脾气!你说这件事奴家有推脱的理由吗?奴家会尽快说给官家知道,请他及早处置!”

  李师师娥眉紧蹙道:“如此窝心之事,品茗怎能散尽胸口这股怒火?当浮一大白!”

  她回首叫道:“梅香,拿大碗,倒烈酒来!”

  “姑娘,梅香姐不在。”

  一提起梅香,李师师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这时,一个乖巧的小丫鬟眼含着泪,摆上来两个大腕,斟满了烈酒。

  李师师端起一碗酒来,高声道:“牛二哥,扈三娘之事包在奴家身上。奴家先干为敬!”

  说着,一仰头,一饮而尽。

  “难怪日后金兵围攻汴梁之时,此女能够以家财****?果然不失为女中豪杰也!”

  牛二站起身来,也是一饮而尽,大声道:“李行首,梅香之事也包在我身上!”

  两人你一晚,我一碗,不一会儿,一大壶烈酒已经见了底。

  李师师笑道:“痛快!痛快!痛快!好久没有这么痛快地喝酒了!可恨!可恨!可恨!可恨赵官家不听奴家之言,任由蔡京数贼恣意妄为!”

  “一个弱小女子都能够如此心怀家国,我牛二怎能坐视靖康之耻在眼前发生?”

  牛二一时间也是壮怀激烈,接着便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原本只是想做一个捕快,惩奸除恶而已,可是现实的残酷却让他不得不考虑起将来了。

  如果只是做一个捕快,那数年之后,东京城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如果凭借先知先觉的优势与蔡京等几个老狐狸在朝堂上较力,他根本没有获胜的可能。

  更何况,时间也不等人啊,就算他取蔡京等人而代之,就能保全积重难返的大宋朝吗?

  好在北京大名府梁中书筹备的生辰纲已经蓄势待发,托塔天王晁盖、智多星吴用、入云龙公孙胜等人,即可就要在水泊梁山聚义,自己若有那么一班好汉相助,反转局势也不是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