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三国当汉贼 第零六二章 觅敌踪又遇怪事【求收藏】
作者:龅牙阿慕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叙说别后的情形,张伟只是凭借当日的画面的记忆,将故事一一道出,听到张允设计陷害,而后张伟居然能够绝处逢生,遭雷击而不灭,最后还成为了南华仙人的传人的时候,张郃不由得一阵嗟吁。

  “弘义,想来你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张郃本就比张伟要打上两岁,昔日一直将他当成弟弟般看待,此时更是语重心长道“如今天下大乱,正是大丈夫建功立业之时,兄弟你有奇遇,如今名声在外,却不似为兄……”

  说到这里,张郃的情绪顿时变得极为低落起来,想着自己跟随在韩馥麾下,打拼了数年,如今不过就是个小小的军司马罢了。

  可是再看自己的兄弟,虽然是个白身,却是被卢植和韩馥奉为军师,此等虚荣,又怎么能够不让他感叹呢?

  “俊义兄长,你又何必如此忧伤呢?”张伟盯着张郃淡淡一笑“兄长艺成下山,自是得到冀州牧的重用,他日前程自然是不可限量。”

  想着张郃日后五子良将的身份,张伟此时亦不是作伪,想着历史上,张郃的名号在魏军中,虽然不如夏侯兄弟般响亮,可是那也是极为重要的人物,颇受曹操的器重了。

  “哎,弘义,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张郃又是长叹了一声。

  原来,这些年来,张郃在河间学艺,自恃武艺高强,投到韩馥军中效力,准备大展手脚。

  却不料,这刚刚下山来,曾在潘凤手下效力,就遇到了一个银甲汉子,不过是十二三岁的年纪,手中一杆银枪神出鬼没,被杀得大败而回。

  自然,这亦是被潘凤视为军中耻辱,从而不再重用于他,若不是这些年凭着战功有些升迁,也不知道会混的如何落魄。

  怀才不遇,事不逢时,这便是张伟对张郃的定义“俊义兄长,此次可是有这一个天大的功劳,若是你能够夺得,害怕不受冀州牧重用么?”

  “想不到,这么多年过去了,郃居然还需要靠兄弟提携,方才能够……”张郃微微叹了口气道。

  “俊义,你我从小一起长大,不过分别几年,为何你又要说如此生分的话呢”看着他,张伟亦是长长地叹了口气。

  “好兄弟,郃就不言谢了。”张郃的手,狠狠地拍在了张伟的肩上“若是有什么要哥哥做的,尽管说。”

  “俊义兄长,你是说,你训练的人,用大戟就可以破黄巾军的西域镰刀?”刚刚没有在韩馥等人面前反驳张郃,可是张伟的心中终究没有完全放下心来。

  “一千名士兵手持的大戟,以四人为组,以四组为阵,只要配合得当,对付那些鬼蜮伎俩,就可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说到自己的长处,张郃不由得信心百倍。

  “哦?一千名手持大戟的士兵?”张伟微微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兴奋的笑容“俊义兄长,不知道你有没有想好给他们取什么名呢?”

  “取名?”张郃一脸疑惑“郃还真没有想那么多。”

  “不如,我们就叫他大戟士,怎么样?”想着历史上张郃的精兵,张伟不由得变得更加兴奋起来,若是真如此,那么这一支人马,将会是成为三国时期的一个神话。

  张郃纳闷地看了看张伟,心中有些疑惑为何他会如此兴奋,可是嘴中又喃喃道“大戟士,大戟士,不错,好名字,好名字。”

  中平元年十月,卢植和韩馥大军,在涿郡与黄巾军决战,汉军军师张伟献十面埋伏之计,大败张角军。

  张角焚烧松枝,是夜浓雾漫天,张角遣三百“天兵天将”再次出阵。

  馥军中大将张郃早引一千大戟士严阵待命,不过半个时辰,斩首三百余人,俘虏近百人。

  韩馥乘势引军进攻,黄巾军大败,张角大军败退近百里。

  中平元年的第一场雪,来的比往年更早一些,天寒地冻,双方不得不暂且罢兵,双双筑垒而守。

  十一月,天公将军张角病逝,地公将军张宝领其众,因军中粮草不足,引发内讧,卢植乘势引军攻之,大胜。

  “这该死的天气,可真够要人命的。”使劲地裹了裹身上的棉衣,张伟不由得咒骂道。

  “弘义,这北方的天气就是如此,来,再喝两口酒,就不会那么冷了。”旁边因为打破张角天兵天将,此时已经升为校尉的张郃,将手中的酒囊递了过来。

  无奈地看了张郃一眼,张伟一骨碌又喝了一口,实话实说,古人的酒这玩意儿实在是有些太难喝了。

  虽然自己在现代社会的时候,不好酒这一口,可是却亦是尝过,贵州的茅台,四川的五粮液,自己也是长过不少。

  与其说现在喝的是酒,不若说醋,带着一点点酒味,可是更多的是醋酸味,还有着一丝白水的清淡味道。

  可是,张郃说的没错,虽然不好喝,可是必须借着他来暖一暖身子,在这冰天雪地里行军,已经是第三天了,若不是这些酒,自己恐怕早就被冻僵了。

  “伯淡,你也再喝一口。”又狠狠地灌了一口,张伟将酒囊朝身边的崔钦递了过去。

  一张兽皮披身,带着一顶兽皮帽,肩上看着一条大铁棍,似乎这天寒地冻的,根本对他丝毫没有影响般。

  崔钦接过酒囊,喝了几口,又趴到了雪地地听了一阵,不由得眉头紧锁了起来“张家哥哥,那些人似乎进入了前面那片树林。”

  张伟和张郃对视了一眼,脸色变得严畯了起来。

  自从接受韩馥的命令追踪这股黄巾军以来,他们就一直在追踪,三天了,几乎没有吃过一顿热食,没有喝上一口热水。

  前面那片林子并不大,身后的这一千名大戟士,若是能够从两面包抄的话,必然能够将他们堵在这里。

  二人对视点了点头,张郃将一部分人马交给张伟,自己带着五百人,朝树林那边摸了过去。

  朝崔钦点了点头,张伟亦从马上取下了自己的长枪,手一挥,带着众人朝林中摸了过去。

  尚未到林中,就已经问道了浓浓的血腥味,在那条小道上,居然横七竖八,躺着许多尸体。

  有黄巾军的,亦有汉军的,张伟不由得疑惑了。

  小心翼翼地朝林中摸索过去,此时张伟才发现,原来林中居然有一个一座大院,院门紧闭,里面却传来了阵阵吆喝声。

  “张家哥哥,看来贼兵就在里面了。”崔钦点了点头“不对,有人出来了。”

  张伟脸色一凛,慌忙令身后众人藏好,那院门却偷偷打开了一条缝,一条灰影闪了出来。

  这是一名约莫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身上就披着一件单薄的褂子,神色慌张,一边走,一边回头看,显得极为害怕。

  刚刚走到林边,早被人捂住了嘴巴,按捺在地上,拖到了张伟的面前。

  “你是什么人?”盯着眼前的中年人,张伟一脸严肃道“这院中,可有多少贼兵?”

  中年人浑身不停地哆嗦着,牙关不住打架,惊恐地盯着张伟,却是一言不发。

  “给他点酒喝。”张伟又冷冷地盯了他一眼,令人将他裹上了一件棉衣。

  准确地说,当看到此人的第一眼开始,张伟就并不觉得他是黄巾军,看这身打扮,倒像是个士族之人。

  猛灌了几口酒,中年人终于缓了过来,盯着张伟问道“不知道壮士是何人?”

  “我们乃冀州牧麾下将士,今日追贼至此,识相的,就快快招供,这院中有你多少同党,免得受皮肉之苦。”一旁的崔钦可不像张伟这么斯文,直接将他提了起来道。

  “将军,误会了,误会了。”中年人闻言大骇“在下不是贼人,在下不是贼人啊。”

  “你是何人?”示意崔钦放手,张伟再问道。

  “在下张世平,中山国人士,贩马至南方回来,却不料在此遇到了贼人,把我掳掠到了此处,刚刚趁着守卫松懈,方才逃了出来,却不料碰到了两位将军,两位将军救命啊。”那中年人居然潸然泪下。

  细细询问了一番,张伟的脸色变得越来越严畯了,他怎么也想不到,这院中,居然并不是自己要追踪的黄巾军,而是另外还有一股悍匪。

  张世平是被他们掳掠来的,而自己追踪的那一股贼兵,来到了此地,居然亦被这些人制服了。

  而且,更为奇怪的是,这些人,居然还穿着官军的衣服,可是却做着打劫过往客商的勾当。

  “你确定,他们是汉军?”张伟的眉头紧锁了起来,盯着张世平道。

  张世平,这名字怎么这么熟悉呢?还有,中山国,又是在什么地方?三国时期,可没听说过这么一个国家呀?

  不过,虽然心中奇怪,此时张伟却顾不得再思考,不得不回到院中的蹊跷事情上来。

  “不能够肯定,但是我听他们叫那首领为大人。”张世平再道。

  “大人?”张伟喃喃道,这大人的叫法,只有在朝廷官员中才会如此称呼,难道这些人,真是官军吗?

  那么,他们又会是谁的人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