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商人 第50章 黄第
作者:袁越越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看年纪这位年轻人又比自己小一些,徐元文犹豫了一下:“黄小哥,在下只是一介儒生,我三人相约是进京赶考的,黄小哥称呼我们为先生,实在是不敢当!”

  “哦!那三位肯定都是饱学之士!”

  年轻人一听眼睛发亮:“我们一见如故,岂不是极有缘分?叫什么黄小哥,显得太生分了!你们就喊我黄弟好了。”

  “啊!什么?皇帝?”熊赐履手中的筷子一抖,差点掉落在桌面上,吃惊的问道。

  “这位先生听岔了,我本姓黄,论年纪又比你们小一些,称我为小弟不是很合适吗?各位大哥,咱们先干两杯!”

  “在下湖广熊赐履先干为敬!”

  “好,爽快!”

  “在下昆山徐元文不胜酒力,以茶代酒吧。”

  “在下是江宁程汉斌,这位黄贤弟,我敬你!……”

  年轻人举着酒杯正欲满口饮下,听到徐元文的自我介绍,突然抬起了头,眼睛紧盯着他,突然问道:“顾亭林是你什么人?”

  徐元文闻言一怔,脸上有些不悦,心里说,我舅父之名如雷贯耳,也是你可以直呼其名的吗?

  不过他随即便想到,也许这位黄姓年轻人真的不是什么读书人,对于自己舅父的声名,也不过是略有耳闻罢了,此时偶然问起,也算不得不敬。

  “黄贤弟,徐公子正是顾生先的亲外甥!”

  熊赐履喜欢喝酒却不胜酒力,此时已经有几分醉意,话也多了。

  “既是这样,你舅父亭林先生答应你出仕吗?”这位黄第认真地问道,一双晶亮的眸子定定地看着徐元文。

  徐元文不能不回答,不知为何,他总是觉得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无论是眼神还是气度,都有一种让他无法抗拒的感觉,他无法避开对方那几乎可以洞穿一切的目光。

  “人各有志。这些年来大清国如旭日东升,若我汉人再一心向着南明就太过愚腐了。

  我辈自幼学习四书五经,可谓满腹经纶,而大清国不日即可收复云贵,荡平海寇,一统天下,若谈到疗疮痍,安天下,非孔孟程朱圣道不可。所以——”

  “好,简直太好啦!”不等徐元文把话说完,这位年轻人竟兴奋地抓住了他的手摇了起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后治国平天下的事正要依靠你们汉人呢。”

  “怎么,黄弟你不是汉人?是了,你的穿着看起来也像是八旗装束,真是怪了。”熊赐履大惊小怪地嚷嚷起来了。

  “这个……”年轻人一时也没辄了,是呀,今天为什么要穿这身满族人的衣袍呢?唉!

  “回各位爷的话,我们黄爷跟旗人沾点儿亲,所以也入了旗籍了。”

  此时他身边的青衣仆从见自己的主子受窘,赶紧好意地开口为他解围,谁知这位面白无须的青衣仆从说话时的娘娘腔,更加让徐元文他们心中疑惑起来。

  而此时的黄第,看起来根本就没有留意自己这位青衣仆从的回话,而是若有所悟的沉浸在自己的思路当中。

  “天下一千数百万户,一百户中汉人占九十九,皇帝抚驭亿万黎民,如果没有汉人的支持,到最终恐怕也只能落得当年元顺帝的结果,被逐回大漠以北!”

  此刻,回荡在这位年轻人耳边的,是自己母亲经常告诫自己的一句话。

  其实刚才熊赐履的第一反应并没有错,眼前的这个满族年轻人,确实就是当今的顺治帝福临!

  这位年仅二十二岁的年轻君主,在顺治八年之前,其实一直都是睿亲王多尔衮手中的一个傀儡。

  从六岁开始,一直到十四岁这一段时间,福临虽然贵为天子,却一直都是生活在叔父多尔衮独断专行的阴影当中。

  正是这一段少年时灰暗生活的经历,使得福临养成了一副喜怒无常、任性多疑的性格。

  此时的他,突然联想到前两日发生在紫禁城中的一幕,那些满族勋贵、亲王贝勒们痛心疾首、面红耳赤的表情仿佛又浮现在了福临的眼前,他实在是没有想到,自己破除旧制,中央集权的想法竟然会遭受到如此大的抵制力量!

  自入关以来,福临就一直在刻苦学习汉族文化,编读经史子集,书读得越多,也就想得越多,福临其实很想有所作为,以英主明君而流芳青史。

  他已经清醒的意识到,以前入关以前的那一套,自祖先流传下来的统治方式,已经不能再适应如今富有四海的大清国了。

  经过长时间的权衡思考,福临觉得,目前最方便、最现实的借鉴,自然是明太祖创立的制度。

  如果汉人的文弱能被满蒙的尚武精神所加强,而满蒙的野蛮又被汉人的文明所开化,大清国满蒙汉一体天下,不是会比历朝更强盛吗?

  福临雄心勃勃,祈求着天下一统而后大治的局面。

  然而他的每一步除旧更新,都受到阻碍,每向前走一步,都很艰!!

  他,大清国至高无上的皇帝,并不真正至高无上,并不能令行禁止。

  宗室贵族中的议政王、议政贝勒、议政贝子与八旗国山额真兼议政大臣及专职的议政大臣一起,共同议政,这种形式起源于天命年间,它既是君权上升王权较前有所下降的产物,也是皇太极抑制身为旗王的亲王郡王的产物和重要手段。

  如今横亘横在他面前的,象一座大山,就是这祖先传下来的、牢不可破的古老制度——议政会议。

  福临这位第三代皇帝,满洲的后辈,敢不敢动动这庞然大物呢?

  其实,关于改变政体这件事情,福临已经暗自筹划很久了,第一个支持者自然是董鄂妃,作为**当中唯一的汉族妃子,福临已经将全副心思都放在了这位大自己六岁的女子身上。

  那是顺治十年的冬天,洪承畴将董小宛抢入豫通亲王多铎府中之后,在她的抵死反抗之下,洪承畴的色心终未得逞。

  恼羞成怒之余,洪承畴干脆将她秘密送往京城,编造了一个叫乌云珠的满族身份,以内大臣鄂硕之女的名义,选入宫中,送给顺治帝福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