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商人 第58章 惊语
作者:袁越越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唉,我那位至交好友承恩兄的弟弟孙肠还只不过是受牵连的一个,这无辜受冤的还多着呢。

  那桐城才子方章钺的父亲还在朝中做官,就因为与主考大人同姓,朝廷就认定他们必定是同宗,这就犯了大罪!

  而且还使其它几名考取的举人也遭了牵连,他们的父母兄弟全部被流放到了宁古塔!

  这事想起来真让人后怕呀!若是我辈有人参加了去年的南闱科考,那今天还能坐在这里吃酒闲谈吗?”

  “还有吴兆骞,他的结局更令人惋惜。响当当的江南才子,千不该万不该落得个如此结局呀!”听到这里,熊赐履也叹了一口气,跟着说道。

  熊赐履嘴中所说的这位吴兆骞,乃是吴江松陵镇人,乃是江南闻名的一位才子,少有才名,与华亭彭师度、宜兴陈维崧有“江左三凤凰”之号,去年也是受到南闱科场案的牵连,被无辜遭累,遣戍宁古塔,这件事情福临也曾经有所耳闻。

  “小弟却不是这么看的!”听得在座的各位几乎异口同声对严查科场一案颇有微词,福临终于忍不住了,略一沉吟,还是缓缓地开口说道。

  “依照小弟的愚见,其实当今皇上就是要借科场舞弊一案的处理,好好地煞一煞江南文人的积习!不要一个个都学那顾亭林,枉有满腹经伦,却始终不愿出仕!

  其实,只要这些读书人能够正视现实,将来难免不会没有出头之日!让他们先吃吃苦头也好,老实说,这些个江南才子有时候也太狂妄了。。。。。。”

  福临其实还有一层意思没有说出来,对江南科场一案的从重惩处,其实主要是为了令行禁止,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

  就说南闱的两名主考官方犹和钱开宗吧,临行前他还专门召见面谕,令其“敬慎秉公”,然而他实在是没有想到方、犹二人还是阳奉阴违,违谕坏法。

  对此等主考若不予以严办,今后天下官吏谁会遵旨?若都拿皇帝的御旨当做儿戏,这天下岂不乱了套啦?

  在座的诸位儒生原本都已经酒酣面热,此时谈及到科场案,更是感触颇多。

  大家都是站在同情读书人的角度纷纷发表议论,却没想到这位“黄第”突然抛出了一番如此言论,还涉及到顾亭林这等海内大儒。

  并且这番话说的又是冠冕堂皇,完全是站在朝廷的立场上,指摘江南读书人的积习,在座的诸位饱学之士竟然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如何接话,酒桌上登时变得鸦雀无声,气氛突然有些尴尬起来。

  “咳,不好意思,小弟倒是觉得,黄大哥此言颇值得商榷。。。。。。”

  不怯场一贯以来都是吕岳的最突出优点,此时坐在角落的他眼见大家都是哑口无言,一时按捺不住,便插嘴说道。

  “哦,不知这位小兄弟有何高见?在下愿闻其详!”

  福临眼见发话的竟然是一个不过十多岁的少年,刚开始的时候双眉一挑,登时就要发作起,自己身为天子至尊,说出来的话就是金口玉言,一个毛头小子竟然也敢出言质疑!

  但他随即一想,自己乃是微服出巡,这个少年根本就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出言无状也是情有可原的,若是贸然发火,反而显得自己气量狭窄。

  想到这里,福临颇为无奈的悄悄地咽下一口唾沫,强自按捺住恼怒的心境,反而是面带微笑的开口问道。

  “呵呵,高见倒谈不上,小弟只是觉得,如今天下承平已久,百业向荣,盛世在即,对于这一点,那些以前朝遗臣自居的山林隐逸和名儒硕彦们其实都是心知肚明,虽然一个个嘴巴还是很硬,但历史的潮流毕竟无法逆转!

  正所谓‘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不过,要吸引这一批博学鸿儒们出仕为官,光凭现在的科考制度肯定是不行的,就算他们想做官,也拉不下这个面子去参加科考。

  设身处地的为这些硕儒们想一想,与自己的子弟甚至是徒孙们同场科考,这些人的老脸往哪搁?

  就算是再热衷于功名之人,也不会想要通过此道出仕!

  不过,也不是没有解决之途,那就是重开‘博学科’,小弟记得这‘博学科’唐开元十九年曾经开办过一次,到宋高宗南渡之后,又开了一次,距此已是五百余年。

  按照小弟的愚见,天下的博学硕儒,不论年龄老幼,只要有真学识,即可参加京试,由皇上亲自主考,此举不妨名曰‘博学鸿儒科’,不但让那些海内名士们挣足了面子,也能够格外体现出当今皇上的求贤若渴之心。

  凡参加博学鸿儒考试的,一律取中,放到翰林院去,能侍讲的干侍讲,能侍读的,去陪伴太子、阿哥们读书。

  剩下的,组成班底,修纂明史,他们都是前朝过来的人,这差事,正该他们来干,用以消弭士人与朝廷的对抗情绪,稳定民心,变‘揽才’为‘揽心’。

  相信此举一出,绝大部分的名儒硕彦们都会感兴趣的,要不了多久,朝廷就可以把天下名士尽收囊中。”

  其实,吕岳刚才也只不过是灵机一闪,突然想起了前一世曾经听说过的“博学鸿儒”科,一时嘴快,很快就讲了这么一大通。

  待得话语停顿下来的时候,他这才发现满桌子的人除了自己的师傅,其他的都像看怪物一样紧盯着自己,眼中透射出的,是无法置信的讶异!

  说句老实话,如果方才的这番话,是从一个老成谋国的朝廷重臣,或者是见识卓绝的宿儒名彦的嘴中说出来,在座的诸位可能还不会如此惊讶。

  然而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不过才十多岁的光景,竟然会有如此的明见卓识,实在是大大出乎了这些饱学之士的意料之外!

  这其中最为动容的就是福临。

  毕竟,刚才吕岳的这一番无心之言,主要是为了回应他的说辞,不过,他实在是未曾想到,这位年轻人的寥寥数语,竟然如此轻易地就解决了一直以来困扰着整个满清朝廷的绝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