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鼎 第三十七章 农事
作者:周天师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大周三四八年,六月一日。

  怀宁县的上空,阴雨连绵飘下,空气湿润,呼吸之间,令人神清气爽。

  县城之外,赵世平连同陈明吉等人骑在了马匹之上,带着一应衙役,又开始了一轮治下的巡视。

  丝丝雨滴飘下,滴在人的额头之上,所有的人都被冰凉得浑身一个寒颤。

  不过,在场并没有人对这雨天感到不适,反而感到舒爽,消去了行走之时带来的燥热。

  不是柏油路和水泥路,泥土铺就的县内道路,被这雨天一搅,立刻就有些淤泥不堪了。

  陈明吉骑在马上,抬头望了望烟雾迷蒙的雨天,皱了皱眉,随后扭头对赵世平笑言道:“大人,马上就要到收割的时日了,现在这天又下雨,恐怕不是件好事啊?”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切就看天意吧。”赵世平虽然也有些忧心此事,但也知道这事并不是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能不再考虑此事。

  陈明吉点了点头,但还是问道:“主公,要不要找个黄道吉日,祭祀上天,祈求风调雨顺?”

  “祭祀?”

  赵世平眉头一皱,但还是点头说道:“也好,那这事文和你先操办着。”

  古代不比现代,自谓科学昌明,不信一切牛鬼蛇神,是非常注重祭祀的。

  虽然赵世平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也知道这祭祀起到的作用,其实并不是祈求上天,而是用来安心,求个安心罢了。

  一路行来,田地之间是一片金黄之色,风一吹,掀起阵阵黄色波涛,一派丰收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田地上,也有着大批的百姓在劳作,一是照看着稻子,二是拿着铁锹锄头在挖着淤泥,清楚杂草。

  不过在忙碌的百姓当中,有着一批人格外的惹人注目,是一批白头与青头,整整五十多人,全部在疏浚渠道。而在这批人的身边,还有着县衙之内的令吏、司吏在主持着,安排工作。

  赵世平的目光,注视到了这些人的身上,暗暗高兴的同时,也不禁问陈明吉道:“文和,疏浚渠道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陈明吉的脸上也有了笑意,不过如实答道:“人手和时日都不够,因此疏浚渠道的事情,进展不算太快,目前为止,整个县内也只是疏浚了两个乡田地的渠道。”

  “既然这样,那就多多招募人手,或是从各地招募流民,屯田农耕。卢氏的三万亩良田和宋氏的三千亩良田,正是恰逢其时,不可荒废了!”赵世平思索了一下,立即就想到了办法,脱口说道。

  “屯田农耕?”

  陈明吉在脑海中不停的思索着,良久之后不由叹服说道:“以工代赈,大人果然好计策!”

  赵世平话中的意思,是简简单单的屯田农耕。

  但是身为明白人的他,如何不明白赵世平这话背后的意思。

  以工代赈,以最小的代价疏浚全县的渠道和使得全县大丰收,只是小头利益而已。真正的大头,却是在整个怀宁县推行属于赵世平的一套,将屯田的人全部捆绑在赵世平的身上,将怀宁县发展成为赵世平的根基之地。

  这个时候,一亩良田的产粮极其低下,少的时候一石粮食都没有,最多的时候,也才两石到两石半。两石半,是一亩良田的最高产粮。

  一家三口,不比地球上只需四五亩良田就能吃饱穿暖,至少需要十亩良田才能吃饱。这还只是吃饱而已,要想穿得暖,有零钱花,需要的良田还会更多。

  不过现在的大周朝,能够吃上一餐饱饭,已经是绝大多数人的奢望了。

  按最低要求的一家三口十亩良田,三万三千亩良田,起码也能够招募三千三百户人家,一万两千人口,至少三千丁壮了!

  而这三千丁壮,如果训练成军的话,那·······

  一想到这,陈明吉全身上下似乎都在颤栗,是兴奋到不可抑制。

  不过这件事,只能意会不能言传,陈明吉心知肚明就行了,因此并没有说出,只一脸钦佩的看向赵世平。

  陈明吉的反应,赵世平只是报以微笑,跟着又问道:“水车的事做得怎么样了?衙门工匠还没有打制出来?还有农肥?”

  水车是种非常古老的农业灌溉工具,而且在大周朝也是被广泛的应用。在地球的时候,即便是科技非常发达的现代,也还在被广发的使用。

  疏浚渠道,只是适合平整田地之间的灌溉,但对于高地低地间的灌溉,就需要水车了。

  不过,水车虽然不是先进的技术,乡下间就有很多人可以打制出来,但是由于造价的问题,如果不是富户大族以及政府组织人手安排,一般百姓家根本就不会打制。

  现在,既然组织了人手疏浚河道,这水车之事也被提上了日程,开始安排县衙内的工匠进行打制。

  至于农肥的事情,赵世平更是极为重视。

  古代田地产粮为什么这么低,就是因为农肥的问题。

  而产粮低,百姓要有饭吃,就必须种更多的田。但是偏偏田亩的数量是有限,而人口的数量却越来越多。

  如此自相矛盾,越是到了朝代末期,民乱就越是此起彼伏,最后这个朝代就在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下轰然倒下。

  当然,这个事情赵世平暂时还没必要去考虑,他现在考虑的是怎么增加怀宁县内粮食的产量,尤其是全部归公的那三万多亩良田的产量。粮食产量越多,以后的他的未来就月光明。

  无论是用来应付朝廷的粮税,还是用来招募流民培养自己的势力,都可从容应对。

  “水车之事,属下已经着人去打制了,算算时日,差不多已经完成了。至于农肥,大人,县内很多百姓都极为抗拒,卑职也有些顾虑。不过最后卑职一想,还是决定先找几亩良田试验一番,以免操之过急。”陈明吉恭声答道。

  “抗拒?”

  赵世平不禁啼笑皆非,农肥的事,他自然做不出地球现代的化肥,因此只能是用人畜的粪便当做化肥了,没想到就这样也会被农民抗拒。

  不过对于陈明吉的回答,赵世平还是满意的点了点头,赞赏道:“文和此举才老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