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书生 第4章 明争暗斗
作者:亦成章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成章曰:叶子健暂代太师职,何巨贵巧阻墨源行

  京都皇宫文德殿。

  赵倨睡眼惺忪地来到大殿,在龙椅上坐定,心不在焉地扫视了一下站在下首的左右两班文武官员,李德福照例是扯着喉咙尖声细气地叫道:“圣上早朝,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官员们个个低头颔首,大殿内一时鸦雀无声。过了好一会儿,赵倨才恍然醒悟过来,原来往日第一个奏事的太师蔡宇鑫今日不在殿上,他因病缺席,在家中休养呢。

  文武官员们也是一直悄无声息地等着。多年的惯例已经养成了习惯,竟然无人第一个出班说话。赵倨又等了一会儿,摇摇头,终于开口说话了。

  “诸位爱卿,谁有本章要奏吗?”

  众臣这才反应过来。何巨贵向来胆大,第一个站出,向上施了一礼,奏道:“圣上,赵墨源在西北一战中,擅做主张,放鞑子兵入关作恶,祸害百姓,罪莫大焉,微臣恳请圣上降罪,严加惩处。”

  说完,退回队列之中。

  观文殿大学士胡志杰随即出列:“圣上,赵墨源轻敌冒进,致帅司罗星汉无端阵亡,应加严惩。”

  翰林学士承旨王宇翔、左散骑常侍李桐也相继出奏,弹劾赵墨源。

  赵倨越听越不是滋味,眉头深锁,面色铁青。看来这朝中与赵墨源唱对台戏的还真是不少,居然无一人为其评功摆好,出言辩驳。

  此时他突然想起蔡宇鑫来了。

  你这个老东西,为何关键时刻卧床不起啊。要是平常,你只要先开口,大殿中的气氛就迥然不同,至少,这帮喜欢吹毛求疵的家伙,不会如此猖狂。

  他的眼睛在两队臣子中来回扫视,希望能有一个人站出来为墨源说话。

  终于看到一个人,赵倨心中一喜,急急发问:“叶爱卿,这件事你怎么看?”

  叶子健正在暗暗着急。今天的朝会,气氛非常微妙,这么多人攻讦墨源,如同事先商量好的一般。但环顾左右,却无一人出言辩驳,看来,这赵墨源定是会受到责罚的了。

  原本他想出列,可是一想到自己的女儿叶媚已经赐婚赵墨源,如果自己为墨源说好话,只怕会有徇私的嫌疑。

  现在圣上点了自己的名,情况却有不同,自己应当是可以畅所欲言的了。

  于是他细细斟酌了一番,开口说道:“圣上,微臣得到的消息却与以上诸位大人有所不同。赵墨源此次西北监军,不畏艰险,亲临前线,与将士们同甘共苦。他胆大心细,将鞑子精锐围困在山谷中,以较小的损失歼灭对方数万人马。尤其是北鞑骑兵在此一役中损失殆尽,已经无法对西北边陲构成威胁。因此,微臣认为,赵墨源不但无过,反而有功,应当予以褒奖。”

  话音未落,御史大夫何巨贵便出言顶撞道:“圣上,叶子健与赵墨源关系非同一般,他巧言令色为赵墨源歌功颂德,应当与赵墨源一起受罚。”

  赵倨陡然沉下了脸,厉声喝道:“何爱卿,朝堂之上,各抒己见,岂能因言获罪?再说,叶爱卿是朕点名问话的,难道他不能赵氏禀报,只能说赵墨源的坏话吗?”

  寥寥数语,已经表明了赵倨在此事上的态度,何巨贵顿时惊醒,即刻住了嘴,胡志杰、王宇翔等人也是噤如寒蝉,不敢作声。

  赵倨顿了顿,手指文官班中的欧阳山尊:“欧阳爱卿,你的看法呢?”

  欧阳山尊回道:“微臣的看法与叶大人相同,并无二致。”

  赵倨点点头,正声说道:“朕也基本知道西北战事的整个过程,赵墨源确是英勇过人,战功卓著,不负朕望。朕要大大犒赏于他。”

  他这样一锤定音,殿中大臣人人无言。

  说到这里,赵倨回头看了身后的李德福一眼。

  李德福心领神会,即刻上前两步,展开手中织锦缎的圣旨,宣道:“赵墨源上前听旨……赵墨源主动请命,监军西北战事,功勋卓著……着即擢拔为副枢密使。望旨谢恩。钦此!”

  赵墨源闻言上前领旨。

  整个文德殿中顿时气氛一变。与赵墨源一向交好的官员个个眉开眼笑,心中又是羡慕又是嫉妒。而何巨贵、胡志杰等人则是心中忿忿,敢怒而不敢言。

  最为吃惊的当属董光。什么?副枢密使?那就是本大人的副手了?圣上看来对于赵墨源是格外器重啊,从三品的官一下子就拔到从二品,这种先例可是很少有的。

  尤其是,赵墨源一个文官,居然安插在了枢密院,算是怎么回事?是圣上有意牵制监视自己的吗?如果真是如此,自己这个知枢密院事的位置怕是很快就要不保了。

  想到这里,他感到头痛欲裂,胸中气堵。

  偏偏这时,圣上又点了他的名。

  “董爱卿,朕的安排如何呀?”

  这真是欺人太甚,明知自己不可能满意,却偏要听自己说些违心话出来,圣上是不是要气死自己呀?

  但是,他敢说不满意吗?除非脑袋不想要了。

  他强压心头怒火,假意唯唯诺诺地站了出来,脸上甚至露出一丝笑容,恭恭敬敬地回道:“圣上英明,赵墨源年轻有为,当得此任。”

  “那就好。”赵倨满意地往后一仰身,靠到椅子背上,一副悠闲神态,“赵墨源毕竟年轻,董爱卿今后应当多加提携,令他早日熟悉政务和军事。”

  董**不打一处来,嘴上却只能应道:“微臣遵命。”

  赵倨又说道:“太师身体有恙,可能需要休养一段时间,朝中政务就由叶爱卿暂为代劳了。”

  叶子健一听,喜不自胜。赶忙上前答应。

  “江南乱匪未除,太师已有派京师禁军再下江南的打算,诸位爱卿看看,这次领军前往谁比较合适啊?”

  众人闻言,即刻细细盘算思量起来。

  要说这领兵去两浙路,与西北监军却有不同。一则西北一战动用各方力量,除了京都禁军,参战的还有西军,以及周边各路的府兵,要想将各路人马聚集在麾下,统一指挥,已然不是一件易事,二则西北条件极为艰苦,鞑子兵凶残狠毒,领军前往风险极大,如遭败绩,人头官位都有可能不保。两浙路却是不同,参战的都是禁军,方乐盗匪乌合之众,并非训练有素的鞑子兵可比,武器装备又很差。而且,两浙路富甲一方,带兵前往江南,必是满载而归,是难得碰见的肥差美差。

  众臣由是人人心动。

  胡志杰早有打算,首先出班奏道:“圣上,微臣以为,这带兵剿匪一事非文官所能胜任,应在武官中挑选合适人选。董枢密熟谙军事,精通用兵之道,微臣认为由他前往最为合适。”

  说完,他讨好地朝站在武官队列首位的董光瞥了一眼,对方也用感激的眼神回敬于他。

  王宇翔不甘落后,随声附和:“微臣也有此意。”

  叶子健却心中忿忿,当初出兵西北之时,人人避之不及,如今肥缺当前,却又迫不及待地大包大揽,跃跃欲试,这算怎么回事?既然圣上已令他暂代太师职权,他自然不肯作壁上观,放过打击政敌的任何机会。

  “圣上,微臣以为不可。”叶子健不待更多的人出班附议,急急站出来表示反对。

  赵倨微笑地望着他。朝中历来是明争暗斗,互不相让,他并非不清楚。不过,他倒认为,有了派别之争,臣子们的矛头就会对着政敌,而不会在自己这个皇帝身上做文章,因此他很享受这种互相争斗的乐趣,有时甚至纵容双方相互拆台。

  “你倒是说说看,有何不可啊?”赵倨笑吟吟地问道。

  要找理由还不容易?叶子健几乎是不假思索就朗声奏道:“圣上,董大人年事已高,这上阵剿匪、驰骋疆场的事情,怕是有些力不从心了吧。”

  这句话,几乎让董**得两眼翻白。

  反对你就反对吧,什么年事已高,这算借口?这分明是为将来夺取本人位子埋下伏笔嘛。想到年轻的李墨源一步登天,被圣上安排进了枢密院做了副职,此后自己做事处处受制,董光心里又气又恨,却是徒叹奈何,难以发作。

  欧阳山尊也不失时机,出班奏道:“是啊,圣上,微臣看还是派个年轻人去较为妥帖。赵墨源赵大人堪当大任,目下又在枢密院任职,是最合适的人选。”

  赵倨原本并未想过让墨源再次出征,参知政事欧阳山尊这一说倒是提醒了他。他转眼望向领旨谢恩后站在武官队列中的墨源,沉思了一会儿,忽然摇了摇头。

  “不可。”

  他只说出了两个字,叶子健与欧阳山尊等人却是急火攻攻心。武官官员大多与董光等人一伙,如果圣上否决了这个提议,在武官中要找出个自己人,却是难事。

  董光闻言,暗自高兴。

  何巨贵这时缓缓走出来,说实话,他是两派都不靠的人,而且他的作风很独特,喜欢帮助弱势的一方。两派相争要保持平衡,就不能一派独大,他自认自己就是保持这种平衡的关键人物。

  最近朝中的局势他看得很清晰,董光失势之后,蔡宇鑫等一伙人越发放肆,大有大权在握、包揽一切的趋势,加之李墨源与这帮人的姻亲关系,这朝中微妙的平衡已经明显地偏向了蔡赵一党。

  他是不能任由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的。

  “圣上,微臣也认为赵墨源出征江南不合适。他才从西北回京,鞍马劳顿,又刚刚走马上任新职,应当留京休养,还是让董大人去较为妥当。”

  他的话听起来似乎并无恶意,不但没有攻击墨源,反而透出对赵墨源的关切,叶子健等人倒也一时语塞,找不出合适的理由加以辩驳。

  赵倨频频点头,众人都以为此事已定,哪知这时赵倨却又朝着赵墨源问道:“你自己认为呢?能够马不停蹄地奔赴江南吗?”

  众人的眼睛顿时齐刷刷望向了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