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相 第八十一章 得罪不起的
作者:水叶子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武三思原来根本就没在意唐松,两人的地位差距太远,他现在又一门心思扑在三阳别宫的督造上,这就更在意不着。即即是那几首曲子词名动神都的时候同样如此。

  但贡生暴动一出,尤其是这次重开科考的诏令一下,前面闹事的士子领袖居然成了新的主考官之后,神都许多权贵之家都开始探问收集这个山南士子的消息,武三思也不例外。

  这一探问收集之后,武三思才惊觉这段时间忙着三阳别宫实在是忽略了太多事,譬这…唐松!

  当初谴人刺杀方公南而功败垂成,其间的关节就是在这个唐松身上。

  前面坏了他一件年夜事,而今又坏了他一件更年夜的事,致使他这堂堂的梁王殿下手忙脚乱,狼狈不堪。

  武三思焉能不恨?

  听到“唐松”这个名字,宋之问瘦的没魂儿的脸上猛然一个颤抖,如今这个名字已经成了他的恶梦。自从这个山南士子呈现之后,他就从刚刚在圣神皇帝龙门之游上年夜出风头的宋学士直坠到如今的处境。

  从喜气洋洋马蹄疾的风流学士到如今生死意外两茫茫的阶下囚,这段经历实是让宋之问不肯回首,不肯去想。

  但梁王殿下既然问到,宋之问就不克不及不,遂将唐松补乡贡生名额,以及当日从金庆宗和黄继来那里听到的消息都了一遍。

  武三思听完真是悔之无及,若非在被三阳别宫的建造牵绊太多,只需稍稍留意,当日必能使唐松连加入科考的机会都没有,又何至于闹出后面这么多事来?

  问完该问想问的之后,武三思转身要走,临行之前看宋之问眼巴巴的瞅着他,心里莫名的又起了一阵儿快意,饶是如此,武三思还不满足,特意刺了一句,“好叫知道,如今朝廷已罢废了那一科,二十日后科考重开,唐松即是主考之一一一”

  宋之问闻听此言,初时还愣愣的,片刻后却笑了起来,其笑声真若鬼哭,麓人到了极点。

  本已迈步要走的武三思听到这笑声停步转身,皱眉道:“笑什么?”

  “我笑天道昭彰,报应不爽;我笑吾道不孤,唐松那贱生很快就会来与我作伴了”完,宋之问又是一许放声鬼笑。

  自贡生暴动的事情爆发以来,宋之问从不曾有这一刻的快意。

  武三思又走了回来,目光灼灼的盯着爬在地上的宋之问,“尔言何意?!”

  “自科考定制以来,有那一科是不曾出过事的?以前士子们不敢闹,总还是顾忌着朝廷律法,顾忌着天子的霹雳手段。这回科考放榜后士子们闹了不但无事,首领居然还成了主考官。这岂不是告许贡生们闹的好?待这重开的一科成绩出来。那些没中的,感觉自己怀才不遇的既然有了那么好的先例在前,又岂能不闹?”

  “唐松焉能想不到这一点。本王无妨告诉,他已定出诸多章程预防科场弊案,这些章程连陛下都称道不已,悉数御准遵办”武三思固然不是要为唐松话,只是看不得给他捅出天年夜漏子的宋之问快活罢了。

  宋之问鬼哭的笑声依旧,“没用的,明经、明法诸科还好。考生最多,最受人瞩目的进士科即便再防弊也是防不住的”

  “为?”

  “赋也就罢子,诗怎么评判好悔”。”随着宋之问鬼火般的啾啾诉,武三思也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

  而今科举考的是律诗。律诗起源于魏晋六朝南齐时的永明体,六朝距离眼下实在算不上太远。

  由六朝南齐永明年间成长到现在,律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不过刚刚定型罢了,这宋之问之所以能名垂后世,并成为不合版本史都绕不过去的人物,其对诗史最年夜的贡献不在于诗歌的创作,就在于对律诗定型的贡献上。

  诗歌属于艺术,艺术上的工具是最难评判的。除非是两个作品差距太年夜,否则水准若只是在昆季之间的话,一定是公公有理婆婆有理。并且还不克不及对方一定就错。

  这根本就是个无法用对错来区分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个合理且能为年夜众接受的标准来进行评判。

  问题在于就连律诗也是丙刚定型,甚或还在定型的过程中,又谈何标准?

  没有标准,取了这首却不取那首,这自己岂非就是惹争议的根源?即便有再严密的防弊办法,无标准评判的评判自己就是最年夜的弊之所在。

  既有此短处,士子们如何肯服?既不心服,又是这等利益攸关的年夜事,又有前例可循,难倒他们就不知再闹?

  万事有一就有二……

  在宋之问看来,罢废前次科考实是朝廷做的最年夜一件蠢事。

  从此,科举多事矣!

  一般人看不出这先天的内伤缺陷,作为诗坛年夜家、又曾任过主考官的宋之问如何看不出来?

  一针见血,直指唐松最年夜的软肋所在。

  这番话着实有理,武三思面色不动,心中却是暗自欢然。

  这份欢喜还不曾消退,宋之问便给了他更年夜的惊喜,“更何况,唐松这贱子还获咎了一些他根本获咎不起的人?他将防弊的章程做的越严,即是获咎的越深”

  武三思思虑一番,却没想到谜底,“什么人?”

  “崔、卢、李、郑,以及以此四家为首的士林旧族。自科举定制以来,哪一次进士科中榜者中没有这四家子弟?”

  听到这四姓,就连武三思的脸色也随之一变。

  这四姓指的是四个家族,别离是博陵崔家、范阳卢家、清河李家、荣阳郑家。这四个家族看似当朝不曾出什么显官,但如果论树年夜根深却是当世无匹,实是天下公认的衣冠美族,世家中的最好w世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世族门阀势力高涨,甚至到了一言之间兴废君王的境界。六朝入隋,再由隋入唐,直到如今的武周,虽然历代统治者都在有意打压门阀但究竟结果时间太短,门阀的势力,尤其是在民间的影响力又根深蒂固,是以这种打压远远未竟全功。

  甚至一直要到唐末随着唐朝的灭亡,世族门阀才算退出历史舞台。

  昔日王谢早已风流云散,但这崔、卢、李、郑四家却完全的存活了下来,并一直存活到现在,并且还活的好好的,很滋润。

  关于四家的声望之年夜,影响力之年夜,责观政要卷七礼乐中有着很好的记载:

  贞观时天下以崔卢李,郑四姓为贵,太宗厌之。乃招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年夜夫韦挺等刊正姓氏,普责天下谱蝶,并据凭史传,剪其浮华,定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然众以推山集士族崔氏为第一。

  太宗厌恶天下以崔卢李郑四姓为贵的情况特命撰氏族志本就存着改变这种状况的用意,谁知臣下撰写的氏族志仍然推博陵崔氏为天下第一。就连太宗身世的陇右李氏也只能排在第五。

  仅此一例即可看出此四族在民间,尤其是在人心中的影响力。这四家每自矜贵,不与外族通婚,以至于一旦有外族人能与此四姓婚嫁,马上便欣喜若狂,以为一举迈入衣冠美族之列。

  针对这种情况,以至于后来的唐朝天子不克不及不以天子诏的形式强令四家不得通婚。

  与此同时,博陵崔氏亦是有唐三百年间的第一“驸马家族。”盖因这一家族在民间盛名太著,就连皇室也好其清名,愿以公主婚之。是以二百多年的唐朝史中,仅这一家就出了数十个驸马。

  以上种种都使这同气连枝的四家成为整个唐朝在民间最有影响力,在朝堂官场极具潜势力的家族,别梁王武三思,即是文昌左相武承嗣在一日没登上帝位前都绝不肯意获咎这四个家族。

  时至今日,这四家自然已不成能再掌握兵权,其影响力最主要就是扎根于民间,投射于士林,可以是当之无愧的士林领袖家族,天下书人仰望的中心。

  “此四家凭借其名满天下的衣冠华族之名,历来根本无需行卷,每科也必有子弟高中进士。所以,从国朝科考中得益最多的其实即是这四家。唐松那贱子一旦改变科举章程,即是在向这四家挑衅,一旦这重考的科考中四家子弟中不得进士,或是中者太少,四家焉能坐视不睬?”

  宋之问鬼哭般的一个冷笑,断言道:“既已任了主考,唐松这贱子实是已无幸理,天理昭彰,报应不爽,某就在这里等着他,等着悔六

  话已至此,武三思再不断留,转身便向重狱外走去,身后宋之问的鬼哭狂笑仍在继续。直到武三思将要走出重狱的门户时,身后才传来声嘶力竭的哀嚎,“梁王,救我!梁王,救我!”

  武三思冷冷一笑,径直迈步走了。

  辞别来俊臣,高年夜轩车内的武三思想到唐松,再想到宋之问丙才的那番话,原本烦乱的心情竟然好了很多。

  心头一动,欲待唤过长随向四家透露些唐松章程的事情,蓦然又想到上一遭的经历,武三思最终还是忍了,这时候实在不克不及节外生枝。

  无比遗憾的叹了。气,武三思叮咛车马向白马寺而去。

  就在这天,就在士林涌涌攘攘的担忧与怀疑中,神都贡院外张布了由唐松制定,圣神皇帝亲自御准的考试章程。

  这个消息一传出,士林哗然,滞留京中的贡生们纷繁潮流般向贡院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