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命游戏 第25章 神秘的照片拍摄者
作者:云卷-云舒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李光达想调查钱红?”显然,董宵的话,着实让郭弘明有些意外。

  “是啊。”董宵很肯定地说,“李光达对我说,他怀疑钱红在外面有人了,想让我的公司帮忙调查,确定一下,钱红是不是真的做了对不起他的事。”

  “对李光达的委托,贵公司展开调查了吗?”郭弘明问。

  “那当然,凡是客户的委托,公司都会立即展开调查,尽快给客户一个满意的答复。”董宵连忙回应。

  “董先生,我需要贵公司对钱红所有的调查资料。”郭弘明直接提出了条件,且语气不容置疑。

  “好……好的。”知道郭弘明话语的分量,董宵不敢再有二话。

  很快,秘书小刘便将相关资料全部送到了郭弘明的手上。

  在郭弘明翻看资料期间,董宵配合地解释道,“郭队长,这就是全部资料了,里面有公司和李光达签订的委托书,还有我们调查的全部结果。”

  “调查结果,就是这些照片吗?”取出档案袋中的一沓照片,郭弘明问。

  “是。”董宵回答,“经过调查,李光达想得没错,钱红的确在外面有人了,这些照片都是他们出入各旅馆的证据,不过很惭愧,他们两个都太小心了,尤其是那个男人,每次都戴着帽子和眼镜,根本拍不到他的正面,只能勉强看清身体轮廓。”

  仔细盯看了每张照片,郭弘明确定了董宵所言不假,每张照片中,都有两个小心翼翼进出旅馆的男女,钱红的面目勉强可见,而那个男人,就是一个模糊的影子。

  “看不清男人的样子,我们就无法查到这个人的详细信息,对此,李光达非常不满,三番两次地催促我,这才有了我们的频繁见面。”说到这里,董宵很小心地看了一眼郭弘明,继而说道,“郭队长,所有的情况,我可是全部告诉你了,李老板的死,真的和我没有任何关系啊!”

  “董先生不必担心,还是那句话,没有证据,我们不会随意怀疑某一个人。感谢你的资料,我需要把它们带回局里,董先生没有意见吧?”郭弘明最后提出了要求。

  “当然没有意见,郭队长请便。”董宵急忙说。

  芜平日报社会议室因余凯和柯路杰两名副总编意见相左,与会人员更不知如何应对,一时间,会议气氛很是尴尬。

  对这种状况,总编杜文博并不感到意外。

  之前,因芜平日报受芜平市委宣传部的统筹管理,报纸的风格,必然以客观、真实、中规中矩为主,所以长久以来,性格中庸,思想正统的余凯,一直受到了总编和上级领导的青睐。

  但是,随着形势不断发展,报纸新闻业不但面临机构改编,去行政化的趋势非常明显,除了重特大新闻和主流舆论导向,政府机关不再直接干预报社,的内部管理且同行之间的竞争也愈来愈激烈。在这种情况下,《芜平日报》的风格便显得有些单薄了。果然,一段时期以来,《芜平日报》不论是销量还是关注度,都非常不理想。于是,年轻有冲劲儿,思想活跃开放,善于发掘新闻,吸引读者的柯路杰,开始受到领导的关注。

  很明显,两名副总编都是才华能力俱佳,但矛盾,自然不可避免了。

  想到这里,杜文博不由叹了一口气,并在大家目光的注视下,徐徐开口了,“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芜平日报社首先要考虑的,是能够继续在竞争中立足,相信,在座各位都愿意看到,随处一位芜平市民,手中都能拿着一份《芜平日报》,除了这点,其余都在其次,不是吗?”

  说到这里,大家已然明白了总编的倾向。此时,余凯脸上的怒色更明显了,而柯路杰则相反,表情显得轻松了许多。

  “老余,我觉得,还是让路杰说说自己的想法吧,只要他所言有理,又不违背原则,我认为可以一试。”杜文博很客气地征求着余凯的意见。

  “既然总编都说话了,我没什么意见。”余凯颇为情绪化地说。

  得到杜文博的眼神示意后,柯路杰即刻开口了,“诚如杜总编所言,我们首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让《芜平日报》在竞争中立足,而报纸想要立足,唯一不能失去的,就是广大读者。若是想要留住读者,最应关注的,还是新闻的吸引性和舆论关注度。所以,再回到‘每周新闻人物’改版话题上,我还是觉得,之前选择的新闻人物,标准非常局限。下一步,我们可以适当放宽标准,以人物的新闻性,而不是正面性为参考依据,也就是说,那些身上有过舆论污点,但大家依然关注的人,也可以作为我们的新闻人物。”

  “路杰,不必列出这么多前提,你的意思我明白了,无非还是想关注芜平市饱受争议的纪家公子,纪伍申,还有他背后的绿风集团,是吗?”余凯一语道明。

  “没错。”柯路杰直言不讳,“作为绿风集团的继承人,纪伍申虽然年轻有为,能力出众,但却因情感丑闻让公司利益大受影响,的确是一个受争议的人物,可不要忘了,所谓争议,正是其新闻性的最大体现。而今,纪伍申已经彻底隔绝绯闻,专心经营绿风,集团重新有了起色,这一过程,本身就具备了十足的吸引性,相信,这也一定能够引起芜平市民的关注。所以,下一期的新闻人物,我建议选择纪伍申。”

  “我还是那句话,报纸宣传,应该有起码的底线,不能单纯关注吸引性。”余凯还是固执己见,“纪伍申有新闻性不假,可是,如果我们以他为新闻人物进行宣传,其本身的争议性影响到《芜平日报》的声誉怎么办?”

  “这一点我当然考虑过。”柯路杰应对说,“按照‘每周新闻人物’的惯例,本期人物报道结束后,会自行预告下期的新闻人物,借以引起读者的关注。所以,我们可以先行与纪家取得沟通,获得同意后,接着在明天‘每周新闻人物’板块刊登纪伍申的采访预告,看看报纸发行后的反应,如果反响良好,我们就即刻展开采访工作,当然了,如果反响不佳,我们可以寻一个合适理由,更换采访对象。”

  “老余,我觉得路杰的想法还是具备可行性的,加之有事先预告,事情也保险,你认为呢?”杜文博再次征求意见。

  事已至此,余凯明白,一再的征求意见,不过是杜文博给自己预留的台阶而已,并不愚笨的他,只能妥协了,“我没意见,就按路杰的方法试一试吧。”

  “好。”终于松了一口气,杜文博微笑着回应。

  一个看似正确的选择,却谁也没有想到,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

  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陈涛办公室“回来了老郭!”见到匆忙迈进办公室的郭弘明,陈涛急忙起身。

  “这次有收获!”说着,郭弘明将董宵提供的资料递给了陈涛,并详细向他复述了与董宵第二次见面的完整经过。

  “这么说,董宵身上的疑点完全洗清了?他与李光达频繁会面,只是为了调查李光达的妻子钱红?”

  “不,事情并不是这样。”没曾想,郭弘明很快否定了陈涛的推测,且目光十分锐利,“陈队,你好好看看这些照片和这份委托书上标注的日期,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疑点!”

  “哦?”经由郭弘明的提醒,陈涛又开始重新翻看档案袋内的资料,终于,他也看出了破绽,“其中两张照片的拍摄日期,要早于委托书签订的日期!”

  “没错!这是最大的疑点!”郭弘明随即接话道,“从逻辑上讲,类似于明通这样负责信息调查的公司,定然是先接受客户委托,而后再展开调查。可是,李光达是在今年的2月13号,与公司签订了委托书,委托明通公司为其调查妻子钱红的行踪,可有两张钱红与男子约会的照片,拍摄日期却分别是2月9号和2月11号。并且,根据咖啡馆视频资料,李光达和董宵的第一次会面时间,是2月12号。这表明什么?”

  “这表明,在二人第一次会面之时,两张照片就已经存在了。”陈涛默契地回答。

  “为什么照片拍摄时间会早于李光达的委托时间?哪有侦探公司在未接受委托的情况下就展开调查?这不符合逻辑,甚至是违法的!”郭弘明又说。

  “难道,这两张照片,是李光达自己拍摄的?而后他又将之提供给了董宵,让他的公司进一步调查?”陈涛做了可能性猜测。

  “我认为不是。”郭弘明很自信地分析到,“首先,这两张照片的拍摄地点,明显不相同,是钱红与情人两处约会地点。正所谓,家丑不可外扬。假如照片都是李光达拍摄的,那就说明,他已经掌握了妻子出轨的证据和踪迹,既然这样,他又有什么必要再委托董宵?况且,二人之前还有过节?其次,如果照片是李光达拍摄的,那就说明,他已经亲眼目睹了妻子与情人相处,作为丈夫,他完全可以直接冲上前去,证实情敌的身份,也不可能再去委托董宵。总之,我认为照片的拍摄者,不是李光达本人。”

  “你的意思是,拍摄照片的,是董宵?”聪明的陈涛很快明白了郭弘明话语所指。

  “我认为这种可能性比较大。”郭弘明直言不讳,“而今,李光达死了,关于二人见面的动机,董宵完全可以撒谎。”

  “我明白了。”陈涛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董宵自称,调查钱红的委托,是李光达主动提出的。实际上,事实很可能相反。是董宵首先出示了钱红出轨的证据,无奈之下,李光达才索性提出了委托,让董宵公司代为调查。”

  “我也是这么想的。”郭弘明接话说,“之前,李光达接连欠款,董宵很气恼,便想到用装修工程抵押欠款,却没想到,不但欠款没追回,装修工程也是一塌糊涂,于是他更加恼怒,却没有更好的办法牵制李光达,情急之下,就想出这见不得光的手段,用钱红出轨之事要挟李光达,让他受制于自己,继而逼他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