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命游戏 第56章 实验中学的新发现
作者:云卷-云舒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多明显的事儿啊!大家还都文绉绉的,不好意思直说!”听了郭弘明和吴昊伦的发言,急性子的袁林终于按捺不住了,“专家研究员都解读不了的东西,凶手或是死者还能知道?还在临死前留下这古文明符号?这不脑子进水了吗?绝对不靠谱!赶紧pass(略过)!说下一条!”

  “林子,陈队还没发言那,别太着急了!”见状,一旁的吴昊伦不由小声提醒到。

  然而,陈涛并没有介意袁林的态度,笑着摇摇头,示意叶惠宁道,“说下一条线索。”

  “大家请看我手里这本书,名叫《有趣的火柴游戏》。”说话间,叶惠宁已然展示出了书的封面。

  “江成的书?”紧接着,心细的陈涛就看到了作者的署名。

  “此书作者就是他,芜平实验中学校长,江成。”叶惠宁很快介绍说,“关于江成,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他是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且数学天赋很高。对火柴游戏的热衷和研究,就是他的一项特长。所谓火柴游戏,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移动火柴转变图案,或是增加火柴变成等式之类的游戏,相信大家也都玩过。而我手中的这本书,就有无数的火柴游戏题目,都出自江成之手。类似等号、加号、乘号、田字等符号随处可见,排列方式也多样,只不过,独没有血字符号里的‘※’,因为这个符号带有四个‘点’,而单纯用火柴摆成的图形,只可能有‘横’或是‘竖’,不会出现‘点’。”

  “提供线索的人是谁?”陈涛首先问。

  “芜平实验中学的一个老师,还有几个中学生,先后都反映过这条线索,认为符号与自己校长设计的火柴游戏题目很相似。”叶惠宁回答。

  “火柴游戏?似乎更不可能吧?”无奈撇了撇嘴,袁林还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态度,“在死亡现场出一道火柴游戏的题目?这是做什么?让我们破案的猜谜吗?加一根火柴就拼出凶手名字?或是减一根火柴能看到死亡真相?这……有点儿扯吧?”

  “林子!正在分析血字符号线索呢!能不能好好说话?!”见袁林总是这么“不着调”,郭弘明不禁提醒道。

  “我说得都是实话啊……”小声嘟哝着,袁林暂时闭嘴了。

  “陈队,我认为与第一条线索相比,这条线索更为接近一点。”没有再理会袁林,郭弘明又发言到,“至少,火柴游戏的设计者,江成,与我们案件相关联,他与邵同舟之间的关系,也正在调查之中。所以,江成这个人,应该纳入视线。对血字符号一事,也应该当面让其确认一下。”

  “有道理,我也是这么想的。老郭,这件事就一并辛苦你了。”陈涛说道。

  “没问题。会议结束后,我就去一趟芜平实验中学。”郭弘明立即说道。

  “惠宁,介绍第三条线索吧。”陈涛接着吩咐到。

  会意地点点头,叶惠宁利落地更换了屏幕图案,很快,大屏幕上又显出了另一组图案符号:“=※田=”

  随着符号的呈现,叶惠宁的声音也响起了,“大家看到了,与前两类符号相比,这串符号,是最接近于血字符号的,只不过,在原符号的基础上,又多出来了一道竖线。”

  调整了一下呼吸,叶惠宁继续说道,“这串符号,来源于我市清崖镇曾经流行的一个游戏,名叫‘猜石子’,符号,就是‘猜石子’游戏的图案!”

  “清崖镇的游戏?!”显然,游戏的来源,刺激了陈涛。

  “是的。”叶惠宁又一次确认了,“提供这条线索的,是一个曾在清崖镇生活过的退休工人,现在芜平市区居住。据这位退休工人反映,这个游戏,曾在八十年代流行于清崖镇,确切地说,是流行于清河附近的几个村庄,分别是李村、齐村、赵村、钱村和刘村。之所以在清河附近流传开来,是因为在八十年代之时,清河两侧还未被开发,河岸边,由于常年流水加上地质水质的原因,聚积了大量的彩色鹅卵石,其中,最为漂亮绚丽的,就是一种红色鹅卵石。因此,村庄里的孩子,经常为了争夺这种红色鹅卵石而起争执。后来,也不知是谁的发明,这种‘猜石子’的游戏就开始逐渐盛行起来,其作用,就是为了公平裁判红色鹅卵石的归属。”

  “听起来真复杂,详细解释一下,如何用游戏裁判鹅卵石归属?”这一次,还是袁林先着急了。

  “其实并不复杂,我简单一介绍,大家就都明白了。”叶惠宁很快做出了回答,“举个例子,有两个孩子在清河边玩耍,我姑且以‘甲’和‘乙’来区分他们。玩耍间,二人无意间发现了一颗稀有的红色鹅卵石。当然了,谁都想把这颗石子据为己有,因此,甲就画下了‘猜石子’的图案,把这颗红色鹅卵石和其他四颗色彩各异的普通鹅卵石一起,全部摆放到‘x’符号的四周和中心,即变成了这个符号,‘※’,也就是说,‘※’上共摆放着五颗鹅卵石。这时,他们就需要找到第三人,即‘丙’,作为游戏的证明人。其中,‘丙’可以是孩子,也可以是成人,他负责红色鹅卵石的归属裁判,但得不到鹅卵石。确认‘丙’后,他就站到竖线后面,面对游戏图案。这时,游戏就正式开始了。”

  “天哪……还说不复杂……”努力观察着叶惠宁的演示,吴昊伦感到,自己的大脑都快满溢了。这样一个孩童间的游戏,能够与血字符号相关联吗?如果真的有,他也真的不敢相信。

  没有理会吴昊伦的牢骚,叶惠宁继续叙述说,“游戏开始后,‘乙’站到右侧双线外,背对游戏图案,‘甲’则从‘※’中任选四颗鹅卵石摆到‘田’的四个方格中,只留下一颗。摆放结束后,‘甲’退到左侧双线外。这时,‘丙’告知‘乙’,可以猜石子了。于是,‘乙’就猜测,究竟是那种颜色的鹅卵石被‘甲’留在了‘※’图案中。如果猜测正确,红色鹅卵石将归‘乙’,反之,猜测错误,红色鹅卵石归‘甲’。”

  稍稍停顿了一下,叶惠宁继续她的话题,“我的陈述有些冗长,简而言之,还是我方才所说的那句话,这个‘猜石子’的游戏,就是为了裁判红色鹅卵石归属的,既可以为孩子提供娱乐,也能够避免孩子强行争夺红色鹅卵石。”

  “谁扮演‘甲’,谁扮演‘乙’,这由谁来决定?”这时,好奇的吴昊伦又发问了,“听起来,二者获得红色鹅卵石的几率并不公平,从概率角度讲,‘甲’有百分之八十的机会,而‘乙’却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机会。”

  “可以由二人自愿商议决定。在存有争执的情况下,则由‘丙’随机分配,不过,如果是这种情况,相同的两个人再次玩‘猜石子’游戏时,角色将自动互换,以示公平。”叶惠宁回答道。

  “你刚才说,游戏流行于八十年代,后来为何中断了?”郭弘明又提出了疑问。

  “九十年代初,清河两侧陆续被开发,诸多乡镇企业和加工厂应运而生,河中的鹅卵石,也多半被挖走,变成了工厂的原材料。渐渐地,莫说红色鹅卵石,就是其他彩色鹅卵石也不多见了,村庄的孩子们再没有机会再争抢,‘猜石子’的游戏,自然就没有市场了。”叶惠宁给出了答案。

  “仅仅是这个游戏,似乎与案情毫无牵扯,只是不要忽视了一点,崔长根当年的势力范围,就在清崖镇,尤其是清河两侧的村庄。”郭弘明提示道。

  赞同点点头,陈涛也说,“你和我想到一起了。”

  “陈队,九十年代初,你就在清河派出所,对这个游戏,有所耳闻吗?”郭弘明又问。

  转而摇摇头,陈涛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从未听说过。正如惠宁所说,在那个时候,‘猜石子’游戏已经不再盛行了。另外,清河派出所并不在清河沿岸,距离游戏流行的村庄,也比较远。”

  “即便游戏流行的区域,也曾是崔长根的势力范围,可这也不能代表什么吧?”这时,袁林又开口了,“惠宁说得很清楚,‘猜石子’游戏,只是孩子间的玩乐,以此决定红色鹅卵石归属的,和崔长根有什么关系?难道他的犯罪集团也玩这游戏?决定怎么分钱?或是分钻石珠宝?”

  “老毛病又犯了!能不能正经点?!”终于,陈涛不能忍受袁林的“插科打诨”,不由提醒道。

  下意识地吐了吐舌头,袁林便不再说话了。

  “惠宁,群众来信还在继续吗?”没有急于表态,陈涛又开始询问叶惠宁。

  “信息发布的前三天,群众热情非常高涨,但从昨天开始,提供线索数量就明显减少了,但还会零星增长。”叶惠宁说。

  “注意继续搜集。”陈涛吩咐道。

  “得了!态度很明确!三条都不满意!”听了陈涛的话,袁林撇撇嘴,对身边的吴昊伦说道。

  苦笑地摇摇头,吴昊伦也无言以对。

  “陈队,目前三条线索,你认为都与血字符号无关吗?”无独有偶,郭弘明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说实话,的确如此。”陈涛索性承认,“但这只是表象,我们还不能急于全盘否定。毕竟,除去第一条线索,其余两条,都与案件相关,尤其是第二条,还牵涉到本案的重点人物,芜平实验中学校长江成,所以,下一步的工作重点,除了邵同舟、谢景文和纪伍军,再加上江成!”

  “那清崖镇呢?暂时忽略?”郭弘明又问。

  “不,不能忽略!”对此,陈涛的态度很明确,“哪怕只有一丝可能性,我们也不能放弃。不要忘了,除了大肆宣扬血字符号,对我的人身攻击,也是犯罪分子现有的伎俩,而我的问题,多半出在清崖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