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命游戏 第90章 疑点重重的记者
作者:云卷-云舒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需要你做两件事情,第一件,将谜语板块的原始稿件从谜语库中调出来。第二件,分别查询一下昨天编辑部齐海昌和李叶的上网时间。”邱亮首先做出了安排。

  “好。”听了邱亮的话,小李很快在电脑前忙碌起来。

  “邱局,您怀疑他们两个?”听到这些,一旁的袁林忍不住好奇地问。

  “这次作案手法非常隐蔽,借助日报谜语板块的特殊形式,将对陈队长的指控隐含在答案之中,这种手法,仅凭细致的审核是无法发现问题的。但正如杜总编所说,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前提必不可少,那就是,必须要等到报纸模板成型之后,否则的话,谁都无法用这种方法达到目的。通过方才的会议,我们已经了解到,第一次完成报纸排版的人,就是李叶,继而是齐海昌复审,随后杜总编才召开了会议,规定了严格的审核流程,谁都失去了机会。所以我认为,若想在谜语上动手脚,只能在模板确定以后,会议开始之前。”对袁林的疑问,邱亮给出了细致的解答。

  “邱局,您真不愧是老刑警,平时总把您当领导,没想到,分析起案子来,真是……”

  “少说这些没用的!什么时候了,没个正经!”瞥了一眼“不靠谱”的袁林,邱亮无奈摇摇头。

  见状,袁林只能吐了吐舌头,不敢多言了。

  “邱局长,这是谜语库中的谜语底稿。”这时,小李已经将一张打印好的谜语原稿呈给了邱亮。

  “谜语原稿的答案是九个字,且汉字也与现有答案不重复,如此一来,就更确认了我们的猜测。”指着原稿中的答案,邱亮进一步分析。

  “的确是这样。”袁林急忙附和。

  “李叶和齐主任的上网时间也查到了。李叶登陆和退出内网的时间,分别是昨天下午六点零三分、六点五十八分;齐主任登陆和退出的时间,分别是七点零九分、七点五十二分。”小李接着说。

  “间隔这么长时间?”邱亮一听,便皱起了眉头。

  “邱局长,您有所不知,单人对报纸全版的审核时间,大概就在一个小时左右,如今,又增加了广告版,他们的速度已经很快了。”对此,小李做了解释。

  “也就是说,报纸模板成型的时间,应该是李叶排版完成的时间,即昨晚六点五十八分,是吗?”邱亮又问。

  “是。”小李立即回答。

  “会议是八点正式开始的吗?”邱亮继续追问。

  “是八点。不过在晚上七点五十分,人员基本就到齐了。”小李说。

  “再去查一下,昨晚六点五十八分至八点之间,还有谁登陆过内网?”邱亮接着做了安排。

  “好。”说话间,小李即刻返回了电脑前。

  没过多时,小李便给出了答案,“只有一个人,记者部赵毅阳,登陆时间,晚上七点零一分。”

  “又是赵毅阳?!”听到这个名字,袁林首先有了反应。

  “能查到他的上网地点吗?”相对而言,邱亮则比较镇定。

  “不能,上网地址被隐藏了。”小李如实回答。

  “从技术角度分析,有没有他人借用这一登陆号登陆内网的可能性?”邱亮问。

  “当然有。”小李很快回答,“只要知道赵毅阳本人的登录号和登录密码,这一点很容易做到。”

  “好,感谢你的配合,记住我的话,今天的调查情况,不要对任何人提起。”临行前,邱亮不忘叮嘱。

  “请邱局长放心,我一定保密。”小李连忙表态。

  微微点点头,邱亮没有过多停留,而是快步走出了技术科。

  “邱局,赵毅阳一再进入视线,他必定有疑点!”紧接着,袁林开始发表意见。

  “事情很明显,篡改谜语答案的人,有四种可能性,李叶、齐海昌、赵毅阳、借用赵毅阳登录号登陆内网的人。而你所说的,只占四分之一的可能。”看了袁林一眼,邱亮很谨慎地说。

  “需要找赵毅阳问话吗?”袁林请示。

  “需要,但不是现在。”邱亮提示到,“寻个合适的机会,你单独与赵毅阳碰个面,注意询问语气,不要打草惊蛇。”

  “是!”袁林说。

  锦昌市刑侦支队询问室

  “谢镇长,得知了邵家被灭门,又看过这封邮件,你有什么要说的吗?”见到谢景文后,陈涛直奔主题。

  “没什么好说的……”虽然脸色十分难看,但谢景文还是摆出了一副沉静的模样,“姐姐姐夫被害,我很难过,还有小瑞,真是让人心疼……至于邮件……我完全不了解情况……上面的内容更是子虚乌有……”

  “可邮件显示,这就是邵同舟生前留给你的话。”陈涛说。

  “姐夫从来不用这种方式与我联络,他甚至不习惯用电脑,所以……邮件一定不是他本人发出的。”谢景文说着,声音却有些颤抖。

  “谢镇长,我们特意从芜平到锦昌,不是听你敷衍的。”陈涛的话语,愈来愈直接。

  “陈队长,我说得全是事实,怎么说是敷衍呢?!”一时间,谢景文显得有些激动。

  “谢镇长,实不相瞒,你的处境非常危险!李光达尚且不论,董宵和邵同舟被害前,都收到过这样的邮件!”陈涛毫不掩饰事实。

  “什么……”想被什么东西猛地击中了,谢景文的表情,瞬间就凝固了,“收到邮件的人……就会……”

  “我们尚没有证据,证明邮件与凶案的必然关联性,但从推理思维入手,你确实很危险,不得不防。”陈涛很认真地说。

  “那……该如何防?”谢景文小心问。

  “很简单,配合我们的工作,把你知道的全说出来。”陈涛直言不讳。

  “需……需要我说什么?”此时的谢景文,简直是如履薄冰。

  “你们四人之间的秘密。”陈涛随即说。

  “我……我们四人……”

  “没错,”陈涛确认说,“你与邵同舟、董宵还有李光达之间的秘密。”

  “可我们根本……”

  “谢镇长!不要再说你不认识董宵和李光达!”对谢景文的搪塞,陈涛丝毫不留情面,“邵同舟与董宵的父亲,以及李光达的舅舅,都是庆元机械厂的职工,早在九十年代初,你们四人就结识了。不仅如此,在1992年,你们还曾结成生意合伙人,共同在东南平原一带做农副产品批发的生意。结果,你们不幸遇到了水灾,生意并不成功,无奈返回芜平,随后,你们才分道扬镳。我说得没错吧?”

  听着陈涛所说的一字一句,谢景文逐渐瞪大了双眼,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

  “不必惊讶,谢镇长,我们掌握的情况,远比你想象得多,不要以为,事情过去了二十多年,就会变成永远被尘封的秘密,谁都不会知道!别忘了那句老话,‘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陈涛的言辞非常犀利。

  强迫自己调整了一下呼吸,谢景文硬着头皮应对说,“既然陈队长都已清楚了,我也就没什么可说的。的确,我们四个搭伙做过生意,只可惜,恰逢水灾,积压的货都滞销了,生意血本无归。无奈之下,我们只能各自再谋生路。”

  “因为那场水灾而血本无归的小生意人,的确不在少数,但据我所知,可不包括你们四个。”陈涛继续陈述到,“返回芜平后,邵同舟、董宵、李光达三人,都即刻开始了自己的生意,而你,也凭借优厚条件进入了机关部门,这样的起点,可不像是血本无归的样子。”

  “那是他们的事,与我无关。而我进入机关单位,全靠自身学历和能力,与条件不相干,这一点,陈队长怕是误会了。”至此,谢景文依然不松口。

  “返回芜平后,你与董宵、李光达还有过接触吗?”陈涛接着问。

  “没有。我只与姐夫保持联络。”谢景文回答得很干脆。

  “不对吧?”陈涛淡定地回应道,“李光达被害后,你分明与邵同舟和董宵会面过两次。是监控录像错了,还是你谢镇长太健忘?”

  “你……”知道自己钻进了陈涛的“圈套”里,谢景文一时无话。

  “谢镇长,我最后奉劝一次,如此苦心劝说,并非为了我自己,恰恰是为了你!”明白谢景文的心理,陈涛继续陈词,“说句不好听的,案子破不了,作为刑侦队长,我最多是办事不利,背个处分就罢了,而你谢镇长,若真的丢了性命,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足足有五分钟,谢景文一句话,甚至一个字都没有说,眼神忽而游离,忽而惊恐,嘴唇蠕动了几下,似乎想说点什么,但终究又放弃了。

  “怎么?谢镇长是为难?还是不知从何说起?如果是后者,我可以提示一下,冯贵成。”陈涛丝毫不给谢景文留下余地。

  “冯……冯贵成?!”突然听到这个名字,谢景文不禁身体一哆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