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三国逆命传说 第四十五章兵者人间屠龙器《二》
作者:轩辕语诺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叶子苏凝眉敛目,摸了摸下巴,四下望了望,沉声道:“正所谓,闻弦歌而知雅意,我不得不说,你的猜想非常正确。但很多的事,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道得明的,也绝不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或是想到的那么简单。这西山大营如是,那诸子末学亦如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或是想到的,不过是冰山浮出江海的一角,管中窥豹只见的一斑!不说那诸子末学,就说这小小谯县和这不及两千人众的西山大营,自延熹三年以来,屯扎谯县,虎踞西山,钱粮自给,军政自理,政出谯县府衙,军出西山大营,直到永康元年威宗孝恒皇帝驾崩之后,大汉朝堂这才彻底失去了西山大营的掌控权,不说朝堂调令,更别说什么太尉将军,没有匡辅兵符在手,哪怕是当今天子亲临,他也休想调动西山大营的一兵一卒。不听朝堂调令,不闻天子召宣,西山大营自然有他不为不知的深沉,若不然,那五校精卒,并凉劲兵,三河骑士,只怕早已浩浩荡荡的杀将而来。你或许会觉得奇怪,觉得匪夷所思,觉得难以置信,大汉朝堂,汉家天子,居然调不动朝堂治下的西山大营!这不奇怪,西山大营驻谯县,镇守西山二十年,不听朝堂调令,不闻天子召宣,自然有他自己的理由。西山大营,原名匡辅,而严格意来讲,他只是半支军队,与之相对的,还有一个东山大营,名曰救赎,取其匡辅社稷救赎苍生之意。这匡辅救赎,始建于延熹三年,也就是跋扈将军身死族灭威宗孝恒皇帝皇权稳固的第二年,但究其原因,还得从威宗孝恒皇帝以及鲜卑单于檀石槐说起,延熹元年,称雄北地的鲜卑多次进犯大汉长城一线的缘边九郡以及辽东属国,根基浅薄的威宗孝桓皇帝对此忧心忡忡,为了笼络鲜卑檀石槐,不惜封他为王,更还放下姿态下嫁公主和亲,檀石槐对此非但不受,反而加紧了对长城缘边要塞的侵犯和劫掠,堂堂一国君王竟遭蛮夷如此蔑视,更何况,这个蔑视自己的鲜卑单于竟还比大汉君王的自己小上那么四五岁,这让外藩入朝根基浅薄大权旁落的孝恒皇帝很受伤,一直视作平生大辱,在诛灭跋扈将军稳固皇权之后,他决心打造一支虎狼之师,与鲜卑一较高下,以报当年许诺封王和亲却惨遭蔑视之辱!当时,鲜卑有一精锐铁军,名曰射屠,威名赫赫,战力无匹,号称射屠一百破敌精兵三千,更有人言,得射屠者得鲜卑,得鲜卑者得天下。先帝闻听,心中大怒,便暗中绕过朝堂,组建了一支没有番号没有编制不入军藉的天子私军,这支军队,一部隐在民间,是为匡辅,一部藏于边军,是为救赎!这,便是西山匡辅,东山救赎,孝恒皇帝的天子私军,大汉最精锐的部队,是最精锐,而非之一!这支大汉最为精锐的天子私军,用着最精良的军械,经过最严格的训练,有着最坚强的意志,还有绝对的忠诚,耗费钱粮无数,历经七年磨励而成,正欲一展锋芒之时,孝恒皇帝却骤然驾崩,一展兵锋北伐鲜卑之事也就因此不了了之。再然后,匡辅浮出水面就变成了如今人尽皆知的西山大营,不明不白不清不楚的驻在了西山,这一驻,便是前前后后二十年!”

    郭佳皱了皱眉,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轻声道:“可问题是,先帝驾崩今上继位,朝堂上的大佬们就没有想过要收回匡辅救赎?”

    叶子苏故作深沉的笑了笑,道:“很多事,没那么简单,想是一回事,说是一回事,至于做,那又是另外一回事。朝堂上的事,更是如此,分不清黑白善恶,道不明是非对错,有的,不过是尔虞我诈的党斗权争,勾心斗角的权力制衡。先帝驾崩之时,今上不过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生父早亡,其爵位也不过是世袭而得的小小‘解渎亭侯’,才智不显不说,朝野上下又是毫无根基背景,论及血统尊贵,他也远远比不上渤海王刘悝,若非窦氏一族的鼎力支持,这大汉一国的龙椅皇位,那是轮也轮不到他。作为一个外藩入朝的少年天子娃娃皇帝,今上也是没办法,根基浅薄,大权旁落,那是常理,也是必定。在那样的情况之下,人哪有时间和精力去管我们小小谯县和这·不到两千人马的西山大营,从掌权的窦大将军和陈太傅夫手中收回北军兵权夺回朝政大权那才是重中之重的当务之急。可又细细一想,就一个少不更事根基浅薄的娃娃皇帝,再加上那么几个野心勃勃权欲熏心的痷人,想要夺回朝政大权,哪这么容易!走到这一步,朝中的权贵大佬、州郡的世家豪强、以及军中的实权人物,他们的态度那就显得至关重要,没有他们的点头默许和暗中支持,就凭一个娃娃皇帝再加上王甫曹节几个腌人,你借他几个熊心豹子胆,他们也不敢!毕竟来说,那不是孩子玩耍过家家,那是真刀真枪杀人流血的血腥政变,稍有差池,不止皇位不保不说,连身家性命都得赔上!好了,血流了,人杀了,制约皇权的陈蕃窦武死了,九月辛亥政变大获成功,大权在握,可这偌大的天下,哪有这么多的好事,投桃报李,有舍有得,事儿办完了,且办好了,追责的议罪,论功的行赏,朝堂上的官僚集团,州郡的世家豪强,还有军中的武人势力,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溢,权利双收!而先前制约皇权的两大势力,窦武为首的外戚集团和陈蕃为首的儒家士大夫,经过九月辛亥政变和第二次党锢之后,被少年天子和他手下的宦官集团收拾得服服贴贴,彻底丧失了朝堂议政的话语权。可还没等少年天子和宦官们来得及弹冠相庆,一回神,却忽然发现了一个更为头疼的问题,没有了儒家士大夫和外戚势力的牵绊制衡,朝堂上的官僚集团、州郡中的世家豪强,还有各地藩镇的武人势力竟是已然坐大,一个个尾大不掉,根本就没有办法处理,一旦过于逼迫,触及他们的根本利益,那帮人绝不会善罢甘休,更不会坐以待毙,随时都会揭竿而起清君侧,冠冕堂皇的举兵造反!这个代价,没人可以承受,哪怕他是当今天子、大汉君王!”

    郭佳扔掉手中的野草,不再调戏那只可怜的蚂蚁,用手摸着下巴,凝眉敛目半眯眼,略显深沉地开口说道:“这朝堂旧事,不说也罢,晦暗深沉,说不清,道不明,满带血腥!不想说,不想看,说多了全是泪,看多了尽是血!倒是西山大营那一档子事,真得好好思量,那帮人儿,潜伏隐匿了数百年,终究耐不住寂寞!”

    叶子苏轻呼了一气,漫不经心地开口说道:“人家潜伏隐匿了数百年,耐不住寂寞,那也是人之常情。再者来说,耐不住寂寞的又何止是他们,那高坐龙椅的君王,那朝堂上的官僚士大夫,那州郡的世家豪强,还有那军中的武人势力,又有谁,安守了平庸,耐住了寂寞!”

    郭佳皱了皱眉,啧啧道:“平庸也好,寂寞也罢,那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问题。如今的当务之急,是要清查西山大营,找出渗入营中的奸细,查清他们渗入西山大营的目的!正所谓风起青萍之末,浪成微澜之间,这些事儿,可不能掉以轻心。”

    叶子苏抿嘴咬唇,不置可否的笑了笑,抬头看了看天,有阳光自林萌间隙而下,微微刺眼,“他们的目的,并不难猜。他们缺的,我们有的,便是他们想的!潜伏隐匿了三百年,胸有屠龙心,身怀屠龙技,可手上,到底还是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