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续盛唐 棉甲
作者:慎用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李健和张惠又玩耍了许久,之后张惠便催促着李健赶快回去,说是不让他耽误公事。

    两人回到督军使府的时候,已经有一位故人在等着,那就是来了好几回的郑兴,这郑兴却是一个郡守之才,李健为了招揽此人,就把他请到了后宅。

    李健这两个月身上的威势越来越重,让郑兴执礼也越发的恭谨了,李健的发展之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李健发展的越快,他对李健来说越来越不起眼,雪中送炭总比锦上添花好的多。

    “郑府尹请起,你再这样咱们就显得生分了。”

    李健说道。

    “臣只是一介文臣,才学也是一般,承蒙陛下不弃方有今日,如若殿下不嫌弃的话,臣愿为殿下效死,若违此誓,天地不容,日后殿下有何吩咐尽管下令,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郑兴跪在地上说道。

    “我若是不相信正盛(郑兴的字)的人品,当初我绝不会将凤翔许多军政要事。好了,咱们都坐下来吧,边吃边淡。”

    大厅内只留下一个侍女侍酒,桌上三五样家常小菜,既不丰盛,也不至于太寒酸,侍女帮二人斟满酒,就静静地站

    略略动了几筷之后,李健先开口道:“如今寒冬已至,将士们训练面临许多困难,正盛来得正好,本王正好有些事想麻烦正盛!”

    “殿下看得起属下,是属下天大的荣幸,谈何麻烦,殿下有何吩咐尽管示下。”

    “将东西拿上来!”李健对着旁边的侍女吩咐道,一会儿的功夫一个侍女端着一个盖着红绸布的盘子走上来。

    郑兴在李健的示意下,掀开了红布,拿起盘中的铠甲摸了摸,顿时哗然道:“殿下,此为何物?”

    “此乃棉甲!将士们穿上此棉甲可保暖御寒!”李健回答道。

    棉甲在元代开始出现,成熟时期是在明清,尤其是清朝的八旗盔甲,这些盔甲都是很厚的棉甲。

    将采摘的棉花打湿,反复拍打,做成很薄的棉片,把多张这样的棉片在缀成很厚很实的棉布,两层棉布之间是铁甲,内外用铜钉固定,这就是现在郑兴手中的棉甲了制作方法。

    其实自从火器出现之后,棉甲对火器的防御效果非常好,铁甲则对传统的弓驽具有防御能力。而且清朝地处辽东气候寒冷,但是因为棉甲还有防寒的作用,所以他们在冬季作战并没有什么不适应。

    棉甲制作容易,价格低廉,且不像传统重型铠甲需要量身定做,方便大批量生产,重量轻,对早期火器有很强的防护力,这也是李健拜托郑兴的事情。

    “此乃天赐神器啊!上天保佑!不知殿下想要属下做些什么?”郑兴一阵欣喜若狂之后冷静地问道。

    李健则是一阵白眼儿,这明明是我琢磨出来的,非说是上天赐予你的,“制作此物所需要的是西域白叠,这种棉甲本王如今只有一千多副,本王命你在一个月内赶制六万副棉甲,同时本王会命令督军使府所有官员配合你,怎么样?”

    尽管一个月内赶制六万副棉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郑兴还是决定接受这个挑战,因为这是一个进入李健势力圈的绝佳机会了,错过了这个机会,以后再想得到李健的重用,恐怕可能性微乎其微。

    “属下定当竭尽全力完成任务!”

    李健欣慰地说道:“本王没有看错人,正盛果然是做大事的人,你放心,我会让李鑫调给你足够的人手,此间事了,正盛之大功,本王定有厚报!”

    第二天一早,李健一进书房,就把李鑫叫来了。

    “殿下有何吩咐?”

    “本王已经决定由郑兴负责棉甲的生产,你的侍卫队要全力配合郑兴,尽把将棉甲赶制完成,否则将士们的训练一直跟不上进度。”

    最近因为天气寒冷,许多士兵都出现或重或轻的冻伤,李健只好将每天的训练强度一减再减,可是天气却是越来越冷了,这让李健很恼火,明年开春必须成军,否则实行新政没有军队的支持,很快就会覆灭的。

    如今的大唐已经有乱世之象,天下大部分地区都或多或少的发生动荡,也有很多野心家在徘徊观望,各怀心思。朝堂之上,依然是宦官当权,弄得朝野乌烟瘴气。

    而李健掌控的凤翔则在抓紧训练军队,整顿民生,由于杜让能等人都没有在李健的身边,所以他每天是异常的忙碌。

    暮色已临,寒气越发重了,忙碌了一天的李健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到后院,檐下的灯笼在寒风中摇晃着,明灭不定,小厅里张惠在炉火边,炉上的饭菜已经热了一遍又一遍。

    见李健脸带疲惫之色,张惠不禁十分心疼,匆匆迎上来捂着他的手说道:“殿下,你这样怎么行,人又不是铁打了,不是说没什么大事了吗,怎得殿下还如此疲惫?要不殿下还是歇息两天吧。”

    张惠的手暖暖的,李健能感觉那股暖意直渗到心上,“惠儿放心吧。没事的,吃完饭再泡个热水澡,这精力就恢复了!”

    门外北风呼呼地吹着,温暖的厅内就象一个小小的世界,将寒冷和纷乱隔在另一个世界外。李健牵着张惠的手在炉子边坐下,见她脸上仍是写满了担心,那种体贴温暖的感觉让李健不觉心里暖暖的。

    执子之手,与子共著。执子之手,与子同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夫复何求?

    竖日,李健正在吃早饭的时候,突然有侍卫禀报说韩通求见。韩通此人掌管着天眼直,只要是求见必定是大事,李健顾不上吃饭,连忙赶往书房。

    “殿下,有消息传来卢龙节度使张允伸病故!其子张简会自任卢龙节度留后,平州刺史张公素驱逐张简会,张简会逃往长安,张公素自称卢龙节度留后!”韩通对着李健说道。

    这一消息彻底让李健震惊了。幽州节度使,又称范阳节度使、卢龙节度使,是唐朝在今河北地区设置的节度使,天宝十节度使之一。安史之乱的根据地,后直到五代割据河北,为河北三镇之一。治所在幽州(范阳郡,今北京),初辖幽州、蓟州、妫州、檀州、易州、定州、恒州等地。

    而张允伸此人担任卢龙节度使共二十三年,勤于军政、处事恭谨。在他治下,卢龙军连年丰收,边境太平,军民上下和睦相处,安居乐业,其治绩一直为谈论的人所赞许。所以虽然幽州经历安史之乱有些衰败,可是在张允伸的治理下,卢龙军如今也算是天下少有的强军,因为卢龙军地处草原地带,马匹极易购得,所以卢龙军仰仗的还是精锐的骑兵。骑兵在古代可是一个大杀器,相当于现在的坦克。李健本来也想培养一直骑兵,无奈的是现阶段所有的资金全部用于民生,以至于军费开支很少。

    李健并不知道其实张允伸早死了三个多月,他只知道天下已经开始大变了,于是问道:“张公素此人如何?”

    “张公素此人任节度使后,残暴而粗鲁,弄得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且因为他常常以眼白示人,故被当地人私下称作白眼相公。”

    “嗯,此事孤王知晓了,还有什么情报?”

    “楼观道的清风道长和几位道士正马不停蹄地朝着凤翔赶来!”

    李健心道,难道是火药研制出来了?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可绝对是一个好消息!在这个时代如果将火药用于军事,那么最起码每场战争会少死很多人。

    “那些口才伶俐,又识字的人找了多少?”李健面无表情的问道。

    唐朝末年纲常崩坏,道德沦丧,以至于有实力的都称王称帝,如何让士兵只忠于他自己呢,他苦思良久之后才想到后世的政委。他要对军队的士兵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知道忠于谁。

    韩通也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这些人的作用,每天从军队里宣传岐王李健,这会无形之中影响士兵的思想,以后就算是有将军想要造反,不用李健派兵镇压,底下的士兵根本就不会造反。

    “已经招募了一千多人!”

    “将他们送进军营里,没有军队指挥权,只负责士兵的思想,就叫宣政使吧!”

    “诺!”

    亲爱的书友们,如果喜欢慎用的作品,请多多支持一下!慎用会再接再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