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续盛唐 清河崔氏
作者:慎用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果然第二天李漼就派小五子去将崔慎由请来。

    圣上有召,臣下哪能不从,崔慎由尽自满心疑惑却也不敢多问,对着工部官员同僚拱了下手道:“某这就去面圣,诸事回头再议了。”话音一落,匆匆地随着小五子进宫去了。

    路上崔慎由笑着对小五子拱了下手道:“公公,官家这是……”

    小五子是个机灵人,自然不会去得罪岐王殿下未来的岳父,故意顿了一下,低声说道:“圣上要给岐王殿下指婚!”

    小五子的声音虽轻,却如同一个晴天霹雳一般打在了崔慎由的头上,立时将他震得个七晕八素地,好一阵子回不过神来,如今陛下召见自己,肯定是自己的女儿了,不然以这位陛下的性格,怎么可能单独召见自己?

    等崔慎由来到麟德殿后,立即急急忙忙地走几步,跪倒在李漼的面前说道:“臣,工部侍郎崔慎由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哦,崔爱卿请起。”李漼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崔慎,这才醒过了神来,笑呵呵地吩咐了一句。

    “臣谢主隆恩。”崔慎由紧赶着磕头谢恩,站了起来,恭敬地垂而立。

    “崔爱卿有子女否?”李漼笑呵呵地问起了家常,登时更是令崔慎由苦笑不得,看来自己跑不掉了。可君有问,却又不敢不答,于是说道:“微臣有一子一女,目前都在清河老家了!”

    “哦,不错,不错!右仆射崔从的后代,想必也是有才之人啊!”李漼笑呵呵地点着头道:“你家闺女年岁几何?可曾许配于人?”

    崔慎由已经不是崔家的家主了,所以自己女儿的婚事,他根本就做不了主。可是如今显然皇帝陛下想要自己女儿成为岐王妃,说实话他对于女儿成为岐王妃没有任何意见,毕竟岐王李健温文尔雅,有龙凤之资,贤王之名。所以他此时张着嘴,却说不出话来。

    “崔爱卿可是有难言之隐?”眼瞅着崔慎由那副犹犹豫豫的样子,李漼顿时不耐烦了,我的儿子娶你家的女儿,那是你家的福气,竟然这么不愿意,所以他面带愤怒之色地看着崔慎由。

    眼见李漼已经有些生气了,登时崔慎由吓得汗水都流满了全脸,可又担心着君前失礼,却也不敢动手去擦,只能任由汗水滚滚而下,苦着脸回道:“启禀陛下,微臣不敢虚言哄骗陛下,小女年已十五,是尚未出阁,不过,微臣、微臣……”崔慎由着实不知咋说才好,愣在了当场。

    “嗯?”一见崔慎由还是这副吞吞吐吐的样子,李漼的脸顿时沉了下来,冷冷地哼了一声,崔慎由慌忙跪倒在地,磕着头道:“陛下恕罪,且容微臣慢慢说来。”

    “讲!”李漼沉着脸,毫不客气地说道。

    “是,陛下,微臣的小女……小女顽劣,不识礼数,微臣也难赖她何,惭愧,惭愧”崔慎由留了个心眼,将自己的女儿说得如此不堪,希望李漼能够放弃这个婚事。

    “哦?哈哈哈……”李漼一听之下,顿时放声大笑起来,笑得崔慎由更是心情紧张

    。

    李漼笑呵呵地说道:“崔爱卿,朕的儿子岐王李健,品行如何众所周知,而且李健还对你的女儿仰慕已久,依朕看他们两个人绝对是天作之合,不知爱卿意下如何?

    “啊!微臣荣幸之至!”崔慎由不敢再犹豫了,看李漼的模样,自己女儿肯定是跑不了了!

    “哈哈……,再过上一阵,朕可就要改口叫爱卿为亲家了,孩子们都不小了,这事儿还是加紧办了的好,爱卿以为如何?”

    崔慎由还能说些什么呢,他可没有郑覃宁的胆子,拒绝皇帝陛下,于是赶紧赶着说道:“就依陛下之意!”

    “好,那就这么定了。朕会着手准备的!爱卿还是先将女儿接到长安来吧!”李漼笑呵呵地点了下头说道。

    崔慎由出了皇宫之后,心情极其复杂,可是再复杂的心情也已经木已成舟了,只得写信给家族,让自己的女儿赶快来长安城。

    清河崔氏在春秋时乃齐国公卿之一,至西汉时居住在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和山东武城县、高唐县),东汉以后成为山东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门下。南北朝时讲究士族门第,在北方后魏把崔氏被列为一等大姓王崔卢李郑。至唐代开国有五姓七望之说崔氏仍立其中。

    清河崔氏长仕北朝,其中崔浩历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后人称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北朝隋唐时与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七宗五姓。到了唐代时,崔氏仍然显赫,有23人做过宰相。唐初官员修订《氏族志》,把崔氏列为第一,唐太宗知后大怒曰:崔氏早已衰微,既无显官,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下令改以皇室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长孙氏第二,崔氏与其他山东士族列第三。虽然如此,崔氏仍为士族高门。清河崔氏曾分出一支为博陵崔氏,也为隋唐著名士族之一。

    有一点要说的就是唐朝皇帝在抑制“山东士族”时是极不自信的,因为李唐皇室自称其祖出自陇西李氏并且以此为荣。到了高宗时代,依旧打压世家大族,并以法律的形式颁布禁婚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浑、卢辅、清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等子孙,不得自为婚姻。”结果依旧不如意,不但不能禁止他们互相为婚,反倒在无形中增加了这些大族的资本。

    “其后天下衰宗落谱,昭穆所不齿者,皆称‘禁婚家’,益自贵。”他们不仅蔑视诸姓,即使皇室也不能入其眼,唐文宗时期,皇帝向宰相郑覃求婚,希望郑覃能把孙女嫁给皇太子,但郑覃宁可把孙女嫁给时为九品官的崔某。为此文宗无语:“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即使是到了文宗时代的晚唐,人们的门阀观念不仅没有减弱,相反更为严重。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可以看到,盛唐时,“五姓”在朝廷上并无绝对优势。原因一是,当时建唐的功勋“关陇军事集团”仍有很大势力;二是皇帝有意压制;三是大力推行的科举考试制度导致不少庶族朝臣出现,而当时“五姓”多以门荫入仕,不适应且不接受科举考试这种新的出仕方式;四是寒门出身的朝廷权臣的嫉恨(如武周时宰相许敬宗和李义府所为)。

    但“安史之乱”后,唐朝政治中枢进行了重建,“五姓”借助于科举制度而重新抬头,比如荥阳郑氏,盛唐时为宰相者难寻身影,而自中唐开始,连续出现了十多位宰相和重臣,遂有“郑半朝”之说;自北魏至唐的名望与实力,博陵崔氏呈大幅上升趋势,出16位宰相;清河崔氏呈小幅下降趋势,出12位宰相清河崔氏,有唐一代,其支房南祖房、清河大房、清河小房、青州房共10人出任宰相,“安史之乱”前任宰相的仅有2人,事变后进入中唐,则陆续有8人为宰相。

    世家大族之所以重新崛起,与掌握了科举权有密切关系,再有就是在适应了科举考试制度后,世家大族深厚的家风与知识传统使他们在考试中占有特别的优势。如范阳卢氏,有唐一代尤其是自中唐起,中进士者超过百人,这一数量令人惊异。要知道,唐朝时科举考试中的进士考试是最难的,录取人数又少,卢氏能有此成绩,自是借助于家风与知识之厚。但高门大族中亦有始终蔑视科考制度而秉持中古贵族观念的,比如以荫入仕的宰相赵郡李德裕和荥阳郑覃,李德裕“耻与诸生从乡赋,不喜科试”、“尤恶进士”,荥阳郑覃更是建议废除科举制。

    而李健在凤翔的一系列新政措施更是刺激了天下的世家门阀。只不过荥阳郑氏的郑从谠目光长远,他知道任何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终将被摧毁!在这个已有乱世之象的天下,岐王李健已经向世人展现了他的帝王之资,所以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岐王李健,因为雪中送炭永远比锦上添花要重要的多!

    感谢一件小天下读者大大的收藏!

    收拾东西,今天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