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霄道途 第四章 进山采药
作者:关中老汉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回到家,张耀宗和马兰笑谈着老李家发生的事,然后对马兰说道明天想要去牛背梁采药去,张坚就对父亲说:“老爸您别去了,还是我好了。”

  从十二岁起,张坚就跟随父亲进山采药,开始时是父亲教导张坚认识药材,慢慢的,张坚熟悉了大山里的各种药材。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坚不愿父亲辛苦,就婉转的推脱说是父亲速度较慢,劝说父亲不要陪同自己了。张耀宗此时已经知道张坚的实力了,也就放心的让他独自一人进山采药了,反正附近也没有什么大型的野兽,即使是有,以张坚的修为,安全方面还是比较放心的。

  盛夏时节,山峪口的气温还是非常高的,并不比城市、县城里面低多少,真正清凉的地方是在大山深处,那里的温度要比山口的温度低近十度左右,山外盛夏,山里却是如同深秋。远离了酷暑与喧嚣,阵阵微风吹拂在身上,带来的丝丝凉意,令人分外的惬意。

  过天宝山继续向南约几里左右,有座名叫藏云山的大山,山顶向下不远处有一山洞,名叫藏云洞。终南十万大山,原本每座山是没有名称的,人迹所到之处,或因为山的形状,或因为历史人物的名称和故事,慢慢一些山有了自己的名称。相传,这里是佛教里一位高僧虚云和尚修行过的地方,故此后人把这座山叫做藏云山,这也是张坚目前在山里走得最远的地方,

  望山跑死马,看着只有几里路远,但是当张坚来到藏云洞时已是傍晚时分了,今晚,张坚就在这里住宿了。

  行有行规,终南山脉,进山采药、打猎之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每次进山,一个人不可能背负着几天或几十天的口粮,于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起,进山打猎、采药的山客们中,产生了一个行规,那就是每个进山的人,都要在离自己居住的地方三天内能够到达的,夜晚住宿的地方内,留放自己的配带的粮食、食油、食盐等物品,方便离此较远的山里人食用,而住宿完要离开的人,不管你是否是这附近的人,都必须给住宿地补充树枝、干草等做饭、取暖用的柴火。离自己居住地三天以外的地方,山客们身上也就没有了随身的食用之物,这时,就可以使用别的住宿地内的东西。(老汉我在终南山里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时与当地的山客交谈时,山客告知的,我们走的时候,还在山客的指点下,砍伐了不少的树枝,以作柴火之用,当时还给山客了二百块钱,让山客帮着买些油盐酱醋之类的,补充到这些住宿地,这是九五年的事了,现在回想起来还时时的感叹不已,那时人际之间的关系········)

  张坚摆放好随身带着的粮食、食用油和盐,转身出了山洞,不多时,手里拎着一只山鸡,回到了山洞口,那山鸡已经清洗干净了,支好了摊子,生着柴火,不一会儿,蓝色火苗舔舐的山鸡,散发出阵阵的香味,张坚翻烤着山鸡,随手在山鸡身上撒下辣椒、食盐等调料,香味越发的浓烈起来。

  山洞外五十多米的转角处,传来轻轻的脚步声,张坚站起身形,看向转角处,不一会儿,转角处出现了一道身影,等身影离得近些了,张坚认出了来人,

  来人名叫童守义,丰裕口人,今年五十岁,人如其名,童守义是一个非常正直、讲究义气的人,童家世世代代以采药为生,在一次进山采药时,童守义不慎跌落山崖,小腿骨折,深山里人烟罕见,骨折了就意味着命有九成以上要交代在这深山里了,也是童守义命大,恰巧遇到了采药的张耀宗,张耀宗背负童守义回到童家,用祖传的膏药为童守义接续断腿,不出一个月,童守义完好如初。

  张耀宗与童守义两人品性相近,又是同行,一番交谈之下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一激动,拜了把子,关中人,生性忠厚、耿直,拜完把子后,那就是亲弟兄,从此以后,两家通好,逢年过节时相互走动,胜似亲人。

  童守义有一闺女,名叫童玲,比张坚小了一岁,长的是窈窕淑女,貌美如玉,性格娇柔。有一次张耀宗和童守义喝酒后,醉言醉语的说:张坚和童玲男才女貌,很合适,双方不如结成亲家,亲上加亲,当时马兰和童守义的老婆黄彩莲也在场,马兰是看童玲越看越中意,黄彩莲也十分相中张坚,于是乎,两位夫人也热衷于此事,时常凑在一起嘀嘀咕咕的商量着给如何给两个孩子制造机会,让两个孩子时常交往。

  童守义在认识了张耀宗以后,交往的过程中,随即也认识了法通,法通也欣赏童守义的为人,就教给了童守义不少草药的种植方法,童守义开始在深山里找一些草药的种子,在家里开始了草药种植的生意,从此,童守义进山的次数就少了起来,每次进山也只是寻找一些好点的药种带回家种植。

  由于为人忠厚,产品质量好,童守义的生意也随之越来越好,越做越大,名声在外。如今种植的草药成熟时,不用像以前采摘好了以后还要拉到药材市场上去卖,而是药厂直接上门来拉,这次张坚遇到童守义,是童守义进山寻找一些药种,顺便去大峪口小住一两天,会会张耀宗的。

  “大伯,您老咋进山了”

  “哈哈~~,是乖女婿呀,我进山采点药种,这不,顺道去你家坐坐,看看你爸你妈。”童守义一边接过张坚递过来的山鸡腿,一边笑呵呵的回应着。

  “小子,过来,喝点酒?”

  “大伯,您喝,我不喝酒”。

  “臭小子,男人哪能不喝点酒,往后进入社会你咋应酬?来陪老子喝点,锻炼锻炼”。

  “大伯,我真的不喝酒,您喝您喝”

  “乖女婿,你可是有段时间没去家里了,你丈母娘和童玲可是问了几次了”

  张坚刷的脸红了起来,诺诺的说“等这次采完药就去”。

  “哈哈~~,还不好意思呢”,童守义开心的大笑,自从那次酒后,童守义每次见到张坚就要调侃他几句,好像见到张坚脸红,他就非常开心。

  “这次进山,去哪?”

  “大伯,听我村子里王三爷说牛背梁那里有黄芪,我去采点。顺便找点田七之类的伤药。”

  “嗯,最近听老山客们说,牛背梁哪儿发现了两只山猫,你可得小心这点不行就不要去了。”听到张坚的话,童守义脸色凝重了起来,虽然他已经知道张坚的本事不是一般的大。

  山猫,山里人对一种体积略小的山豹的称呼,山豹身手敏捷,性情凶猛,以食草类动物为食,遭遇人类时也从不退让,经常传出野山猫伤害山客的事件。

  终南山里,人迹罕见之处,隐藏着许许多多的野兽,终日在山里行走的人,知道终南山里有着诸如山猫、灰瞎子(灰熊,体积略小些)野猪之类的猛兽,终日里在山里行走,他们自然也懂得如何规避、应对这些野兽。

  张坚本事再高,年纪在那里放着,经验上来说终归是不如那些老山客们,一个应付不当,付出的可能是生命的代价,童守义不可能不担心。

  ”要不我陪你去一趟?”

  “不用了大伯,我能成,不就是几只山猫吗?没事!您不用担心!”

  “唉,你老子和你师父也真能放得下心,就让你一个人进山,都不知道他们咋想的?”

  童守义不知道张坚在十七岁时,跟着他父亲进山采药时遇到过一个灰瞎子,在躲闪不开的情况下,仅仅不到五分钟的时间,硬是让那只灰瞎子抱头鼠窜,这还是在国家三令五申不允许狩猎珍稀动物的情况下的结果,要不然,那只灰瞎子跑都跑不了,只是这事只有张耀宗、和法通等少数人知道,他们也从没有对外人讲起过。

  “算了算了,你自己当心着点,不要逞能,记住了没有?”老丈人还是很关心女婿的。

  “大伯放心,我都记着了。”张坚不敢透露出半分的不耐烦。

  清晨,太阳伴着不知名鸟儿的欢唱一跳一跳的升起,阳光透过茂密的树林,星星点点的洒落在地上,收拾好行囊的童守义与张坚将在藏云洞分手。

  “乖女婿,记着小心着点,采完药,从丰裕口出山,家去看看你丈母娘和媳妇。”

  童守义叮嘱张坚,还不忘调侃他几句。

  “知道了大伯,您一路上当心,在我家多住些时日,采完药我会去看看大娘跟灵儿的”,张坚依旧是红着脸。

  和童守义分别后,张坚向着牛背梁山的方向前进,一路上风景优美,张坚边采集药材,边欣赏风景,快傍晚时分,来到了牛背梁山。

  牛背梁山,整座山就像是一头老黄牛的脊梁,由此得名牛背梁,山上长着许许多多的草药,其中就有黄芪。

  前些日子,山客们传出了牛背梁有两只野山猫,从此,就没有人来牛背梁采药了,山客们不愿意面对野山猫,因为那不是闹着玩,一不留神可能就把命丢在那儿了,可是张坚不惧,于是,张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