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霄道途 第九章 思考与选择
作者:关中老汉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张坚回到家时才下午不到三点的样子,老妈一个人在家,老爸送童守义还没回来。

  和老妈打了个招呼,张坚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拿起电话给师父法通打了起来。电话很快就接通了,张坚就问师父现在在哪里,自己有急事需要和师父商量。

  法通现在在省城,说是正在给张坚联系上学的事,问张坚有什么急事?要是不太急的话,自己明天就能回到大峪口。

  张坚已经是急得火烧眉毛了,就问师父在省城的什么地方?自己现在就赶过去,这件事电话里说不清楚。

  省城离张坚居住的大峪口不过是三十里路,知道了法通的地址后,跟老妈打了个招呼,张坚赶往了省城。

  雁塔路,省委的旁边距古城地标建筑大雁塔不到五百米的地方,一座幽静的茶馆内,张坚和法通相对而坐。

  法通听完张坚的讲述后,检查完张坚真的到达了金丹期后,坐在那里沉默不语,暗自揣摩着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好。张坚也是不再说话,脑子里想着的也是该如何选择。

  许久,法通抬起头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对张坚说道:元元,我先领你去个地方吃饭,你也认识认识这位,吃完饭咱们回家再商量这件事,有五天的时间,一定能想出最好的办法的,这不是一件马上就能做出决定的事。

  省委家属院门口,一位秘书打扮得中年人把法通、张坚迎了进去,在一座小别墅门口,站着一位五十多岁,一脸威严相的男人,路过小别墅的人见到了这位都微笑着问着好,这位只是微微点头,并不答话。

  看到法通来了,男子离老远迎了过去,露出笑容:“道长,快进屋,听说您来到我这儿了,启铭大哥也赶过来了,您前脚走,他后脚就到了。饭已经好了,就等您了。”

  “道长,您好,您好,知道您老下了山,我就赶过来了。”房间内一位身穿中将服的中老年人,见到法通进了门,从沙发上起身笑着对法通打起了招呼。

  “元元,过来见过你的两位伯伯,这位是你唐启铭伯伯,这位是你李建初伯伯。”张坚依照师父的介绍,叫了两声伯伯好。

  “启铭、建初两位老弟,这是我的徒弟张坚,你们叫他元元就行,建初老弟,刚才我说让你帮忙的事,就是为了这小子。以后你帮我多看着点这小子,呵呵。”

  “道长客气了,您能给我交代事情这就是我的荣幸啊,元元,上学的事我会打招呼的,以后要是有了啥难解决的事只管给拨拨打电话。”叫李建初的中年男子笑着说。

  “麻烦李伯伯了,谢谢您啊。”

  “这孩子,以后可不准这么客气,都是一家人,到伯伯这儿就是到家了。道长,咱们先吃饭?”

  从省委家属院出来,已是晚上的九点多了,吃饭的时候,法通就对唐启明、李建初说明了今晚要回大峪口的事。李建初见挽留不住,就排了自己的小车送师徒二人,法通也没客气。临走的时候,唐启明、李建初都给了张坚一张名片,名片上只是简简单单的写着名字和电话号码。

  车子到了大峪口后,法通就和张坚向张坚的家中走去,小车则是在两人的道谢中掉头回省城去了。

  见到儿子和法通回家了,马兰问法通吃过饭了没,法通说是吃过了,要和张坚商量点事,就和张坚进了张坚的房子。

  师徒二人相对而坐,思索了半天,还是拿不定主意,关键是坎离说的一种办法太吓人了,如果过不了关就可能在里面呆上千年,这玩意儿确实有些吓人。而第二种虽然比较合适现在的状况,但是只有修炼到元婴期的功法,元婴期以后怎么办?法通可是深深的知道没人教导的苦楚,他就是只凭着祖师的手稿苦苦的修炼,在练气后期一停就是几十年啊。这还只是练气期,要是元婴期以后,谁知到的带多长时间?

  这两种选择似乎都是很难很难,两人坐了老半天也没商量出个结果。张耀宗进来看到两人的样子,知道两人在商量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没打扰两人,转身出去了。

  到了张坚该修炼的时间,法通对张坚说先休息,明天再想,时间还有一些,不要过于沉迷在这件事上,总会找到办法的。

  一夜的修炼,第二天早上,吃罢早饭,张坚决定出去转转,散散心。想的人头都痛了还是没有决定该再怎样子去办。

  大峪口外,今天是周六,进山旅游的人络绎不绝,这两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而大峪口离市里只有三十里路,于是选择进山旅游消夏的人就多了起来。

  从峪口进山有个三四里路,有一座水库,承包水库的人是张坚家隔壁的赵大龙,赵大龙年龄比张耀宗小了几岁,张坚就管赵大龙叫赵叔,赵大龙承包了水库以后,在这里养鱼养虾,卖给市里边。随着旅游进山的人越来越多,赵大龙看到了机会,就在水库这儿开起了钓鱼、水上划船、农家乐的生意。在旅游的旺季,生意倒也是红红火火。

  赵大龙今天没有在水库,而是给市里的关系户送鱼去了,赵大龙的妻子李婶就带着儿子赵天明在水库这边呆着照看着生意。

  “呦,元元,你咋进山了?这是去干啥啊?”李婶看到张坚慢不悠悠的游逛着,就叫住了张坚。

  “婶子,我赵叔没在?咋是你照看着这儿?”

  “元元,你叔上市里送鱼去了,我带着明娃子在这儿盯一会儿,等你叔回来了就回去了,你这是干啥呢?”

  “没事,婶子,就是闲的慌,转转。”

  “给,没事钓鱼去,晚上让你妈给你加上道菜。”听到张坚说是闲得慌,李婶就递给张坚一杆鱼竿。

  左右是瞎转,在这里钓钓鱼也是不错,伸手接过了鱼竿,“行,婶子,我就在您这儿钓上一会子鱼。”

  张、赵两家祖一辈子一辈的世代邻居,两家关系非常的好,正是应了那句话:远亲不如近邻。张坚也就没有客气。

  找了个阴凉的地方坐下,摆弄好渔具,下了钩以后,张坚的思绪又不知不觉的回到了如何选择坎离提出的两种办法上来。

  “元元哥,给,喝茶,刚从冰箱里取的,凉着呢。”声音打断了张坚的思考,回头,赵天明笑嘻嘻的拿着一瓶凉茶递给了张坚。

  “明明,作业写完了没有?小心你爸回来收拾你。”赵天明年龄比张坚小了两岁,小时候成天跟在张坚的屁股后头,张坚没有兄弟姐妹,对赵天明就格外的亲热,把他当成自己的亲兄弟对待。赵天明也很喜欢和这位元元哥待在一起,小时候可是没少从这位哥哥手里拿到过不少的好吃好玩的东西。

  “没写呢,晚上回家了再写,反正我爸去市里了,回来都到下午了,没事。”

  “没事?是谁一挨打就扯开嗓子叫娘娘的?估计你今黑儿又该叫了。”娘娘,关中农村对比自己父母亲的亲近的女性一种称呼。赵天明所叫的娘娘,就是张坚的老妈马兰。赵天明没有爷爷奶奶,每次赵天明一挨老爸的揍,就满大街的喊叫马兰,马兰没有生育能力,就特别的爱孩子,尤其是赵天明,这家伙嘴甜会来事,特别讨马兰的喜欢。也只有马兰能护住他,不让赵大龙揍他。

  “元元哥,我爸一回来我就去你家,就说是找你辅导我的功课,我爸就不会说啥了。对,就这样子干了。你说好不好?”

  “你这娃就没救了,聪明劲全都用到这上面了,算了算了,我下午就在家呢,你来吧,给叔和婶子说一声,晚饭就在我家吃了,你不是最爱吃你娘娘做的鱼嘛。”

  中午吃饭的时间,张坚的心思不在钓鱼上面,也没钓上鱼,李婶叫张坚吃饭,张坚推脱说师父在家,得回家去。赵天明就用网兜给张坚捞了两条大鱼,让张坚带回家,对老妈说是晚上去张坚家复习功课,就势就在张坚家吃饭了,娘娘做的鱼很好吃的。李婶就说那就多捞上几条,张坚连声说不用不用,这就够了。

  提着鱼回家,把鱼交给了老妈,跟老妈说了晚上赵天明要躲老爸,来家里吃饭的事,马兰就笑,连声说着这明娃子没治了,下次再挨打,自己不管了。

  晚上,快开饭的时间,赵天明也到张家,老爸张耀宗让张坚去村口买瓶酒回来,要和法通老哥好好地喝喝,马兰就让张坚回来的时候顺便把赵天明叫到家来吃鱼。

  “知道了,妈,我这就去。”张坚应声回答着,起身向村口的小卖部走去。

  “麻子叔,给我拿瓶十年洞藏。”

  “呦,元元啊,等一下,叔这就给你拿去。”小卖部的主人,张着一脸麻子的张老二,一看是时天来买酒,笑呵呵的站起来,去柜台后面取酒。

  “元元,这几天咋没见你呢?”

  “麻子叔,这几天替我爸进山采药去了。”

  “呵呵,咱村里这些个娃们家,就属你孝顺、懂事。”张老二不住口的夸奖着。

  提着十年洞藏太白酒,张坚踱步向家走去,到了李婶家门口,刚要开口叫人的时候,传来了赵叔责骂赵天明的声音。

  “兔崽子,还想着骗我?下午你王老师进山来玩,都告诉我了,人家学校这次挑人去市里面比赛根本就没有你,挑的都是最优秀的。没有把握,人家就不会做出选择。还有,你的作业,王老师在的时候你为啥不问?非要说书上写着呢,能看懂,不用问,可是这了,又是那得,看把你能球得,王老师走了,你咋看不懂了呢?告诉你几百遍了,不懂马上就要问,不要积压问题,就是不听,现在知道去找你元元哥,以为我不知道你想的啥?不就是想躲到你娘娘哪儿,你能躲过去?你个崽娃子给我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