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家庶女 (十一)中秋,塔谜
作者:小小小瓶子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再怎么说她也是长辈,平日里甚少跟那六丫头见面,只是闲来无事会听阮清乐讲述如何如何整治了她。可今日见到的人却给她不一样的感觉,那感觉就像只羽翼渐锋的凤凰,随时会将她们踩于脚下。

  让她不得不事先做好防范。

  “不同?”阮清乐像是问自己,随即便笑出了声,将自己前些日子在老太君眼皮底下如何对她,又掌她脸的事说了出来。

  “母亲您就放心吧,那丫头现在乖着哩,女儿让她往东,她绝不敢往西。在女儿面前,她连吭一声都不敢。”对于阮清悠,阮清乐还是自信的。不然就枉费她从小到大对这个妹妹的特别“照顾”了。

  阮清乐的话让刘氏放下心来,心下想想也对,一个庶出还不得宠,娘亲又没用的孩童,能有多大的作为。今日不过是逞一时口快,迟早她会从她母亲身上讨回来。

  听了自己女儿的话,刘氏看这个赏月宴也不在像之前那般厌烦,反倒卯足了劲的去做好,什么缺了,添上就是。反正她手里头现在也不缺那点钱。

  讨得老太君满意了,接过账房库房的钥匙,她还不是想拿什么就拿什么。

  皓月高悬于黑幕般的夜空。

  此时阮府大门敞开着,管家领着十几个利索的小厮在那负责接客。

  原本说好待夜幕降临阮清悠就带着绿竹从后门出去,如今这伙阮清悠却突然变了挂。

  不是她不想出去,只是白天刚与大太太有了双方都心知肚明的口舌之争,她担心大太太会在赏月宴上故意给吕氏难堪,与其心里念着,挂着。还不如陪同吕氏一起出席。

  吕氏怎么不知女儿心里所想,想到自己的女儿不过十岁就这般懂事,心下更加埋怨起自己来。

  最后还是吕氏一番劝说,李嬷嬷又拍着胸脯保证会好好照顾吕氏。阮清悠才无奈的带上吕氏早已帮她准备好的面具跟绿竹出了门。

  走在闹市上,看着来来往往带着面具的人群,阮清悠心下又后悔了起来。可惜如今已经出来,再回去也说不过了。

  阮清悠只能带着绿竹在街上胡乱的走着,也无心情再去寻什么好玩的东西。

  “六姑娘快看,那边挤了好多人,我们要不要过去看看。”绿竹倒变得像个小孩子,一改在府中的沉稳,看到什么好玩的都跟阮清悠说一遍,询问一遍要不要去去凑个热闹。

  阮清悠见绿竹这般开心,忍不住笑了出来。自从跟了自己,绿竹出来的机会也是甚少。

  前世里,不过十五岁便因自己害了命。

  如此想着,阮清悠也不想扫了她的兴,放下心中的担忧,跟着绿竹往那人群中挤去。

  所幸的是两人个头都不大,很快就挤到了人群的最前面。

  只见一个老者站在那,他的前方摆着各式各样的小玩意,而在他的左侧有一个呈“金”字状,高有八尺的木屐“塔”。

  木屐塔的四周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锦囊,从下至上,锦囊依次减少。到了最顶端的位置,就只有挂着孤零零的一个金丝锦囊。

  阮清悠看着这塔谜的设计,浅笑着看向那老者。此人在此摆字谜,真是沧海遗珠,可惜了。

  “各位姑娘公子。今日难得中秋佳节,老夫在此设下字谜,凡是猜中者,皆可领取相应的礼品。每个锦囊只消五文钱。”那老者说着伸手比出个五。

  一听到要钱买,下面的人都躁动了起来,平日里猜字谜都是免费,这要钱的还是第一次听说。

  “唉,我说,你这字谜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就是,这么贵,猜中了还好,若是猜不中不仅钱没了,礼品又没有。”

  ……

  众人的议论声一个接一个,那老者也不急着解释,待下面安静下来才道。“我这字谜当然特别了,大家且看我左侧这塔,从下至上,分八个阶段,每个阶段字谜的难度不同,相应的礼品珍贵程度亦是不同。再者,我这字谜,凡是猜中者五文钱我如数奉还,礼品增上。不猜中的话,这五文钱就是老夫的了。”

  此话一出,不少人都心痒痒。纷纷掏出钱袋去买锦囊。

  “六姑娘,还别说,这跟我小时候玩的字谜还真的不同,有趣是有趣,只是这五文钱一个锦囊,还是太贵了点。”绿竹凑在阮清悠耳边喃喃道,语气中多少有少许失望。

  阮清悠笑着拉了拉绿竹的衣袖。“绿竹姐姐,他不是说猜中了就不要钱吗……”

  “六姑娘你也想玩是不是?”绿竹欣喜的看着阮清悠。阮清悠无奈的点了点头。

  得到允许,绿竹连忙从钱袋掏出十文钱交予老者。深怕阮清悠后悔似的。“给我两个……第四阶段的吧。”

  老者笑眯眯的接过银子,从中间取了两个精囊交予绿竹。

  绿竹如同得了什么珍宝似的朝阮清悠吐了吐舌。“六姑娘我们快些拆开看看。”

  许是被绿竹影响了,阮清悠此刻竟也好奇起里面会是什么难题,两个人一人拿一个。将锦囊里的字条拿了出来。

  “‘八一’六十载。”绿竹喃喃的念了一边,秀眉皱了起来。“这‘八一’怎么是六十载?八月初一不是一日吗?”

  阮清悠听得绿竹的话,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这‘八一’六十载啊,并不是指八月初一,更不是时长,你看。”

  阮清悠耐心的给绿竹解释起来,在她的手上轻轻写了个字。

  绿竹如梦初醒般,“是了,是了。我怎就没想到,‘八一’六十载,实则是一个亲字。”

  老者看了看一旁的蓝衣孩童,笑着点了点头。“恭喜姑娘,这确实是一个亲字。这五文钱您收好,这礼品是一盏莲花灯,您也一并收好了。”

  阮清悠看着手上的字条,“一阴一暗,一短一长,一昼一夜,一热一凉。”

  “姑娘可有答案了?”老者对这蓝衣孩童来了兴趣,上前询问。

  阮清悠笑着点了点头,“可是一个‘明’字?”

  “有意思,真有意思……”老者大笑了起来,随即又可惜的摇了摇头。没想到一个十岁孩童,尽有如此聪慧。可惜,只可惜是个女儿身。